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拾趣》正文第一百二十八章集中抓捕

乡旅拾趣最新章节目录
   考完试仿佛卸下了一份沉重的担子,一身轻松。
    “我会被录取的!”
    从递上最后一份试卷起,我就坚定了这个信心。
    有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让人脚步坚毅沉稳,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因为没有太多的牵挂纠结,扔下书本我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当时所有的一切围绕着严打,以后我慢慢明白,那叫中心工作。
    中心工作是个“纲”,纲举才会目张,才能收获成绩。
    不久,严打第一战役第二次集中收捕行动开始了。
    我们都把这样的行动称作“拉网”,那是第二网。
    这一网,我们钱仓所的收获有点大,逮捕对象、刑拘对象、收容审查对象等等加起来有两位数。
    这或许是当地有史以来抓人最多的一次。
    拉网行动是在晚上,县检察院的检察长那天上午就带了一帮子人来所里坐镇指挥。
    两辆军用吉普悄悄地停在所里的操场上,大门紧闭,边上的小门也是随开随关,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在全所上下传递着。
    县里下来的人、所里的所有干部都闭着会议室在开会。
    我们被通知一律在所,不许外出,好好休息,晚上有任务。
    每一个人心里都明白要发生什么。
    “我们要抓多少人?”
    碰上沈国兴偶尔从那间“密室”出来我轻轻的问他。
    他摇了摇头,没说任何话,把右手的食指竖在嘴边笑了笑。
    吃中饭的时候才近距离看到大家口口在传的检察长的真容。他比黄所长要年轻不少,据说是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才生。
    早就听闻对他的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远远的以敬佩的目光仰视他。
    高中时背过当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名字,知道那个岗位很重要的。
    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他会成为省公安厅分管我们这支队伍的副厅长,我还会替他写讲话稿,而且和他的子女之间有些交结。
    有次在比较私密的场合我还专门和他聊起那次幸遇他的场景,可惜他已没啥印记,对我这小班长就更不用说了。
    下午领导们继续开会,乡里的主要领导和管政法的领导也被叫过来开会,营部的领导也来了,应该是在研究抓捕行动的方案。
    当晚所有参与的公检法人员和乡里干部都在乡会议室集中,宣布分组、任务和纪律,按照统一的时间分组行动。
    我带一组负责抓捕盗伐集体林木的那位A。
    从乡里到屿岙要步行将近一个小时。
    我们一行四人,其中还有一男一女是乡里的干部。
    一路上我们既不开手电,也没说什么话。
    借着月光安静的前行。
    到了他家的门口,我简要布置了抓捕的方案和分工。
    敲开门以后,发现这位A不在家里,我们便把他的母亲传唤到乡里配合我们调查。
    经过讯问谈话,他的母亲告诉了A的下落。
    “在鹤浦他的姐姐家里。”
    为了让她说出这句话,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多。
    如何确保当天能把A抓捕归案成为现场指挥领导主要的任多,另一场收网行动悄然展开。没有完成任务前我们根本不敢休息。
    上半夜的紧张,下半夜的兴奋,到了这时都转化为饥饿、困顿和焦虑不安。
    我和组里的同志在会议室等候指示。
    两只眼皮越来越重的向下压,我努力坚持着不让自己闭上眼晴。
    我看到对面的一男一女乡干部,女的已扒在桌上睡了,男的也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晴。
    边上的林华呈好象毫无睡意的样子,对我说:“班长,你睡一会,我不困。”
    我说:“我没事,你睡好了。”
    没两分钟,边上就传来轻轻的鼻息声。
    我怕被带着入睡,赶紧起身踱出门外。
    天已放亮,对面的山头露出了几丝淡红色的霞光。
    我深吸了几口空气,正想活动一下身子,看到所长从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出来。
    “小张你过来。”
    他向我招了一下手。我小步随他进了那办公室。
    “你带一个人马上去车站,今晚之前务必抓到A。”
    “这是他姐姐家的地址。”
    “你们可以叫当地派出所全力支持!”
    黄所长这个年纪了也傲了一夜,一点看不出倦意,布置任务还是非常果敢有力。
    “叫你们一个组的林助理和你一起去!”
    乡党委书记跟我说完又和边上分管政法的乡领导说了一下:“你去交待一下。”
    那位管政法的领导家住中堡村,时常来所里和黄所长小酌二杯,好象也当过兵,两人时不时的比这比那,有点谁也不服谁的味道。
    不过他对我们还挺客气,偶尔也会陪他喝一杯。
    “你们要辛苦了,老张。”
    这是我在象山其间唯一喊过我“老张”的人。
    我曾经问过他一回:“你和黄所长一样大,为啥喊我老张。”
    他说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对人尊重。
    我俩到了会议室,他把那位男性的乡干部叫醒,并介绍给我:“这是乡里的农林助理林继平。”继而他给那位林助理转达了书记下达的任务。
    “你一切听从老张的安排,全力协助他!”
    听他说正事也有点油头滑脑的感觉。
    我和林助理立马起身下楼,他去一楼的办公室取了个公文包,就到车站候车。
    我们坐最早的那班车出发,到丹城7点半左右。
    本来想直接去石浦,因为鹤浦是石浦外面的一个海岛,需要在那里转乘轮渡。
    到售票口一问,前面几趟车票已卖完,最早有票的要到10点半发车。
    好家那天正好是丹城的集市日,象旧时公社礼堂那样建筑的候车室挤满了人,充塞了鸡鸭猪屎的味道和挺着长音的当地土话的嘈杂声。
    我俩来到门口。
    林助理思考了片刻,对我说了一句:“我去棉纺厂找个人,我们10点一刻在这等队。”
    “好的,我再去吃点早饭。”
    这时我感到在乡里上车前吃的那两根油条好象根本没吃,上身上下包括胃里都是冷的感觉。说完我们一起走向站前操场前方的那个四叉路口。
    在路口,他向右手转弯去边上的绵纺厂,我则向左前进入那条通向象山中学的小弄。
    我概往前走了十米左右,我感觉两只腿越走越沉,仿佛绑了几十斤的重物。
    非常想躺在路边美美的睡一觉。
    困意把吃的欲望冲击得无影无踪。
    我停下了脚步,后悔离开车站。
    犹豫了一下返身往回走,感觉边上有行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
    我无心理会这些,只想尽快走完这段路程,让自己的身子找到一个依靠的所在。
    不曾想到,在这十几米的行程中,我做出了至今都没有理解的决定。
    在那个站前的十字路口,我没有转入车站。
    而是去了棉纺厂的那个方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