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250章:改善出行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大才子薄珏认为自己的“仙力”似乎还有些许提升的空间,有了足够的仙力,驾驭仙车定能一举成功,所以开始反复攀上平衡木,那玩得叫一个乐此不疲呀。
    趁此机会,某太子赶紧遣人将平衡木搬到科学院去,让薄爱卿在那里好好研究,把仙力提升到250都可以。
    不然没有了图纸与小册子,这货还得缠着某太子讲述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把太子当作金矿来挖掘,他听着倒是不累,某太子非得说得口干舌燥不可。
    薄珏近期正在学习英文字母与大胡子数字,虽然他早就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可自觉做不到应对自如,必须予以加强。
    这也是要学习仙界的物理与化学的基础,薄珏想要弄懂物质在反应时的内在变化,就必须要先学会对这些符号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
    因为某太子给薄珏看过了关于炼制磺胺的化学方程式,让薄大才子再次感觉到自己犹如井底之蛙,他完全弄不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
    在册子面前,薄珏就像是个目不识丁的荒野村夫,不看下面的汉字说明的话,他真是连一个方程式都弄不明白。
    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要花大力气搞明白相关含义,最起码要学会粗略的化学知识,这算是薄珏钻研的底线。
    作为飞艇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薄珏知道飞艇的燃料便是需要炼制火油来获得,如果自己连相应的化学过程都不清楚,被下属询问起,却答不上来,那真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对于飞艇所使用的每一个零件与每一种物料,自己都要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行,自己都不懂,下面的人就更糊涂了。
    再者,前番太子已经说过,飞艇是最为简单的飞行器,之后要研制蒸汽机,等到过了这道门槛,才能研制内燃机,有了这种物件,才能研发出速度与高度均超过鹰隼的飞机。
    薄珏的远期目标是研制出飞机,飞艇这种一看就能明白其结构的玩意,他只视为一块探索更加高端的前沿科学的垫脚石罢了。
    当然,有的垫脚石即便是被看懂了,薄珏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明白如何得以平稳襙纵,所以在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仙力。
    工匠们认为仙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大才子薄珏细想一番之后,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
    为了安抚老王头,幺鸡将王徵的儿子也安排进了科学院,由于自身没什么发明与着作,所以只能从学徒做起。
    但年俸也有二百两,待遇已经相当于一个从九品未入流官员的薪资标准了,再往上就是学员,年俸高达五百两。
    成为学员须要太子点头同意才行,因为待遇相当于从七品,而且所从事的项目将会是绝密的,所以不但要识文断字,完全懂得一些机械的结构与原理。
    还要对西方科学有一定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往上查三代,也就是爷爷那辈的人,不能有朝廷重犯或者通缉犯,以免产生心生报复,必须要有担保人才能进入科学院任职。
    只要身世清白,对某太子来说,某才子没有功名,科举成绩一塌糊涂都无所谓,家境贫寒更不要紧,你再穷还能穷得多薄珏么?
    这货给你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有真才实学,到了科学院不但衣食无忧,可以养家糊口,所赚取的银子能多到你们都花不完。
    当然,只有达到或者接近薄珏级别的货色,才能成为院士,享受年俸一千两的待遇,院士并不是官职,只是一个头衔名词而已。
    科学院暂时仅有一个院长与两个副院长属于朝廷官员,其他都只是普通办事人员,并无朝廷认可的品级,这也避免了在设立之初便遭人非议。
    如果不经过科举考试,就大量任用没有功名的人士称为官吏,那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大大的后门,某太子必将遭到朝野上下的口诛笔伐。
    所以让宋应星做院长,熊人霖做副院长,这两位本身就是朝廷官员,调到科学院任职,撑死就是擢升而已,同僚们顶多是羡慕嫉妒他们的年俸。
    除了薛国观,眼下年俸达到宋应星水准的大员根本就没有几个,但对某太子来说,宋院长的价值远高于自己的便宜老丈人……
    科学院也是朝廷的诸多衙门之一,这是某太子与内阁和六部尚书商议之后的妥协结果,好处就是金矿分成。
    陕茜金矿分成是朝廷与陕西地方均占四成,某太子仅占两成。山栋地区待开采的公有金矿也是这个比例。而产权完全归某太子所有的私有金矿,太子占产出的八成,余下两成上税。
    刨去矿工的薪水,按照中等工作效率来计算,每个矿工每月能挖出价值三两银子的黄金,五十万矿工便可产出一百五十万两之巨。
    户部能拿其中的四成,每年也就是七百二十万两,加上某太子缴税的私人金矿大约一百万两,总收入约为八百余万两。
    想让岁入更多的话也很容易,那就组织更多的矿工挖矿,大明别的没有,闲散劳动力能以百万人为单位来计算。
