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隐士》江南又逢春第四十二章品状榜(二)

东晋隐士最新章节目录
   山间弥漫着的晨雾,恍若轻纱,在远山之后,瑰丽的朝霞之中,晨光闪耀着,令人迷醉。
    花草的清香,也随着山风荡漾开来,沁人心脾。
    炎炎夏日,也只有清晨的朝露,和夜间的凉风,才能让人舒适一些。
    学堂里,三五成群,学子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书文,以梁祝为首,这两人最近的勤奋,简直令人害怕。
    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迟,这就是梁山伯同学的刻苦,而在被王凝之如此评价之后,居然一点不气,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褒奖,于是王凝之再也没来骚扰过。
    至于祝英台,倒是没那么大兴致,不过为了向梁兄表示自己也是个勤学好问的人,这才起早贪黑,有一次早上起来,发起床气,在院子里摔东西,生生把隔壁王凝之吵起来,这才心理平衡了些。
    当然,来迟些的,就比如王蓝田,刺客嘴里叼着包子,在路上愁眉苦脸,想着要如何应对考试。
    手里虽然也有本书,可是翻看了没几眼,就感觉很痛苦,要不是陈夫子已经给自己开了小灶,暗示过重点,说什么也坚持不下去。
    陈子俊最近起的也是很早,对于山长的问候,回答是想要多呼吸一下清早这最好的山气,不过实际上呢,从他的散步路线,就能看得出来。
    没有什么比观赏这些平日里懒散的学子们,如今刻苦却又不得所知的神态,更让陈夫子心情愉快了。
    “夫子早。”
    “王蓝田,这么早就来了,嗯,不错。”
    对于他们刻意讨好的问候,陈子俊表示很满意。
    看到不远处王迁之和夫人下山,陈子俊立刻迎了上去,“山长,为何清早下山?”
    王迁之笑呵呵地回答,“去见一位老友,子俊啊,你进来做得很不错,学子们刻苦勤学,实乃我万松书院之福。”
    微微侧头,笑容渐露,陈子俊在花香之中,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和对学子们的高要求:“山长谬赞了,学子们勤学,一来是如今我书院渐入佳境,二来便是为了迎接品状排行。这才排行结束之后,我便打算修书一封,送往钱塘府,递交中正大人手中,算是为学子们尽一份心力。”
    “您也知道,我陈子俊添为夫子多年,又曾在朝中任职,多少能说上些话。有我们书院的品状榜,多少能为学子们未来的品评做些参考。”
    摸了摸自己的小胡须,陈子俊等着夸奖。
    “哈哈,子俊果然一心为书院学子,师德高洁,所以我也不能坐享其成,必须要为学子们做点事才好,你便好好准备这次品状排行,至于钱塘府的信,便不用操心了。”
    “啊?”陈子俊愣住了,钱塘府的小中正,这些年可没少收自己的好处,两人配合默契,一人与学子们拿钱,一人负责与各地中正官联络,很不错啊。
    “山长,我与那钱塘官员时常联络,交情不错,我们倒也不必过于拘泥文人骨气,身为夫子,为学子们谋福,乃是……”
    陈子俊有点慌,要是学子们知道,自己的品状排行,对于他们未来的仕途没用,那以后谁还给自己送礼啊?
    别闹!赚点钱不容易的!
    “我明白,”王迁之笑呵呵地说着,丝毫不管陈子俊幽怨的小眼神,“正好王卓然,王大人最近空闲,我便邀请他来书院小住几日,有他来看看,何必还需要钱塘的中正呢?”
    “王卓然,扬州大中正,王卓然大人?”陈子俊顾不上惊讶了,只想确认这个信息。
    “正是,”王迁之笑眯眯地说道:“这老小子,去年跟我在钱塘拼酒,拼不过,今年还不认输,这次一定要让他心悦诚服。”
    “胡说什么呢,”王夫人嗔怪一声,“子俊,我们还要早些下山,免得让人家等候。”
    陈子俊急忙退后一步,拱了拱手,“还请两位这便去罢,需要我让学子们下山相迎吗?”
    “嗯,叫他们午后来吧,我们应该要在钱塘用午饭,不必着急。”王夫人答应一声,便和王迁之相伴而去,还能隐约听到她的声音:
    “你就别不自在了,王大人与你相熟不假,可学子们能在他面前露个脸,也是好事儿,他不会觉得你刻意。”
    “唉,本想着趁老友相聚,也让他看看我万松书院的风度,这么一来,哪儿还有风度?”
    “呸,你自己无心仕途,难道还不允弟子们吗?你不如此做,其他书院也不如此做吗?跟王大人说一声便是了。”
    ……
    钟声响了好几下,学子们都一脸迷茫地看着在外头绕圈圈的陈子俊,不知道他是在想什么。
    陈子俊当然听见钟声了,可这是什么时候,谁还管上课啊?
    王卓然,扬州大中正,便是在建康,那也是大人物!
    如果他能对自己青眼相加,说不定就有机会再入朝为官了!
