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231章:大肆奖赏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户部一举进账这么多钱,让很多人都眼红不已,中饱私囊的小心思又再次活跃起来,但眼下风声太紧,贸然行事就容易被抓个现行。
    尤其是受到了举报奖励的刺激,同僚们一个个都变得火眼金睛,眼巴巴地等着别人犯错,自己好因祸得福,分到对方一成的金银。
    太仓瞬间变得无比充实,使得户部尚书李侍问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不然军饷、赈灾以及官员开支,都涉及上百万两银子,会让他无比头痛。
    某太子也惦记上了户部的银子,当初的约定是关于抄没勋贵的家财,所有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皆归入太仓,东宫则能够留下府邸与田产。
    皇帝的直系亲属,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与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这两位国仗积攒多年的家当也没有得到网开一面的待遇。
    所以就造成了幺鸡手里握着一堆房契和地契,却套不了现,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进行常规襙作的话,整个套现过程恐怕要长达数年之久。
    “今本宫有意低价转让给户部一些地契,仅为市价的四成,户部可凭此再转手,能够轻易再转三成以上,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惩处内侍收缴了大约六万亩地契,从勋贵们手里又得到了四十二万亩。
    这里面很多并非是勋贵们自己的地,而是亲朋前来投献的,就是挂在他们名下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
    等到这些勋贵们都被一网打尽了,这些之前投献的人又编造理由向把地给要回去。
    但得知要补缴过往的偷逃税款时,他们就傻眼了。
    缴税就要赔大发了,不交的话,地又无法要回来。
    但这都跟某太子无关,地契在自己手里,他们再敢胡闹就是给扣个谋返的帽子。
    幺鸡既不打算让太监们或者厂卫们去种地,也不打算租出去好当个大地主。
    把能套现的东西都尽快套现才是明智之举,不然就算风调雨顺,也避免不了辫子过来打秋风。
    再者说这快到给厂卫们发饷的时候,由于抄家得力,自己也得表示一番才行。
    市面上太子给下属分成的传言愈演愈烈,时至今日,不是真的,也得当成真的来处理了。
    锦衣卫尚有五千左右,东厂那边有三千人,内厂大概有两千,加起来不少于一万一千。
    每人打赏五十两银子,总和便高达五十余万两,这可决然不是什么小数目。
    所以某太子想了个办法,打算从户部弄出点银子花花……
    听到太子开出的条件,户部尚书李侍问也有些心动,毕竟这个价钱确实不高,户部凭此还能大赚一笔,便问道:“臣不知殿下手中尚有几何?”
    眼下太仓丰裕,要是不太多的话,户部倒是可以吃下部分,或许全部囊括也不成问题。
    幺鸡听到对方试探的态度,便知道这事有门:“本宫打算自留三万亩,作为皇庄,为后邸种些粮食蔬菜之类,其余四十五万亩均可出售,均是上好的良田。每亩仅按四两银子作价,总额为一百八十万两,想必对户部来说,倒是不太大!”
    明代北方的亩产大约在一石半到两石左右,之前太子已经免除了北方各地的全部赋税,所以即便亩产只有一石,收成也全部归农户所有。
    一石至少价值二两银子,一亩地若是卖到六两,只要种三年粮食就可以回本了,余下都是净赚,李侍问心里便是如此盘算的。
    户部以每亩四两的价格从太子手里把这些良田买来,转手以每亩六两售出,便可快速落袋九十万两之多,倒是一桩非常容易的赚钱买卖。
    这些地都是畿辅一带的沃土,自然很好卖,商贾们被太子弄得跪地求饶,刚好趁此机会买入大量土地,可以快速花掉无法藏匿的银两。
    薛国观见到太子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便明白要老将出马了,捋着下巴上的山羊胡,点头道:“臣以为此事甚为妥当,殿下用地契兑换银子,用以后邸支应。户部转卖之后便得以再次收获上百万两白银,从此以后太仓无忧。实乃是互利互惠之举,定当尽快加以实施。”
    既然自己的女儿都快成为太子妃了,那么首辅大人自然要向着准女婿说话。
    只有太子的荷包鼓起来,自己的女儿才有好日子过,不然进宫就是受苦去了。
    这事跟薛国观半两银子的关系都没有,所以他自认为说全是“公道话”……
    太子之前传授的四字秘诀,他是一点都没忘,这种要命的事情绝对不会就饭吃了。
    首辅表态了,次辅吴甡也要进行评价,因为首辅不会轻易开口,首辅的态度就是太子的意思,在这件事上,吴甡只要随声附和便可:“臣附议首辅所言,既为良田,定要物尽其用,当须勤劳耕种,入秋才能有所收获。户部将其出售,买入者再转给佃户继续耕作。我朝以农为本,此举便是安稳珉生之良策。”
    卖掉田地之后,太子与户部都得了不少银子,而畿辅一带的农户也会有地可种,他们愿不愿意继续种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太子前番已经跟他们讲述了未来的计划,不但修筑新城会募集苦力,还将招收大量人员进工厂工作,男女皆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城周边的百姓疾苦。
    而且做工不用看天吃饭,哪怕是女工,每月的薪水也不会低于七八钱银子,在太子旗下的工厂做事,别的不说,起码可以吃饱穿暖,这才是眼下关切百姓的仁爱之道。
    从哪个角度来看,以工代赈都比单一的发钱赈灾要稳妥得多,百姓有了能够养家的活计,便会安稳下来,不会被流言蜚语所左右了,朝廷也无须再调集军队进行慎压了。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那些打算分一杯羹的蛀虫们了,吃赈灾银吃惯了,陡然吃不到,他们便会上窜下跳,愤恨不已。但也就是在外地,换作畿辅一带,你们蹦达一下试试?
