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正文卷第372章,对道路的思索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目录
   李继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就离开了天津,开始按照刘晋所说的去布局了。
    “这些盐商,你们只不过是一群依靠政策发家致富的蛀虫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也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反倒是寄生在大明的身上,越吃越胖,最终将这个王朝给葬送掉。”
    对于那些盐商,刘晋没有丝毫的好感。
    明明盐这个东西是很便宜的东西,可是经过这些盐商之手后,老百姓就很难吃得起。
    一斤几十文的盐,往往还要缺斤少两,还要渗泥沙,将这些盐商养的一个个膘肥体壮,一个个牛气冲天。
    从盐政之中获利,却是对这个王朝,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没有任何的贡献,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刘晋不会有丝毫的手软。
    搞出长芦盐场就是要从根源上掘掉这些寄生虫来,让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基础,而一旦离开了盐这个东西,这些盐商即便是做的再大,也会树倒猢狲散。
    毕竟这些盐商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并不是因为这些盐商多会做生意,也不是因为这些盐商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完全是因为盐政这个制度的存在。
    这个制度的存在,让他们这些盐商可以垄断食盐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因为垄断,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可以贪得无厌,本来仅仅只是几文钱一斤的东西,经过这些盐商的手之后涨了十多倍。
    对上不断挖空大明朝廷的财政,对下则是不断剥削本就艰难度日的老百姓。
    他们就是一群寄生在大明身上的寄生虫,不断吸食着大明的血液,变的越来越大,而大明朝廷和大明的老百姓则是变的越来越瘦,最终轰然倒下。
    参观完咸鱼工厂,刘晋再次来到天津港口这里。
    捕鲸船停靠的码头这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刘晋离开时的那头大鲸鱼此时已经被肢解的干干净净。
    大块、大块的鲜红的鲸鱼肉摆在了案板上,专门做鲸鱼生意的商人在哪里不断的讨价还价,想要以更低的价格买下一些鲸鱼肉。
    一桶又一桶的鯨油直接就被天津香皂厂、天津蜡烛厂给包圆了,前者也是刘晋麾下的一个产业,专门生产洗澡用的香皂,以前产量不高,但是随着捕鲸业的发展,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油脂,天津香皂厂的发展也是异常迅猛。
    别看一块块香皂不值多钱,但是产量大,销售火爆,发展极为的快速,不仅仅能够满足刘晋麾下诸多产业员工对香皂的需求,还有大量的香皂开始对外出售,利润一直在不断的增长。
    至于天津蜡烛厂,这是天津这边以前一个制蜡烛的作坊主开办的,鯨油是最上等的好油,用来燃烧不仅仅非常的耐烧、稳定,而且没有任何的灰尘和异味,现在也是逐渐成为了大明上流社会最流行的照明用油了。
    鲸鱼皮、鲸鱼须、鲸鱼宝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最吃香的货物,一肢解下来就被人高价买走,甚至于连鲸鱼骨头都有人要,因为据说鲸鱼的骨头是神骨,用来做成各种祭祀用的器具是最好的,还可以用来驱邪避讳等等。
    鲸鱼的内脏也是抢手的东西,基本上一摆出来立即就被人买走,一头巨大的鲸鱼,刘晋仅仅只是离开了没有多久的功夫,转眼间就被肢解的干干净净。
    “发展捕鲸业看来是对的,一头鲸鱼提供的肉食、油脂足以抵得上几百头猪、上牵头牛,这屠杀一头鲸鱼就能够让上万的人跟着受惠。”
    “怕就怕这发展太猛的话,大家竭泽而渔,以后就没有鲸鱼可捕了。”
    对于眼前的这一幕,作为鲸鱼产业的主导者,刘晋既喜又忧。
    喜的是捕鲸业发展欣欣向荣,大明的老百姓能够从捕鲸业当中享受到好处,大量廉价的肉食,油脂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忧心的是刘晋很清楚人类贪婪的本性,一旦捕捞过度,这鲸鱼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竭泽而渔。
    不过很快刘晋又微微摇头,现在才刚刚兴起,忧心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一些,更何况,以后大明要是全面开放海禁,大明能够纵横四海的话,自己所担心的这个问题又显得比较多余了。
    “这些问题还是留给后辈子孙们去解决吧,当真的有那一天的时候,他们应该会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刘晋笑了笑,接着很快目光就锁定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此时的朱厚照,全身是血,非常兴奋的拿着一个大斩刀在切鲸鱼肉,嫣然一副屠夫的样子,哪里能够看得出他是大明的太子。
    “来,来,鲸鱼肉了,鲸鱼肉了,上好的鲸鱼肉,只买三文钱一斤~”
    朱厚照似乎是在体验一种全身生活,体验当屠夫的感觉,声音响亮,一旁的刘瑾则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摊上这样一个好玩的主,他也是真心的累。
    没有打扰朱厚照的雅兴,他既然爱玩就让他好好的玩一玩。
    其实人都是一样,谁都爱玩,只是小时候喜欢玩玩具,长大之后则是喜欢玩一些大人的游戏,不管是现在的古人,还是后世,这一点都没有变。
