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后,我带着系统种田发家》正文第七十六章50两银子进账

穿成极品恶婆婆后,我带着系统种田发家最新章节目录
   关掌柜是做生意的,当然知道,无骨的成本肯定大于普通的鸡爪。
    刘婉笑着说:“那多谢您的关照了,要是哪里口味不对,我后面会改。”
    无骨鸡爪更加入味,可能是因为把骨头剔除的缘故吧,吃起来愈发上头,听刘婉这么说,关掌柜一口否定道:
    “无骨鸡爪确实很好吃,多了一份蒜香和酸甜的滋味,更加入味。”
    刘婉了觉得自己像是等待考试结果的学生一样,没想到会被关掌柜这么夸,心情大好。
    最可惜的是鸡爪不好找,数量不够,现在只能限量供应望江楼了。
    刘婉从背篓里掏出了算盘,放在桌上,对关掌柜说: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算盘,学会打算盘之后,算账的效率高一倍不止。”
    关掌柜看着算盘不明所以,问:
    “这东西怎么用?要怎么算账啊?”
    刘婉让他拿一本账册过来,厚厚的账册足有5公分厚,刘婉左手翻账本,右手拨算盘珠子。
    一柱香功夫,刘婉得出结论,道:
    “这是428两银子的进账。”
    关掌柜见刘婉运指如飞,本来还挺不以为然后,没想到刘婉一算出结果,他不由瞪大了眼睛,一脸震撼地道: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分毫不差!我算了两天才算出来这个数字。。”
    “用珠算的方法,自是简单。”刘婉笑道。
    “那你把这套方法教给我。”
    关掌柜求知欲满满。
    “50两银子。”刘婉和关掌柜谈起生意也是不含糊的。
    关掌柜取出5个10两的银锭,摆在桌上,爽快地道:
    “那你得保证教会我。”
    “没问题。”
    刘婉见钱眼开,喜不自胜,让王孝赶紧把银子收起来。
    王孝收银子的时候,手都是在哆索的。
    他本以为30两银子是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没想到娘亲从关掌柜手里,凭着珠算又赚了50两银子。
    现在家里有80两银子的积蓄了,能解决家里好多大事,王孝能不高兴吗?
    刘婉收了银子,自是不含糊,找关掌柜要了笔和纸,先写了珠算的加减乘除的口诀,让关掌柜先背熟,等关掌柜背熟了,再教他怎么把口诀变成拨拉算盘的方法。
    关掌柜和刘婉之间已经建立起一定信任关系,倒也不怕刘婉骗他。
    刘婉还要给他们酒楼长期供货鸡爪,不怕她不履行承诺。
    刘婉说算盘免费,留给关掌柜先熟悉使用。
    关掌柜承情了,还让伙计包了个猪蹄膀给刘婉。
    从望江楼出来,刘婉当然不会马上回去,带着王孝去书店,买文房四宝,再买点基础文字的教学书,可以教孩子们。
    “文昌阁书店,看来这家是镇上最大的书店,咱们在这买吧!”
    刘婉走到镇中心,看着眼前装修雅致的书店道。
    “娘,这家很贵,我们找小店吧?”
    王孝一想到家里有八十两银子积蓄,嘴角就往上扬,但一想到刘婉要花钱了,又觉得好舍不得。
    他真想做一只貔貅,把银子吞进肚子里,不要再拿出来。
    “孝儿,小店的质量没法保证,咱们看看,如果实在太贵,就换地方。”刘婉道。
    “好吧。”王孝勉强道。
    结果二人一进书店,就看到店里一排排装帧精美的书籍,文房四宝也摆在整整齐齐的,标明了产地和材质。
    “娘,最便宜的砚台也要五两银子,墨锭一条要五百文钱,一刀纸就要一百文钱,这也太贵了吧?咱们花销不起。”
    王孝听到伙计介绍,不由地惊呼。
    伙计倒是比较有素养,并没有表露出看不起的神情,只是面露微笑在边上站着。
    不曾想,边上有一个正在翻书的年轻人憋不住了,回头走到王孝身边道:
    “孝哥,你们也来买文房四宝了?要不要我帮你们介绍一些物美价廉的笔墨纸砚?”
    “哟,易安,是你呀!今天才听到王礼提到你,这么巧,就在镇上遇到你。”
    王孝高兴地道。
    刘婉仔细一打量,就见这年轻人长得挺清秀的,模样和里正依稀有几分相象,原来他就是里正最疼爱的孙子王易安。
    “刘大娘,孝哥。”
    王易安看到刘婉,赶紧上来见礼。
    刘婉看到斯文有礼,对他也颇有好感,也回礼道:
    “易安,这么巧。”
    “是啊,刘大娘,我素常在这里买书,对这里挺熟悉的,你们想买什么?我可以帮你们推荐。”
    刘婉看到王易安,便知道王礼为何会大受刺激了。
    王易安并非是王礼说的那样看不起人,可能是他来镇里上学后,学了读书人的作派,和村里孩子就玩不到一块了,所以王礼也误会了他。
    这就是积两代人的培养之功了。
    刘婉觉得,她好想把王礼也培养成象王易安这般,有学识,有教养,还不嫌贫爱富。
    “易安,你推荐性价比差不多的文房四宝给我们就行了,还有开蒙用的书。”
    刘婉也不客气。
    她是王易安的长辈,指使他不用客气。
    王易安虽然比较吃惊刘婉竟然舍得花钱买书,但还是很尽职地帮他们挑了一套文房四百和开蒙的书。
    “《千字文》、《百家姓》,嗯,不错,这些可以。”
    刘婉见他拿了两本薄薄的书,发现了熟悉的教材,一脸开心地道。
    王易安听了却是一脸懵,脱口而出道:
    “刘大娘,你识字?”
    “我娘当然识字,以后她要当我们的先生,教我们。”
    王孝不无自豪地道。
    刘婉意识到,王易安还没说话呢,她就一眼认出这两本教材,自然让王易安吃惊,还好,她之前功课做得扎实,王孝主动解释,让王易安一时无话可说。
    面对长辈,王易安也不好一直苦苦追问刘婉为何识字这件事。
    在王易安的印象里,刘婉是一个被丈夫经常殴打的暴脾气大娘,令人同情,唯独没有一条是刘婉识字。
    其实也难怪王易安震惊,实是这年头识字的人很少,更别说乡下的农妇了。
    “失敬,刘大娘是我唐突了。”
    王易安赶紧致歉。
    “呵,易安,我们也是才知道不久。我娘亲是在娘家读书识字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