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拾趣》正文农家土灶

乡旅拾趣最新章节目录
   小时候农村人家里都有一口大灶,用泥砖砌的,有半身高。
    通常有二口锅,一大一小。大的烧饭,小的烧菜。
    因为用木柴火,烧出来的米饭特别香。
    我们的父辈都养育4一5个小孩,一大家子不用这大锅灶,估计也吃不饱。
    大土灶的边上会连着一只风箱,现在估计见不着了。
    电影上偶尔能见到,打铁店里的伙计,赤着背为煤灶鼓风的就是那东东。
    一7岁能拉动风箱杆起,就陪母亲烧饭,当助手。
    冬天边拉风箱边取暖,边聆听母亲的教诲,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坏不到那去。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小孩是不许上桌的,于是都挤在灶跟间烧火的地方,等着大人们酒足饭饱再吃。
    不过也会有大人招呼去代杯酒,吃块肉,此时脚步轻快,举起小碗一饮而尽。
    据大人们说,我6岁那年喝了一大碗酒醉到在灶跟间,把大家吓了一阵。
    回想起来可能酒量也是这样练上去的。
    等到冬天做了年糕,经常会边添柴火,边煨一根年糕。
    这煨年糕也挺讲究技巧的,不能让明火烤,这样会烤焦的。要埋在火星的下面慢慢的来,等差不多时间挖出来,外面零星的金黄色点缀,里面熟透,一口下去喷香喷香。
    山上松花开时,煨之前撒上点松花,更香。
    二口锅的中间会有盛水的小锅,叫汤锅,饭熟水也开了,很是环保节能。
    用井水煮的开水口感也很鲜,略略带点甜味。
    土灶最管用的是做年糕和做烧酒白酒。
    用松树劈的木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米粉蒸熟后打成年糕,全村的人都来帮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而烧出来的前面几斤酒都会让村里的男人们品赏,家里养狗的也会在这一天把狗杀了,让众人当下酒的菜。
    这个时候,新酒和狗肉的香味飘荡在整个村子里,而我们则啃着大人们递过来的肉块,东奔西跑、欢天喜地。
    按照乡里的习俗说法,寄住在土灶里的“灶神”主管人间的衣食住行。
    每年先过小年,祭灶神,让灶神吃饭喝足了,才能让家里来年不愁吃喝。
    每年做的第一块年糕团和滴烧出来的第一杯酒,都要先供奉给灶神。
    年前回家看父母还有老灶,虽然有煤气灶,但老妈还是喜欢用柴火烧菜。
    造好新房,告别了老灶。
    老妈还是要求泥工在边上搭了间小屋,砌了能放一只锅的小灶,坚持用柴火烧水。
    我们帮她卖了电水壶,就是不用。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城里打拼,吃的都是外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代。
    很多年以后,他们一定会问袅袅炊烟是那个星球上的怪物?
    每次去外地出差旅游,特别喜欢看的情景,是在耸山峻林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天刚下过雨,轻柔的薄雾散去之处,山间农屋屋顶细细的烟道口升起一道浓浓白烟,被风一吹,打个近9O度的折弯,静静的飘的好远好远好远。。。
    这时我仿佛嗅到一股米饭的清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