    朱厚照虽然爱玩,但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玩纯粹是一个叛逆期少年的好奇心,只要不是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玩一玩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晋回到自己在天津这边的府邸,巨大的书房当中,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被下人缓缓打开,刘晋看着这张巨大的世界地图陷入了沉思。
    “前往黄金洲的船队此时应该在返航的路上了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五六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应该返回大明了。”
    “也不知道他们顺不顺利,有没有找到高产的番薯、玉米和土豆,最好还是能够带一些黄金白银回来,刺激下大家前往黄金洲的热情。”
    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往黄金洲的船队,他们离开已经差不多快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没有任何的消息,很多人甚至于都觉得他们失败了,死在了大海之上,刘晋所谓的黄金洲根本就是骗人的。
    当然这其中肯定是有人借着这个事情大做文章来攻讦刘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这个事情。
    不过刘晋却是非常有信心,自己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如果还是会失败的话,那就真的无话可说了,只能够说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有指南针,有六分仪,还有望远镜,有精准的地图,更是有专业训练和培训的航海员,还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船只和各种各样来自后世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还有刘晋专门做的诸多准备。
    在如此充分的准备之下,还会失败,刘晋就真的无话可说了,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航海,他们的条件何等的艰苦,他们都能够纵横地球上的各大海洋,没有道理自己会失败。
    “希望能够带点辣椒种子回来了,没有辣椒的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刘晋看着黄金洲的区域发呆,来自后世的刘晋是个无辣不欢的主,穿越过来之后,天天吃着没有辣椒的饭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辣椒就不好吃,对于爱辣的人来说,辣椒是必不可少的味道,少了辣椒就觉得少了一种味。
    “捕捞和海贸发展起来之后,倭寇问题也要解决了,现在都已经有人反馈遭到了倭寇的袭击,这个问题肯定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想办法解决的话,到时候朝堂之上反对开海禁的人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来攻击开海。”
    “而且倭寇的横行会严重影响海贸的发展,这对于才刚刚成长起来的海洋捕捞业,海洋贸易业是非常不利的。”
    很快,刘晋的目光就放到了东海、黄海、渤海这里。
    倭寇这个问题从元末明初一直到现在就存在,一直以来也都是剿都剿不完,而且再过几十年的时间,随着倭国这边进入战国时代最惨烈的时期,流浪的武士变成了倭寇,对整个大明的东南沿海进行骚扰。
    现在情况还好一些,因为是在北方这边,倭寇很少过来,但是利益动人心,前往朝鲜和倭国经商的利润非常大,往返一次随便都要赚几十万两银子。
    自然而然的倭寇就会盯上这块肥肉,除了倭寇之外,海盗同样也是存在的,大明也是有海盗的,明末时期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就是赫赫有名的海盗起家。
    “想要打击倭寇和海盗就必须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这必须要找个借口,想办法将这个权力从兵部这边弄出来才行。”
    “不然指望兵部的这些文臣们来搞海军,一百万两银子拨款下去,最终可能只有十万能够用来发展海军。”
    “海军这东西,没有钱可是玩不动的,船也好,人也好,还是大炮也好,那都是需要钱来办的。”
    想到这里,刘晋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事可是真心不好办,海军涉及到的是军权,兵部不会轻易放手,弘治皇帝也未必真的就会信任自己。
    烦~
    反倒是火炮这个东西很好解决,密云铁厂能够生产最优质的钢铁,至于铸造大炮,这根本就难不倒有金手指的刘晋,火药也是如此,都能够轻松的搞出来,甚至于有鯨油,还能够弄出大威力的硝化甘油来。
    至于火枪,这个东西也不难,有优质的钢铁,再弄出车床出来,造这些东西都很容易。
    “还是要找个机会弄到军工资质来啊,没有军工资质,造这些东西就是谋反,如果这些东西弄出来了,什么横扫草原,清除倭寇、海盗,未来在黄金洲和欧洲人争夺地盘,那都是要干硬硬的。”
    想到这里,刘晋心里面就默默的记下来这一点。
    大明因为文人掌权,对武将勋贵不遗余力的打击下,大明的军队早就已经烂透了,军备废弛,拨款的银两本来就少,还层层克扣,偷工减料之下,造出来的并且铠甲等等根本就不能看。
    老朱同志弄出来的纵横天下的火器部队更是废了,士兵宁可拿着刀上阵杀敌都不愿意用火炮和火枪,因为怕被炸膛给炸死。
    军人没有地位,当兵最被人看不起,军户可是破落的代名词,武将在文臣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在朝廷之上更是没有一点话语权。
    问题太多、太多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仅仅之上造出好枪好炮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要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从新打造一支和后世模式的新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