    当年陈子俊就是因为自己只是个下品,给别人腾了位置,再也没机会往上爬了,如今人以过中年,却有这么个机会来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心里默念了两次,陈子俊给自己不断地加油打气,总算是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了,回过头来,却看见学子们一个个的样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读书人,讲究的便是一个气度,瞧瞧你们一个个,臊眉耷眼,无精打采,简直丢尽了我万松书院的脸!”
    学子们都傻傻地看着他,就连刚到的王凝之,手里抓着半张葱油饼,都是一脸懵,这怎么回事儿?
    越看越气,陈子俊完全不觉得这群各行各相,七丑八歪的学子能给自己争脸,能让王卓然认为自己这个夫子教育得当。
    快步走上台,‘啪’的一声把手里的书卷砸在桌面上,陈子俊声音异常尖利:“我告诉你们,今日午后,我扬州大中正,王卓然大人,就要到我万松书院小住,你们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一片哗然,人在扬州,还能不知道扬州大中正意味着什么?
    学子们在短暂的傻眼之后,马上焦躁起来。
    “英台!我怎么办!”梁山伯一脸焦急。
    祝英台倒是有些古怪地看着他,“你怕什么,你学问又不差的。”
    “谁说学问了!好不容易见到个大官,我怎么能把治水方略送给他看呢?百姓们年年受灾,可我还要三年才能治水,如果能让他早点在朝上提出,那就太好了!”
    祝英台哑口无言,还真是个一心要为民谋福,划江治水的好人啊!
    王蓝田在最初的不知所措之后,马上看向了陈子俊,果然自己送的礼,都是有用的!这陈夫子,居然有本事请动扬州大中正,这是要给自己谋福了啊!
    想着,又有点儿不爽,你只告诉我一个人不就好了?
    王蓝田在这儿发呆,幻想着美好未来,身边的秦金生,许世康,姚一木几人已经在商量了,“你说我们是不是该找文才兄,借几样饰品来?他有好多块玉佩的!”
    “这个不急,先想想要送王大人什么礼物才好,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还要给山长,陈夫子都送才行,这次王大人来了,一定会过问品状排行的事情,若是榜上名次难看,未来哪个中正,还敢给我们一句好的品评?定品定得低了,这辈子都别想出头!”
    甚至一向冷漠的马文才,都有些紧张,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决定要换上一件新的,不知道王卓然喜不喜欢武艺,自己去迎接的时候,要不要负剑而行?
    要不在他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箭术?
    王卓然要来钱塘,父亲居然都不知道?
    那就是说这位王大人,是不希望有地方官员打扰吗?若是如此,自己还要不要把消息告诉父亲?
    还是要让马统快快下山,去说一声,然后和父亲商量一下才行!
    至于大嗓门的荀巨伯,也是相当之紧张,只不过他表达的方式有点特殊:“哈哈哈哈!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让王大人亲自提拔我!同窗们,谁愿与我一起表演个胸口碎大石?”
    ……
    在感受到周围异样的目光之后,荀巨伯立马警惕:“你们就别想了!那可是很难的,要不是我身体如此强健,根本承受不住的!”
    说到这里,又有点儿沾沾自喜,不愧是我!其他人论文,论武,都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长短,只有我,独树一帜!
    “现在,所有人,回寝室,都换上前些日刚发的学子服,如果有皱褶,或者脏了的,马上清洗,若是午时还未干,便去借一件穿上!还有,不许佩戴饰物!”
    陈子俊究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书院风气,哪儿是什么金银财物?
    “把这几日的课文,都给我牢牢记住!”
    “告诉你们的小厮,中午之前,把你们的房间,都给我打扫干净!”
    一道道命令下去,学子们都屏气凝神,一点儿不敢错过,小小课堂之内,居然有了一股军阵之中的肃杀之气!
    “我现在要去仆役那里,让他们安排住所和饭食,如果有事的,赶在午饭之前,来找我!”
    快步离开,刚下台阶,陈子俊突然扭过头来,目光如炬:
    “荀巨伯,你如果敢来什么胸口碎大石,我就亲自用锤子,不碎大石,碎你的胸口!”
    ……
    坐在小院里,王凝之百无聊赖,仰着头,数垂在自己面前那片叶子上的纹路。
    徐有福正在房间里头认真打扫着,虽然平日里也过来,不过今儿明显要积极许多,“公子,你那些书稿,要不先拿到我那里去?”
    “什么书稿?”
    “就是三侠五义的故事。”
    “用不着,放那儿就行,你还真以为那王大人闲着没事,会来我这里小坐一会儿?”
    “那可说不准,”徐有福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扬州的官员,谁不想跟咱家有些交情,何况大家都姓王,就算不是亲戚,也能攀上的。”
    王凝之翻了个白眼,“行,你看着弄吧。”
    快到午时,书院里钟声响起,王凝之穿着崭新的,一尘不染的,挺直的浅蓝色学子服,从小院出发,和众人汇合。
    虽说是午饭后再准备迎接,但是很明显,整个书院,都在陈子俊的紧张情绪下,被带的乱七八糟,具体体现就是王凝之去了食堂,别说和大家吃饭聊天了,除了自己就是几个仆役,还都在打扫。
    在王凝之问了一声‘饭菜呢?’还被人用一种看傻子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