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官道》第六百七十五章最后的乱局

布衣官道最新章节目录
   华东省委组织部的2号会议室被布置一新,中组部干部一局考察组每天在这里来传讯全省范围内的干部谈话。这次带队的领导是一局詹长生副局长,以前他就和张青云有过接触,所以彼此之间并不太陌生。
    早上,张青云从下榻的酒店出发直奔省委组织部,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这次港城之行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他依旧像平常一样将时间掐得很准。
    到了组织部楼下,张青云一人拧着公文包步行上了一段小台阶,进入办公楼的一楼大厅,迎面便撞上了省委组织部干部2处陈方平处长。
    陈方平就是管地市班子干部的,虽然港城有些特殊,但是张青云以前和他并不陌生。陈方平一直就站在大厅的正中央,似乎是专门在等张青云的到来。
    “张市长,这一路风尘仆仆,莫非今天你是被要求进2号会议室的要员?”陈方平道,和张青云握了一下手,很自然的侧身向前两步帮张青云按下了电梯按钮。看上去他和张青云是同路,也是要乘电梯上楼的。
    “陈处太客气了。组织谈话谁能躲得了吗?要员之说……嘿嘿……多少有些不敢当!”张青云很随意的道。
    “哎!话可不能这样说。您在港城的工作成绩那是有目共睹的,省委领导也是给予了高度重视的。如果说要问我的意思,我还是觉得你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这个舞台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要扎根华东。这个基础不能动摇!”陈方平道,其时电梯下来了,门打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让张青云先进门。
    张青云直愣愣的瞅着他,听出了陈方平是话里有话。他心中咯噔了一下,马上想到了现在外面被热传的那个谣言,心想莫非还真是中组部和华东省委分歧很大,不然陈方平怎么如此说话?
    迈步进了电梯,陈方平紧随其后,他先按了一个“3”,回头看了张青云一眼,又按下一个“5”,道:“你上五楼往左拐,可以看到二号会议室。今天的谈话是中组部一局领导和我们省委组织部一起的,所以你的个人意愿很重要。这不是我的话,是马部长的话。
    马部长还说,你在华东锻炼的时间尚短,现在就有人眼红了。不管外面怎么传言,省委领导心中都是雪亮的,让你不要有太多顾虑,要相信组织,更要相信自己!”
    张青云眉头微皱,正待说话,“叮咚”一声,电梯在三楼停了下来,陈方平笑笑道:“我到了,回头忙玩找个时间我们喝茶,我请你喝茶~”
    说完这话,陈方平飘然而去,电梯门缓缓关上,里面就只剩张青云一人。组织部干部处长请喝茶,那是多大的喜事啊,可是此时张青云却觉得心有些乱,不知道陈方平为什么会“偶遇”自己谈了这番话。
    张青云担心的还是中组部和省委意见真有分歧,如是那样的话,张青云夹在中间难做人。来自京城的意见,往往背后都有其他派系的推动,他们和华东系的角力和张青云风马牛不相及,张青云根本就不想在中间趟浑水。
    不过此时,张青云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电梯在5楼停下,出门就有人迎接,直接把他带到了2号会议室。会议室改动很大,以前椭圆形会议室被改成了课桌式的格局。
    一张长桌子,后面摆着四把椅子,椅子上端坐四个人,桌子前面放了一把椅子,显然这是留给张青云的座位。四个人中张青云只认识中组部干部一局的詹副局长。
    另外一人是华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熊环,张青云以前从没有见过,还有两人是干部一局的考察员,四人都自我介绍了一下,但并没有握手,张青云规规矩矩的坐在椅子上等着问话。
    中组部干部一局考察员的问话不像地方上,他们相对比较死板,严格的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他们会把《条例》规定的东西全问到,而有些灵活的问题,他们基本不问。
    张青云以前有过经验,来之前做了一些专门的准备,所以回答问题相对比较流利。一番谈话下来,张青云在港城任职以来的工作、生活情况基本就畅谈得差不多了。
    房间里面很安静,“沙,沙”的声响是笔尖划过纸张上记录的声音。这个时候,詹长生咳嗽了一声,用手捋了捋自己的记录本,道:“张青云同志,对你在华东的工作成绩,组织上是基本认同的。和你一起下放华东的那批干部中,你的工作成绩是最可圈可点的,在这里我对你表示祝贺!”
