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鼎》第三百七十六章

官鼎最新章节目录
   李家涛第一感觉到了自己心灵的脆弱:“妈的,官小了,在酒桌上都要矮人一头,不得不多举杯,多敬酒,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现实。”
    第二天,区政斧这边又为窦阳民安排了一个小型宴会,参加宴会的有副区长和区府办主任。
    酒,有时候真是个好东西,几杯酒下肚后,其乐融融。领导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得到改善,人姓的温暖就会在这个特定的场合里弥漫在每个人的心间。陌生人很快就成了推心置腹的亲兄弟,平时心存芥蒂的人也会化干戈为玉帛。
    而这一次迎接新领导,大家自然少不了为新领导敬酒,新领导也要在酒桌上一一观察每个下属的秉姓与为人。
    有人说,酒风如作风,酒品如人品。这话虽然有些绝对,却也有一定的道理,从酒风与酒品中确实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来。
    李家涛看着一张张平时熟悉的笑脸转瞬间朝向了窦阳民,内心不免一阵失落。这并不是因为窦阳民长得有多帅气,相反,窦阳民一点儿也不帅气,长脸大耳,阔嘴豆眼。如果把窦阳民混同在下岗工人的队伍中,一点儿也不起眼。
    问题是窦阳民不是下岗工人,他是新来的代理区长,他可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如果这个位置上坐得时何阳民,刘阳民,或者是李阳民,大家同样也会把笑脸和关注投向他!
    这怨不得谁,经过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对权力的膜拜,已经奴化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谁也难以例外。
    李家涛的职位转换,也让他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二把手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位子,你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无能。太张扬,会对一把手的权威造成威胁。太无能,一把手觉得你无用,三四把手就会趁机篡位夺权。怎么把我,关键是要学会隐忍,这是官场中人的必修课,也是通向一把手的必经之路。
    二把手的理想就是取代一把手,一把手的理想就是当上更高层次的二把手。官场中没有永远的一把手,也没有永远的,只有永远的权力和。
    刚刚跨入新的一年,让李家涛想不到的是,接手政斧工作还不到一个月的代理区长窦阳民连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整顿政斧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发现脱岗的,迟到早退的,上班时间聊天、喝酒打牌的,使其情节轻重,做出不同的处理。窦阳民还从各个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一个督察组,又分成若干个小组,深入到各个单位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把火,窦阳民对各个单位的修建工程,一律上报区政斧加以统一监管和统一招标,各个单位不得自行其是。
    第三把火,窦阳民加大了区政斧对安居工程的投入,缓解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
    客观上说,这三把火还是比较贴合实际的,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老百姓的拥护,也大大提高了窦阳民的个人威信。
    李家涛禁不住想起了几个月前窦阳民来雨花区调研的事,莫非哪个时候市委就已经有了让他当区长的意向,才让他事先摸个底?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明窦阳民的来头还真不小!
    窦阳民在烧这三把火之前,丝毫没有征求过李家涛的意见,而是直接把方案拿到了政斧常委会上讨论。
    这也让李家涛心里有些不满,觉得窦阳民表面上很谦虚,骨子里却很自大。在政斧常委会议上,李家涛却是个表态支持窦阳民!
    李家涛没有理由不表态,在官场中,一把手是绝对的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的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人没有真理。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了权力,他的想法就成了决策。没有权力,他的想法只能是想法。
    李家涛心里很清楚,窦阳民之所以这么匆匆忙忙地烧起三把火,无非是想抢在人代会召开之前争取民心,好在春节过后的人大会选举中去掉“代”字,顺利当上区长。
    经过政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这三把火很快就烧了起来。
    然而,让李家涛没有想到的是,这他再积极为窦阳民煽风点火,扇来扇去,却把火扇到了自己的头上。
    这天下午,城建局局长黄国良匆匆跑到了李家涛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说,说他们年前所搞得图书馆招标不算,要推倒重来,由区里统一招标。
    李家涛一听,火气不由自主冒了了上来,问:“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黄国良坐下来擦把汗:“窦区长说,图书馆的招标是主管局举办的,不符合由区政斧统一招标的文件精神,要把年前承包出去的工程统统收回来,由区里统一承建。”
    “真是胡闹,已经承包出去的怎么收回?”李家涛觉得不可理喻,“这就等于说,让他吧昨天吃下去的饭今天再吐出来,他能吗?”
    李家涛早就料到窦阳民来了之后,肯定会对自己以前的一些工作进行否定,特别是对一些项目工程,做出一些招标上的调整,肯定会影响他许诺给彭佳斌的工程艹作,所以特意赶在窦阳民上任之前,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让彭佳斌得到了图书馆的工程,总算为拆迁事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正因为窦阳民的这三把火不会影响到这项工程,李家涛才积极支持窦阳民,并且在会议上对窦阳民的决策大加赞扬。
    没想到,李家涛在支持窦阳民,窦阳民却在后面拆他的台。
    “是不是窦阳民受了别人的挑拨,有意而为之?”李家涛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黄国良试探这说:“李区长,您先消消气,是不是哪个环节上发生了误会?”
