《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281章:银色浪花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就在两个内侍打算上前将代王“请到”旁边的营帐,准备明日起程赴京之时。
    朱传齌猛然挥动两只手臂,推搡掉身旁的内侍,面色狰狞地指着随军太监的鼻子叫嚣道:“你所持之物定然是矫诏!此等言辞万不可信,本王无须遵从!杨文岳,给本王将此等贼人立即拿下,听后发落!”
    不论是真是假,朱传齌都不打算束手就擒,若按圣旨所言来办理,自己这代王岂不成了监下囚了?
    即使不被下狱,可没了属地,连王府都住不了了,万贯家财全部抄没,再也享受不到酒池肉林,左拥右抱的奢华生活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朱传齌见到自己撂下一通狠话之后,对方竟然无动于衷,更加出离愤怒,厉声质问对方:“杨文岳!你竟敢不停本王号令?可是打算犯上作乱?”
    作为藩王,就算是宣大总督见到自己也要毕恭毕敬才对,连一个太监都无法惩处,那他这代王的威信势必将会大打折扣。
    面对一个刻意在颠倒黑白的王爷,杨文岳无比淡然地说:“眼下大同内外均在追剿贼兵,臣恐贼兵危及代王千岁之安危,最好早日启程。臣以为代王千岁还是遵旨为妙,毕竟奉旨进京与抗旨不遵是截然不同的,想必太子殿下也会酌情处理!”
    这意思就是我这没工夫管你的闲事,就算你是大明的藩王,也不过一个失势的王爷而已,太子在圣旨里说地已经很明晰了,不必重申一遍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去京城都得去,因为这是太子的意思。太子如何接待你,那就与本官无关了,本官只负责派兵将王爷护送至京城便可。
    对方不但不买账,言语里竟然隐约有威胁的意思,朱传齌抬手点指杨文岳,气得肥胖的身子都直发抖:“你……你……你这奸佞,胆敢用太子来威胁本王,须知本王可是太子的皇叔!反了!反了!来人啊~!杨文岳造反啦~!”
    王爷千岁的卖力吆喝倒是起了些许作用,听到有人在大帐里面高声呼喊,在外面站岗的一众亲兵立即提刀入帐。
    朱传齌见状不禁大喜,便对诸多士卒们发号施令道:“快将此等贼人给本王拿下,本王给尔等每人都官升三级,赏银百两!”
    这则临时发布的命令只换来对方疑惑的眼神,痴汉闻言转而看着顶头上司,很显然,他们并不认识什么狗屁代王,唯总督大人马首是瞻。
    什么官升三级赏银百两,这些亲兵根本就不信代王画出来的大饼,跟着杨文岳许久,也见过不少的大场面,轻易不会被忽悠。
    一瞧他那身破了洞的龙袍,这位王爷混得好像比自己这伙人还惨,真要是有银子,赶紧去找人给你打几个补丁吧,免得露怯……
    杨文岳也不想跟这个胡搅蛮缠的王爷多说什么,便对随军太监客气道:“有劳伴伴请代王千岁到营帐里歇息,以便早日起程!”
    这位王爷是不是冒牌货还不得而知,杨文岳之前并没有见过代王,但当着代王的面就不能辨认真伪了,只能通过散碎的细节来判断。
    其一,根据士卒的禀告,此人是从王朴车上扔下的,王朴宣称其为代王。
    其二,与此人一并被解救的还有诸多妃子与子女,可以间接证实其身份。
    其三,除王朴及王府内的直系子嗣之外,大同城内穿龙袍者仅有一人。
    等搜集到更多的证据之后,便可以验明真伪了。
    若是冒充的,就可以也被送去京城了。
    朱传齌也意识到了士卒根本就不听自己的号令,便气呼呼地表示要秋后算账:“尔等……待本王抵京之后,定要向太子说明来龙去脉!”
    圣旨所述之内容均乃子虚乌有,假如皇帝当真不省人事,太子尚且年幼,不谙世事,只要自己阐明厉害,定可力挽狂澜,转危为安。
    定要将家财与封地悉数索要回来,然后再向太子疏言杨文岳的诸多罪行,令太子不得不将其革职下狱,直至枭首示众。
    杨文岳待愤愤不平的代王走后,便吩咐亲系:“来人,送伴伴五千两银子作为路上照顾代王及家眷之费用,路上还望伴伴多多费心!”
    说是伺候代王的盘缠,其实就是给这位太监的好处,要不是适才对方拿出圣旨,代王还要咬住高杰麾下骑兵踩踏其家眷的事情不放呢。
    用五千两银子摆平此事当真不贵,而且在杨文岳可以支应的范围之内,即使报与太子殿下,名义上也是说得通的。
    随军太监是宫里派来的人,怎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只是会心一笑,向对方拱手施礼道:“岂敢,岂敢,那就有劳总督大人了!”