    工部尚书张国维没有异议,只要不用户部不挪用他用来筑城的银子就行。
    礼部尚书冯铨可是向薛国观送礼送上来的,薛国观什么态度,他就什么态度。
    吏部尚书堵胤锡早已倒向了太子这边,若不是太子大刀阔斧进行整饬,朝廷还会继续藏污纳垢。
    医部尚书路振飞、刑部尚书甄淑、兵部尚书冯元飙、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连手头的事情都没处理完,一天到晚都忙地焦头烂额。
    对于户部买卖土地的事情,只要太子与内阁都表态了,他们跟着附议便可,反正大家也明白,太子只是象征性地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但也能顺势做个人情,只有太仓充裕了,各部一旦有事,向朝廷要银子也就不像前些年那么窘迫了,可以获得几十乃至上百万两的拨款。
    关系到每个人,大家都盼着太子点头,户部好尽快发放这个月的月俸,因为这可是涨薪之后的首次。
    正三品侍郎便可领取一百六十两银子,原来的月俸只有三十五石而已,只要圈养的甲丁不太多,养活一个正妻、两个小妾,以及一群儿女已经够花了。
    作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薛国观的月俸高达五百一十两银子,年薪六千余两,相当于帝国财政收入的四千分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有副业收入,卖官送礼的可以截留一成,但这笔进项是无法见光的,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首辅也盼着发薪来改善生活……
    之前家里被抄了个底朝天,让薛国观心里好生难过,好在有女儿薛紫晴的安慰,成了太子妃之后,他晋升为国仗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朝廷里的很多大员并非像冯铨那样家底丰厚,指望月俸过活的人也不在少数,太子给他们涨了工资,大家自然都很高兴。
    “依殿下适才之总价,臣以为此事可行,户部可将此四十五万亩良田悉数购入,皆以现银折算!”
    大家都同意了,李侍问也就放弃了讨价还价的打算,因为标价已经很便宜了,再让太子退一步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莫不如就此成交,便可皆大欢喜。
    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对眼下的户部来说当真不多,可以一举吃进,仅须在年底之前将这批良田转卖完毕便可,并非天大的难事。
    “如此便好,本宫这边让人将相关契约送至户部,核对无误后进行结算!另外,吏部提交现任官吏名单,户部审核无误,便于后天上午拨发俸禄,在当日领取完毕!”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要在卖地的事情上达成一致,发薪自然是水到渠成。
    厂卫的薪水并不走户部的渠道,由东宫拨发。
    凡是参与抄家行动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打赏。
    既然已经掏钱了,某太子就不能让狗腿子们觉得自己吝啬至极。
    即便是职务最低的藩子,打赏金额也是五十两。
    小旗可领一百两,总旗二百两,试百户五百两,百户一千两,副千户一千五百两,千户两千两。
    刚刚被晋升为同知的王世德便得到了四千两银子的赏赐,这下买处大宅子就完全无须为钱犯愁了。
    新任指挥使吴孟明更是六千两,这些银子足足能装满四个大箱子,每个箱子都得用壮汉才能抬动。
    东厂这边,方正化得到的奖励高达一万两,厂卫乃至后邸的诸多内侍都无出其右。
    打赏厂卫便花掉了六十多万两银子,算上后邸的当月支出,总额便达到七十万两。
    负责掌管太子的荷包的东宫秉笔太监李继周在写完奖励名单之后,都惊诧不已。
    像印绶监的管事隋安,就因为刻了几副麻将,便领到了一百两银子的奖励。
    内织染局总管钱本通、酒醋面局总管杨家旭、银作局总管石文德由于参与制造磺胺有功,每人都有二百两银子的打赏。
    太子还将成立仙级化工,又给他们在里面谋了几个肥差,年俸不会低于一千两银子,所以他们都在卖命干活。
    四品内侍之前的待遇只是月银八两、米八斗、公费制钱一贯,折价不过十两银子。
    如今像李继周、杨进朝、王承恩、张国元这样有品级又有实权的内侍,月俸都在四十两,还不算年底的赏赐。
    太子还说要给他们每个人明媒正娶,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大好事,众人自然心怀感激,做起事来也就不敢有恙了。