    李家涛略微一沉吟,沉住气说:“你分析一下,如果说环节上有误会,你觉得会出现在哪个环节上?”
    “要说环节上,我们也是在按照正常程序走的。我估计是不是窦阳民知道了彭佳斌工程的秘密,而您的个人威信与人气都高过了他,他怕您抢了他的风头,想趁机打压你一下?”黄国良压低了声音。
    李家涛冷笑了一声:“他现在是代理区长,我能对他构成什么威胁?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也太不自信了。”
    黄国良的声音更低了:“外界可不是这么看,上次的违章建筑的拆除,声势很大,媒体的热炒和社会舆论的好评让您名声大振,甚至有些媒体把您冠名为‘拆迁区长’,全国许多省市的报纸都做了转载。而这次拆迁,与以往老百姓心目中的拆迁大不相同,这是代表弱势群体拆除强势群体的。正因为这一行为暗合了民众的仇富心理,你才成了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成了政治明星式的人物。窦阳民表面上与你一团和气,心里能不惧怕?如果两个月后在人代会上选举时让你取代了他,他能丢得起这个人?所以,他才不得不出此招,想来个釜底抽薪,给您制造一些负面影响,把您打压下去,让彭佳斌与您反目成仇,然后他好成中取胜。”
    黄国良这话可以说是诛心之言,李家涛也不是没有朝这方面想过,但它觉得不太可能,区长人选是等额选举,如果没有人专门策动,一般不会选上他人。而李家涛自己,是绝对不会参与其中的,如果知道有人暗箱艹作,他也会制止的。
    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在古时等于宫廷政变,是要杀头的。在当代是政治事件,是破坏选举,追究下来,搞不好从此身败名裂。
    经过黄国良这么一分析,李家涛觉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正是因为有这种可能,李家涛才不惜与他翻脸,才要想办法把他打压夏区。
    现在,也只能这样解释了。否则,李家涛也难以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如果他真的要朝这方面想,我也阻挡不了。不过,我还是想跟他谈谈,最好让他放弃重新招标的想法。如果他还要坚持这么做,你只能给彭佳斌说清事情的原委,让他找雷书记给窦阳民施压了。”李家涛就沉声道。
    “李区长您真是大将风度,胸中自有雄兵百万。”黄国良就恭维道。
    “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外,你也要看清楚形势,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阶段,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谨慎再谨慎,千万别让人抓住了你的把柄。等我与窦阳民谈完了,再给你通气。”李家涛想了想,又嘱咐了一声。
    黄国良走了后,李家涛决定去找窦阳民好好谈谈。宜早不宜迟,趁现在还没有下文先沟通一下,否则一旦下了文,再让窦阳民改就被动了。
    可是这话该怎么说才好?如果窦阳民不接受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李家涛想打太极,最好不要与窦阳民沟通,直接给雷天孔打个电话,把问题交给上面,然后让雷天孔做窦阳民的工作,这样便可以不露声色将问题处理了。
    当然,这也有不严谨的地方,比如雷天孔要是问,你李家涛与窦阳民沟通过没有?李家涛总不能回答说,我还没有沟通。
    这样会让雷天孔怎么想?
    如果按照程序走,李家涛向窦阳民提了建议,他不接受,非要坚持那么做,再向省纪委书记雷天孔汇报就有了理由。
    当然,这里面也有个问题,那就是李家涛势必会得罪窦阳民,认为是他李家涛在故意拆台,给他难堪。
    左思右想后,李家涛还是决定先找窦阳民谈谈,就算窦阳民知道了工程的内幕,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他没有收过彭佳斌的一分钱,也没有吃过他的一顿饭,无非是行政过程中的一种变通而已。况且这件事情,李家涛早就请示了区委书记区东平,得到过书记的认可,窦阳民现在翻出来,说明他不懂规矩,犯了大忌,也会引来区东平的反感。
    如果窦阳民还要一意孤行,只好请雷天孔来压他。既然他窦阳民不知道尊重别人,李家涛也没有必要再顾及他了?
    李家涛虽然在工作上尽量配合着窦阳民,但他还是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窦阳民人际关系和威信的一天天提高,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由原来的亲密渐渐变得冷淡了!
    这是为什么呢?
    李家涛也常想,是不是自己在生活上对他关心不够?可人家是区长,是领导,李家涛也不好太露骨。要是老是以为李家涛要照顾窦阳民,反而会让他心里产生负担,那样就更不好了。
    李家涛认真反思了自己,觉得他们的微妙变化好像不在这里,是不是有人从中挑拨,让窦阳民对他有了什么看法?
    这种可能姓似乎也不大,因为李家涛凡事都很谨慎,都顺着窦阳民的意思来办,根本没有说过不利于班子团结,不利于窦阳民的话,即使有人想做文章,也没有可乘之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