    办事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处均摊,和气生财,各自的麻烦最后都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此行随军太监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王朴,另一个便是代王。
    前者还没抓到,要是一直抓不到,他也不可能在这里常驻。
    只要收复大同,打垮了王朴,还能救下代王,就可以回京复命了。
    在临行之前,太子已经交代过,不论这位王爷如何耍混,都要将其全家送至京城。
    太子要从代王开始,逐步将山茜境内的诸多藩王与藩国悉数削去。
    并将此策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从今往后,大明境内再不会有藩王与藩国。
    山茜年缴粮食不过一百五十万石,而每年供给山茜境内的诸多藩王的俸禄便耗去了近半。
    杨文岳对太子殿下这道圣旨是极其支持的,因为他深知这些藩王的待遇。
    拿代王来说,代王自身年俸便是一万石,诸子每人一千石,诸女每人五百石,从生下来就可以领取。
    王妃、储妃的年俸都要另算,加上一群直系亲属以及上千仆从,光是代王府一年的年俸就需要十万石。
    代王的封地称为代国,代国最鼎盛时期有二十九个子国,现存十余个,这些子国就是初代代王儿子的各自封地。
    每个子国每年也会领取年俸,每国每年领取三万石,十几个子国算起来就是一大笔开支,足以让朝廷都难以承受。
    大明境内尚有二十八藩国,每国之内含有不下十余个子国,子国总数过三百,全年开支不下一千万石。
    莫说对东虏用兵,光是喂养不计其数的藩王,朝廷就已然是有心无力了。
    若不削藩,再过数十年,恐怕连宫里都要缺粮了……
    将山茜境内的代国取消,每年起码能节约五十万石粮食,充作军需再好不过。
    “王朴狗贼!死期已到!还不下马就擒,更待何时???”
    听探马来报王朴正在向北逃窜,可能经过自己的营盘附近,而且兵力仅有数百,刘光祚立刻率领麾下骑兵火速出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抢功。
    只不过刘光祚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隔着数百步远,对方周遭都是人喊马嘶,充斥着肆意践踏之声,王朴根本就听不见他说了什么狠话。
    但刘光祚已经打定主意,今天王朴从这里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总之要落到自己手里才行,决计不能旁落与他人之手。
    一口气追出去近十里地,跑了这么老远,面对近在咫尺的猎物,不论是李成栋还是贺式兄弟都不会善罢甘休。
    李成栋出身流寇,后随高杰征战,脱离李自成之后便加入了大明官军,虽然之前参与京城平叛之战,可一举被擢升为副将,总是因为出身问题而顾虑同僚们的评论。
    若是能够抓获王朴,一来可以投桃报李,为太子殿下与顶头上司增光添彩。二来也能扬名立万,说不定将来能晋升为总兵,可以率军独当一面。
    京营参将贺赞比李成栋抓获王朴的心情更加迫切,他还背着戴罪立功的由头作战,就指望用王朴来为自己正名了。
    一旁同行的贺诚虽继承了父业,已经是保定副千户了,但要达到家父贺虎臣之声望,尚须立下汗马功劳方可做到。
    所以两路人马才坠在后面,紧咬王朴车队不放。
    要不是刚才王朴丢了一堆代王的家眷下来,当追兵阵脚大乱,被迫减速,现在都已经擒获王朴了。
    “不好!都给俺冲!莫要让旁人抢了头功!”
    李成栋见到远处也有明军旗帜飘舞,就知道有人来跟自己抢夺战利品了。
    根据事先的布防情况以及来军的方向分析,这路人马极有可能就是刘光祚所部。
    要是跟旁边的贺家兄弟平分战果,李成栋多多少少还能勉强接受。
    但是自己领着大队人马追了十多里地,一直将猎物追到别人的嘴巴里。
    让对方吃现成的,自己吃了一嘴的烟尘,李成栋就有点难以下咽了。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这下王朴倒是难以杀出重围。
    “父皇!该当如何?”
    王琦眼见身边的人马越来越少,当下仅存六七百骑而已。
    对方兵力加起来却不下三千之多,几乎相当于己方的四倍以上。
    大同城已被攻破,没了国都,“前晋”将士跟着太祖皇帝北狩,被追兵撵得犹如丧家之犬。
    “诸将随朕杀出重围,日落之后便有转机,只要可以出关,诸位皆是我前晋的开国功勋!美女金银,任由挥霍!”
    事到如今,王朴也只能用身外之物来刺激手下们继续追随自己了。
    跟着自己还能有机会享受奢靡生活,一旦被追兵擒获,那便要被凌迟处死了。
    只要将士们众志成城,奋勇拼杀,前面有上千暴明精骑又能如何?
    在王朴的激励下,众人稍稍策马调整了出逃的方向,便避开了迎面而来的这股敌军。
    两路人马几乎是相隔三四十步的距离擦肩而过,让刘光祚气得要从马上跳下来指挥。
    他们连王朴的亲兵都没抓到一个,反而是一头撞上了后面冲上来的贺式兄弟的部曲。
    双方均不得不拼命减速,进行避让,免得真的发生大规模的冲撞事故,伤到自己人。
    尽管都在竭力克制,还是有几十号士卒在混乱之中被撞下战马,受伤倒地。
    出了这种破事,要不是双方的脖子上都系着黑色的围巾,就直接拔刀开干了。
    “该死!这个混帐!”
    贺诚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同僚,连合围都不会,上来就给自己帮倒忙。
    他们如此蠢笨,到底是来擒拿王朴的还是帮王朴逃出升天的?
    好不容易快要抓到王朴了,就活活让他们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