    只要组织与监管还算得当,光是依靠挖矿,太仓的岁入便可稳定在八百万两以上,海盐的收入也不会比挖矿地多少。
    复征三税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尤其是那些最初与太子针锋相对的茶商,现在存活下来的全都调转了枪口,成了太子的铁杆簇拥,开始为太子阵脚助威。
    因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选择支持某太子,就等于选择了垄断畿辅地区市场的权力,不论任何行业,只要做到垄断市场,想不赚钱都很难。
    太子早已有言在先,只要茶商照额纳税,他地姑且不议,在本地区,茶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自行拟定茶叶价格,所以……
    京师日报的广告栏每天都有茶商刊登广告,尤其是最初选择做广告的那两家茶商的名声早已在畿辅地区世人皆知了。
    凡是不谙门道的外行想买茶叶,在看过报纸之后,都会选择去他们俩家那里购物,这也就引起了同行们的眼红,大家成了了商会,又不能用荫招,就只能纷纷选择也做广告。
    凡是不听话的商贾都被处理得七七八八了,活下来都无一不对某太子俯首帖耳,所得到的好处也是大大的。
    每个行业在畿辅地区的总代理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再想加入只能跪求某太子同意,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天文数字。
    对商贾们来说,支持太子的回报就是垄断市场,每个行业只有十几家来瓜分这么大的蛋糕,他们对此当然是非常感激的。
    要是不听话,别说蛋糕,就算连家财和性命都保不住,他们自然会老老实实地上税,而户部也就无须再为收税的事情发愁了。
    有了矿税、商税、盐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三大支柱,户部今后的年收将会不低于两千五百万两银子,而且只高不低。
    某太子自己玩个年耗五十万两银子的科学院,仅占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户部尚书李侍问就只能选择息事宁人,将此视作应对当下战局的合理要求了。
    群臣们已经形成了基本供识,那就是太子便是朝廷岁入的保证,只要太子做的不太过分,大家都可以予以默许,即便有御史上奏,也必须压下来,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方以智这样的才子愿意加入科学院的话,也可以直接被授予院士头衔,只不过主编大人现在已经舍不得报馆的那份差事了。
    报馆虽然不是朝廷的衙门,主编也不是朝廷官员,可声望却在与日俱增,众多商贾看到了广告的好处,所以方以智的吃请日程被安排地满满的。
    只要出席宴会,主编大人必定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因为商贾都想得到京师日报最好的九版和底版的广告位置。
    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只要能得到最好的广告位,不管砸出去多少钱,都能翻上好几倍再赚回来。
    报馆的老板是巩永固,主编算是一个掌柜的,但驸马爷是何等金贵,不可能出席所有活动,更何况参加某些少女不宜的活动被某公主知道了,那可是要大发雷霆的。
    方以智不是朝廷官员,更没结婚,除了老爹是湖广巡抚需要注意之外,就没什么其他禁忌了,大家把酒言欢,除了朝廷要事不能妄加评论,其他方面都可以信口开河。
    刨去权力不算,报馆主编在个人待遇与声望方面并不亚于顺天府尹,能与方以智推杯换盏,更被商贾们视为自己的荣幸。
    这个时代的商贾很多都不是小学生级别的矿主,能背诵诗词歌赋的比比皆是,在酒会上光说女人会被视为粗鄙的,附庸风雅并不稀奇。
    而太子也很重视自己一手策划起来的京师日报,故而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方以智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货短时间内是不打算挪窝了。
    对幺鸡来说,给方以智一个不容易被小人抓住把柄的肥差,能够名利双收,也算作对远在湖广地区指挥部队作战的方孔炤的一种奖赏。
    等到在这个位置上磨练数年,积攒起足够的履历,通过相应考试,再将其调任到朝廷衙门里任职,也就算是顺理成章了。
    “殿下,不知唤臣前来所谓何事?”
    薛国观就在皇城里办公,太子特意为首辅与次辅特批了一块场所,这样有事的话也不用太过折腾,也节省了时间。
    “是这样,本宫想要了解一下诸位爱卿各自家中保有车马几何。”
    七部官员都在各自衙门办公,赶过来还得等会儿,幺鸡就先问起自己的准岳父。
    “……臣家中有轿子一顶,马车两辆,驮马四匹!”
    这个问题让薛国观心里“咯噔”一下,紧张地不得了,看太子的神色还算和善,但是薛国观也不敢妄下定论。
    原本薛府所养的轿夫与畜力比报出来的要多得多,在被某太子收拾一番之后,薛国观就老实多了,再也不敢木秀于林了。
    “嗯嗯,吴爱卿呢?”
    幺鸡没做任何评论,作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家里的这点交通工具还算是简朴的。
    “臣家中有轿子一顶,马车一辆,驮马一匹!”
    吴甡不像薛国观那样大家大业,自身廉洁奉公,更不是铺张浪费之人,所以一切从简,够用就行。
    “本宫之前了解,轿夫每人每月须一两半至二两左右的银子,马匹草料价值也不下两个轿夫。即使在调整俸禄之后,八品以下官员饲养马匹也殊为不易,每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