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239章:争议老王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确切的说,傅宗龙与汪乔年均有率部死战的决心,但也只是他们个人,对于愈发尾大不掉的各路总兵,他们是难以对麾下各部有效掌控的。
    傅宗龙在潼关与李自成和罗汝才的大股人马进行决然,然而贺人龙、李国奇、虎大威三总兵却玩了空手道,率部先行逃跑,把总督自个给晾在战场了。
    一年之后,接班的汪乔年率部进逼襄阳,意图让围城打援,然而仍旧是陕茜这帮背信弃义的总兵又把这位总督给卖掉了,流寇还将汪乔年给凌迟处决了。
    之后被甩锅爹放出来的孙传庭在上任伊始便将贺人龙枭首示众,就是因为之前这货干的事情太过分了,孙传庭不杀贺人龙,早晚也会被他给卖掉。
    左良玉干地事情比贺人龙更出格,到了后期干脆自立门户,拥兵数十万,以讨伐马士英为由打算顺江而下,大举进攻楠京,好在未等出师就暴毙了。
    “北贺南左”绝非浪得虚名,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某太子也叮嘱过孙传庭与洪承畴,倘若此二人又不轨之举,可先斩后奏,免得后患无穷。
    已经计划剪除王绍禹和刘泽清,也就不差多宰两只总兵了。
    大明相当总兵的将领有的是,宰了一个,有一堆等着补缺。
    “关于辽西总督之人选,本宫在仙界已然问过刘伯温军师,当属王在晋最为合适,此人为孙承宗齐名之人,当属本朝现今第一帅才,虽年纪较长,然履历甚佳,实乃此职不二之选。”
    按原轨迹,老头还有四年就要飞升,不过多半是因为被甩锅爹削籍归乡,气火攻心所致。
    只要老怪物还不是起不来床的状态,听到这个任命不说欣然接受,也会消气了多半。
    因为与其做对的王化贞、袁崇焕、孙承宗等人都先后挂掉了,就剩他还活着。
    根据“司马懿原则”,谁活到最后,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既然要搬出这只老怪物,那就要再次装神弄鬼一下,用刘大军师来给老怪物做铺垫,这样朝臣们就无可辩驳了。
    像冯元飙这样的资历很高的家伙,也就敢在王在晋还没到场的时候说两句坏话,等正主一道,他也得信息事宁人。
    某太子已经叮嘱过南下的锦衣卫,是求也好,是劝也罢,总之要将老王头全家都给弄来,实在不行,绑票也可以,唯有一点,不能伤到一个人。
    这时候老王头应该还在坐船,说不定还会打几个喷嚏……
    听到太子把王在晋搬出来了,朝臣们立刻开始交头接耳,这是大家万万没有料到的事情。
    王在晋可以说是当年与帝师孙承宗齐名的统帅,只不过天启与崇祯均信任后者,而冷落了前者。
    虽然战略上有严重分歧,但二人均是码防御的高手。
    一个是要在山海关码出一座要塞,在关下与辫子决一死战。
    另一个则是要沿着辽西走廊斜着码过去,用城堡来维持明廷在关外的地盘。
    老孙头的策略想要成功,就必须保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明军具备野战歼敌的能力。
    只有打赢野战,才能给遭到辫子围困的城池解围,否则天长日久,救援目标早晚会陷落。
    偏偏此时明军已经丧失了野战获胜的资本,开始完全依赖城池固守退敌。
    这让帝师在关外耗资无数码起来的防御体系瞬间就化为了乌有。
    大到锦州,小到各堡,全部都是无法相互支援的战术孤岛。
    辫子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不用付出重大人员伤亡,就完成步步蚕食的计划。
    不出十年,大怼朝在关外的所有战略据点全部都会被这个方法给吞噬掉。
    松锦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明军驰援就有被围歼的危险,不支援的话,锦州必然朝不保夕。
    最终的结果是锦州没保住,十几万大军除了率先跑路的几位总兵之外,剩下都被辫子给吃掉了,其中还包括洪承畴。
    这个困难现在就摆在某太子面前,明军在锦州的存在只是象征性意义,只要皇太鸡愿意,随时都可以出兵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避免丧失最后的机动兵力,幺鸡也不可能再让洪承畴或者旁人统率大军前去解围,不解就丢一城,去解就要赔进去十万人马。
    对于这座城池,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拖!
    先给祖大寿送去可以吃五年的粮食,让他老老实实蹲在城里当死肥宅。
    哪怕锦州附近的山头都丢了也不要紧,往后还能收回来。
    到危急时刻,锦州可以放弃,但也要有价值的放弃。
    不能无缘无故就将驻守锦州与宁远的明军撤到山海关里,这样辫子的压力将直逼大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宁远对山海关的作用就是牵制和分散敌军的兵力,如果辫子不进攻宁远,而直取山海关,那么宁远的作用连个屁都不剩了。
    有人会说在关外二百里还可以屯田,每年都会收获相当多的粮食,帝师在经济方面高瞻远瞩,足以甩老王头十条街。
    对此,某太子都感到可笑,辫子在秋收的时候过来收庄稼,各个据点明军敢出战?
    只要迈出去一步,人家保证把你连肠子带翔,都给你打出来!
