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色风流》第六百四十七章再生事端[2]

权色风流最新章节目录
   ,并不精确,但这也是不可能达到数学般的精确的。
    而工龄工资,则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一个人参加了工作,他创造的价值,一定是多于他的工资所代表的价值量的,是为剩余价值。一个人工作年限越长,资历越老,说明他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因此,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他就应该得到较高的工资。
    至于各行各业同级别的工作者,都取相同的工资,其实不能说是平均主义。
    比如,一个在低收益的纺织厂里工作的工人,他的工资与同级别的高收入行业的石油工人的工资相同,在理论上说,就不能认为是平均主义。因为,在公有制社会中,生产资料是全民所有的,大家权利平等。所以,石油行业的高收入,纺织行业的工人也是有份的。而纺织行业的亏损,石油工人同样也是有份的。级别工资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差异消除,实现红利分配的权利平等。
    当然,国企改革当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后来打破“论资排辈”的政策,这一缺乏远见的反传统文化的理论,最终导致产生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因为,就芸芸众生来说,人的智力、能力,其实相差不大。真正的天才人物,是少数。而人的社会实践,又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来源。所以,“论资排辈”是建立在这一社会经验上的,资历越老,实践知识越丰富。打破“论资排辈”,只对少数人有意义,因此,也就只能因人而论,一旦作为普适性的制度,就与常理不合了。而这一思维的直接结果,就是按岗分配。岗位工资的多少与人的资历无关,也与人的学识无关,只要具有在这个岗位上从事工作的资格,就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报酬。但这一分配制度,基本上可认为是拍脑袋决策。这不是说在制定这一机制时,没有花脑筋,而是根本没有用。因为,一个岗与另一个岗的责任差别,是无从计量的,按岗分配就成为只为拉开差距而拉开差距的分配,与企业建设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结果,这样的分配机制非但不能激励国企员工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或只成为某些人“开小灶”的借口。
    而打破用人机制的大锅饭的问题,社会影响就更大了。打破用人机制的大锅饭,本意是迁就能力不强的领导,当他们没有能力领导职工和发展企业的时候,可以允许他们解雇职工的权力,“减员增效”。但是,生存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社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的时候,使国企职工失业,无异于表示由于他没有竞争力,这个社会已经不能容纳他,他只能自生自灭。这当然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了。所以,国企的大锅饭虽然打破,但社会保障的大锅饭又要建立起来,否则,是要迫使人们行使自然的权力。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徐君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几百号人吃上饭,这样他们就不会影响仁川县的发展了。
    眼看着工人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和谭明福的劝解而离开,徐君然想了想说道:“同志们,大家应该知道我这个人。到咱们县这么长时间,我徐君然答应的事情,有没兑现过的吗?我在这里答应大家,只要你们离开,保证把白酒厂的问题解决掉!”
    “是徐县长。”
    “就是那个从省里来的徐县长。”
    “听说他还真做了少事。”
    “亚麻厂的事情就是他解决的,现在亚麻厂的人都在念他的好。”
    不得不说,徐君然之前在仁川县的所作所为,成功的让他在群众当中打下一个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并且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他成功的让工人们相信了他。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访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