    张青云微微起身点头感谢,脸上露出了笑容。詹长生一双浑浊的眼睛慢慢的从张青云脸上滑过,话锋一转,道:“目前,港城班子这一块调整已经势在必行了。你作为现任港城班子的主要成员,你的去留问题受到的关注比较多。但是组织上这次对华东班子的调整决心是很大的,不是小修小补,或者说是不满足于小修小补,目标是一次大换血。所以,你的去留问题,组织上的考虑是让你在新的岗位上去工作,去做出新的成绩。
    当然,有些人对这个决议是有意见的,实事上你现在在港城的威望也的确很高。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姓,有利就有弊,在考虑个人意愿的同时,我们主要还是要握住大局。在大局面前,任何个人的意愿都要靠后,这才是根本。”
    张青云心一跳,心中暗暗凛然,詹长生如此说话看似天衣无缝,暗地里却是不让张青云有说话的机会。所谓征求个人意见云云,全被他用大局给糊弄过去了。
    “青云同志,刚才詹副局长的讲话你也听了。你可以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嘛!”省委组织部熊副部长道,面带微笑。
    张青云看了他一眼,又看向詹长生,内心有些矛盾。他可不认为自己真的有什么了不起,局面弄成这样并不是他才华超群,而只是别人斗争的需要,他恰好被推到了这个位置上而已。
    张青云想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想想也能明白,这个意见做用很有限,反倒可能会被拉下水卷入一场不必要的争端中去,他沉吟了一下,道:“我没有什么意见!踏踏实实工作,不向组织提要求、不让组织为难,相信组织这就是我的宗旨。”
    他惜字如金,说的几句话句句都不带主观感情,等于全是说的几句冠冕堂皇的废话。尽管他内心深处不是这么想的,尽管他对港城非常的留恋,但是理智告诉他,事情不是以他的主观意志转移的,所以此情此景,他只能什么都不说,最终究竟结果如何,就等最后的那个盖子揭开吧!
    张青云从组织部接受谈话出来后,又在陵水呆了两天办事。现在的局面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精彩,张青云自身的表现也被华东某些领导想象的要成熟很多。张青云的个人意见说得含混不清,让本来期盼出现转机的各方人士面面相觑,局面依旧混沌不清,港城班子的调整因此也多了很多变数。
    不过在含混不清的过程中,不知从哪里又传出张青云要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小道消息。这个消息最早在京城出现,消息一经传播,在京城迅速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国家发改委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门,张青云年纪轻轻就能在发改委副主任上锻炼,这在共和国以前也是没有先例的。30多岁的副部级实权高官,如果张青云能在发改委管一块天空,那绝对是一件轰动的事。
    说张青云要去发改委任职,听上去好像也不是空穴来风,一来,张青云以前就是从发改委成长起来的干部。另外,在京城的圈子中,谁都知道张青云当年在发改委工作的时候很受发改委熊主任的赏识。
    现在张青云在华东锻炼,功成身退,回到京城,熊先云活动让张青云进发改委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这个消息从京城传到华东并没有用太长的时间,很快在华东尤其是在港城这个消息就开始传了。这一变化,更让港城的这次班子调整变得扑朔迷离,方方面面的小道消息也是越来越多。
    张青云自身虽然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受这些消息左右,但是终究还是经受不住要去想自己的去留问题。以前他对各路小道消息嗤之以鼻,觉得尽不靠谱。
    但是现在他也在渐渐的转变看法,所谓空穴不来风,上次有消息传说省委和中央在调整港城班子的意见方面不统一,现在看来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根据的,即使是一语成谶,那也说明这样的小道消息终究不是人们随便编造的,其背后多少有些利益集团的影子。
    来华东之前,张青云没想过自己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现在华东关于港城班子的调整的传言不计其数,竟然大多数传言都和张青云有关。张青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如此知名度,这下弄得大家全都认识自己了,也不知是福是祸。
    由于在港城市委党委碰头会上,挂职干部的落实问题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车小伟在碰头会上被迫点头赞成了陈诚的提议。此事终于被排上了曰程。
    等张青云到港城的时候,港城几方利益已经因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挂职干部的问题不落实关系不大,现在真要落实了,谁都想作一些安排,一时到处都是人打招呼,组织部的工作没法开展。
    本来港城班子早已经稳定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车小伟来主管全面工作。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现在港城班子面临调整,而车小伟自己也有些稳不住了。
    他的这种情绪当然很容易就传染给了其他的人,大家都有了散伙的打算,平衡当然很容易就打破了。在常委会上落实挂职干部的决议刚做出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了小九九,总的挂职名额只那么多,怎么可能人人的要求都能满足?
    所以本来就有些人心涣散的班子,因为这件事立马关系骤然紧张起来,等车小伟意识到要坏事,他再出面准备各个击破的时候,他才发现局面自己有些掌控不住了,似乎又回到了几个月之前,闫渊倒台时候的那种人心动荡的阶段。
    张青云从陵水回来开头他也不了解情况,可是上班的第一天,组织部长陈诚,政法委蔡庆峰等等一大帮子常委纷纷过来诉苦,说有人要在挂职干部的问题上搞一言堂云云,矛头直指车小伟。
    张青云大吃一惊,他去陵水之前专门找车小伟碰头说了这件事情,当时车小伟态度很不明朗,拖延推诿的意思非常明显,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天之中,他就能够有如此大的转变?
    他忙向陈诚等人了解事情的原委,经众人一解释,他才明白车小伟主持碰头会竟然弄出了“逼宫”的一幕,一时心中暗暗摇头。车小伟在最后的关头终究没能沉住气,过早的表现出了浮躁,不然现在人心不可能散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