    你这庄稼是给人家种的,辫子不来收庄稼的原因是可以入关。
    因为地里不会长出银子,入关之后能随便抢,用银子买粮食多容易啊。
    事实证明,帝师用之前对付努尔哈鸡翅的办法来对付皇太鸡,却把大怼朝给坑苦了。
    皇太鸡根本就不跟你死打硬拼,人家一绕路,关宁锦防线就瞬间变成了马奇诺防线……
    有人会说,这就是关宁锦防线的巨大震慑作用,吓得皇太鸡只能绕路入关。
    这样的人长脑子都多余,脖子上面的脑袋就是为了显个高!
    关宁锦防线真正的作用是吸引火力歼敌于城下!
    皇太鸡一绕路就等于让关内给关宁锦防线吸引火力!
    不论是始皇还是李二,哪朝皇帝能扛得住这种力度的祸祸?
    辫子避实击虚,故意让开防御度较高的地方,专挑大怼朝的薄弱处下手。
    这才是高级NPC的高明之处,然后却被后世一群傻缺笑话没有勇气……
    人家根本就不跟你对拳,就朝你裤裆来一脚。
    你好不容易站起来,接着挥舞拳头,然后裤裆又被踹了一脚。
    周而复始,等到裤裆被连踹五脚,却还能站起来向对手叫嚣的,只有傻缺!
    关宁锦防线不能自己移动,想要歼敌就必须让敌人主动过来。
    敌人不过来,那么这条防线存在的价值比一两银子高不了多少。
    退一步说,皇太鸡真的就率十五万大军过来了,告诉明廷,老子今天就要单吃你宁锦二城,甩锅爹敢派人出战么?
    出战的结果就是被辫子全歼,不出战,人家就有这个实力单吃你二城,就特么让你来个哑巴吃黄连,而且吃的是特么“双黄连”!
    幺鸡看过山海关的地图,认为老王头当年建议将防线从海边延伸到北面的欢喜岭是非常正确的。
    配备三四百门各型火炮,加上五万守军,在关前挖上四五条又宽又深的壕沟,这样山海关本身就算是固若金汤了。
    如果还有余钱,可以在关前修建几座要塞,将山海关及周边地区变成一个要塞群,届时辫子用十万人马来填坑都不够。
    在这之后,将宁远与锦州这两座孤岛作为鱼饵,尽可能地勾引皇太鸡上钩,能耗多久,就耗多久,最好让他在明年开始围城。
    辫子用五万兵力围困二城,这就给关内减轻了不少压力,皇太鸡入关最多只能携带十万人马。
    如果入关的辫子再行分兵进攻的话,明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抽冷子给辫子来那么一下子,吃掉一万人左右,也算是进地主之谊了。
    幺鸡对明军的野战能力一清二楚,更是对他们一点信心都没有,野战不被对面全歼,那就算是捡着了。
    在码出足够多的炮灰之前,就是要在关外采取龟缩战术,尽可能地跟皇太鸡拖时间,只要不死人不投降,啥招都可以使。
    事到如今,帝师力主修建关宁锦防线就像是一辆豪车。
    开吧,上路随时可能出事。
    不开,每时每刻都在烧钱。
    每年五百万两银子让某太子很是上火,用这笔钱能养活十万大军。
    老王头上任,也要给人家这个数,不能少于帝师,否则显得甩锅父子厚此薄彼。
    现在把蓟辽分割开,最多削减一百万两,给的太少的话,老王头也难以为继。
    辽西需要四百万两,蓟镇也要至少三百万两,宣大那边还得这个数,陕茜与之持平。
    光是防御北方便须一千三百万两,南边一年得七百万两。
    这么一算,光是军费,加上各地守军的开销,一年少说也得两千两百万两。
    转移灾珉与以工代赈都得花不少银子,岁入没有三千万两,某太子又得跟甩锅爹一样发愁。
    朝臣们不会发愁,户部尚书也是如此,他们愁也没用,除了将几句不咸不淡的废话,涉及到岁入,真是一点用也没有。
    内阁那俩就更别提了,首辅快成准岳父了,是个纯粹抱大腿的货。
    次辅倒是颇有才学,但对税收方面还是谨小慎微,以圣裁为主。
    朝廷的所有压力,都压在某太子一个人身上。
    幺鸡某些时候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找机会再穿回去……
    “诸位爱卿集思广益,本宫甚慰,可有结果?”
    老子在神游的时候,就听见一群蚊子在“嗡嗡嗡”,不喊停,你们就一直“嗡嗡嗡”。
    由于王在晋资格太老,加之有仙界刘伯温军师的神机妙算,似乎倒是不错。
    其他人对于太子提出的人选都保持缄默,兵部尚书冯元飙仗着自己与王在晋算是同辈,便出言道:“殿下,王在晋倒是履历甚佳,只是年纪尚大,前去辽东深恐不能久居其位。”
    要是太子中意此人,那么较于各方面都不错的傅宗龙,被挤下去的势必将是东林同仁汪乔年,冯元飙不愿见此状况,便只能挑王在晋的短板下手了。
    听到兵部尚书不认可太子的人选,这下朝臣们便都竖起了耳朵,打算近距离听听太子将如何怼翻这位忤逆圣意的老臣。
    幺鸡早就知道老冯头的小心思,也不点破,这时候没必要因小失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