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足球崛起之路》第六十二章

法国足球崛起之路最新章节目录
   堂兄在法国游览期间,我们谈得最多的法中两国的足球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足球开始走出了长期的低谷,迎来了跃起奋进的阶段。
    堂兄最钦佩的当年中国足球界德才秉备、成绩辉煌的容志行。
    容志行埋头苦干,刻苦训练,技术出众,顽强拚搏,在赛场上从来没有任何粗野蛮横的行为,注重文明高尚的体育品德,足球界称之为“志行风格“。
    当年世界球王贝利随宇宙队访华时,曾特地将自己的10号球衣送给容志行,而容志行则以自己的11号球衣回赠给球王贝利。
    堂兄对我说:“容志行今年退役了,但由国家提倡的这种《志行风格》的体育精神,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足球运动员。”
    堂兄声情并茂地背诵了赞扬容志行的诗:
    “绿茵场上举银杯,万众欢呼势若雷。都爱志行风格好,德才兼备是人才”。
    八十年代中国的足球环境好,没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商业气味充塞绿茵场。
    中国足球在80年代可算为最高水平,堂兄观看了1982年的世界杯外围赛,认为中国队和沙特队的比赛最为经典,令人惊叹,很受鼓舞。
    他津津乐道地谈起那场比赛:
    “当时中国队在主场0比2落后,在看台上数万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中国男足咬紧牙关,绝不放弃,愈战愈勇,奇迹终于出现了,中国队最终神奇地反败为胜,接连攻入4球,最终以4比2实现大逆转!”。
    中国男子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中,绿茵场上这样精彩纷呈的场面,振奋人心的闪光时刻,毕竟不多。
    中国足球在亚洲与日本韓国伊朗等国存在一定差距,至于跟欧洲南美洲的足球強国相比,更是望尘莫及了。
    主要根源在于青少年足球培养。
    堂兄在法国参观考察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感触很深。
    在学校开设足球课,以班级、校级、市级、省级和全国中小学足球比赛年年月月,从不间断,成为法国广大少年儿童的最喜爱的课余爱好。
    遍布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向职业俱乐部输送后备人才。
    最让堂兄惊讶的是,在法国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就可以通过注册业余俱乐部进行系统训练。到了中学后,13岁左右,职业俱乐部就来学校考察、挑选水平较高的少年运动员。
    校园足球,对于法国足球来说,就如同奔腾向前的滚滚江河一般,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有次,我们参观一所法国巴黎的一所小学,操场并不大,只有足球场的一半,下课后,男女孩子都在兴高彩烈地踢足球。
    女校长介绍情况时,对我们说:“我知道中国自古以来有句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中小学生经常踢足球,被视为耽误功课,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等,这或许是导致中国足球人才培养障碍,缺乏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主要原因。”
    堂兄说:“中国国内缺乏法国这种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家长们对孩子踢足球确实有许多偏见。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政治家等,望子成龙,出人头地……”
    这位女校长快言快语,性格爽朗,她打断堂兄的话,紧接着说:“但是,法国小孩从七岁就普遍地爱踢足球,并不阻碍他们长大后成为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啊,恰恰相反,足球能使孩子们长得健康结实,反应敏捷,性格开朗,思维发达。其实,中国孩子不是从小爱打乒乓球,也不影响他们将来成为专家学者,正是中国各地学校普遍开展乒乓球运动,才成为世界第一的乒乓球强国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