    后邸最低级的内侍和宫女都至少可以得到月俸翻倍的待遇,某太子监国就是要让追随自己的狗腿子们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当太子
    什么?我是太子朱慈煊,明末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的儿子。什么?现在是永历十三年正月,我岂不是在永历十六年就要被吴三桂杀害玩完了。什么?这里是云南腾越。什么?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要挟持老爹朱由榔去缅甸…朱慈煊看着屋内古色古香的陈设,以及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一脸懵逼,在工地上搬砖的自己不就是晚上喝点小酒吗?怎么一
    林海飞扬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一章种子
  •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穿越了,成为崇祯朝的太子朱慈烺,发现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城,大明马上就要亡了。种田是来不及了,那就开挂吧
    熙檬父已完本
    最新章:顺者不昌新书已发《正义会变强》
  • 明末假太监
    【轻松,权谋,双重迪化】穿越明末,稀里糊涂做了假太监!稀里糊涂成了崇祯身边的红人,稀里糊涂取代了魏忠贤,稀里糊涂剿灭了乱党,稀里糊涂击败了皇太极,稀里糊涂复兴了大明…这一切的一切,全都稀里糊涂的!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
    宫堡鸡丁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第64章:金蝉脱壳[2]
  • 末世之明日进化
    末世降临,丧尸横行,异能觉醒,人心叵测…危险步步紧逼…活下去,一起
    黑躯连载中
    最新章:278章:再次被包围
  • 我夺舍了圣地太上长老
    重生为修行圣地逐鹿学府的太上长老,但却修为尽失。本想着苟到举世无敌再出山,却没想到前身留下一堆烂摊子。府长让我入学当弟子,去镇压府内天骄,引领弟子们积极向上。还要我在开学大会上,告知众天骄,我不是针对个别人,你们所有人,都是垃圾…可是现在的我就是个废物,根本没有修为啊!表现的这么横,要是被打怎么办?
    黑夜将明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第九十一章慈不掌兵
  • 黑道太子
    父亲是刘东的天,可是父亲死了,天也就塌了,刘东悲痛过度,一夜白头。从此,心死如茶凉,人命贱如草。打架是为了锻炼身体,杀人是为了磨砺心志,玩女人是为了锻炼枪杆…他长得斯斯文文,既有富家公子的气质,又有地痞流氓的凶狠,殊不知他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分裂症,带给所有人一种喜怒无常的恐惧感,冒犯他的人只有一个
    大头已完本
    最新章:后记(三)全书完[4]
  • 明末庶子
    明朝末年吏治败坏,山西、陕西、河南等地重大自然灾害不断,民大饥不能活,关外女真崛起,多次入关劫掠。大明境内狼烟四起,明失其鹿,天下共擒之,一个医生穿越到明末成为庶子,庶子也风流,张景开始他精彩的擒鹿之旅
    我是启新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第三百零二章你真聪明
  • 末世生存大师
    黑暗,仿佛只是一瞬间,又仿佛已经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当秦暮的意识重新回到身上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毕竟他已经死了。死亡的气息和感觉还在心中徘徊不散,但他居然再一次的清醒了!晨曦的微风吹过窗户,轻轻撩动着他的发梢。办公桌上木头与纸张夹杂的味道直往他的鼻子里钻,还有四周围刚刚上班的同事们互相
    太平包子连载中
    最新章:第299章惊变
  • 末世:黎明效应
    唐宁醒来,发现自己所在的大同社会,变成了变异兽和不死人横行的世界,而聚居区内,一层层迷雾下,是可怕的人心和秘密。这是一个小人物在黑暗当中,和同伴一起寻找黎明的故事
    二子从周连载中
    最新章: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三章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