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旅拾趣》正文张家大院

乡旅拾趣最新章节目录
   我也是住大院子长大的。
    老家坐落在舟山本岛西北部一个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小山岙,以山为名,称小岗尖。
    那个大院子位于半山腰上,村里人叫张家大道田。
    山岙的正中间是一株树龄有几百年的大樟树,据说是我们祖上到此地落脚安家时种的。
    当时种了好几株,用来遮挡冬天从口子吹来的北风。
    等树长高长密了就砍掉几株。
    不知为何每次砍掉一株就会死去一批男孩,我母亲的2个哥哥也是这样在长到10几岁时离世的。
    有人说是动了龙脉。
    于是剩下的这一株就一直长到现在,树干需要4个成年人才能合抱。
    大樟树的正上方就是大院子。
    其间有1O数个台阶相连,中间有个向右的转角。
    祖上应该是第一个落户在这个山岙的人,选了最平整的一块地,最中间的位置。
    院子很大,可摆下10几桌酒席。
    而且向南、向西通过往上的台阶还有庭院和杂房。
    每家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转角处那一间叫“舍头”,用木结构架空,需要很多木头,据说不用一枚铁钉的。
    门前沿着屋檐有一条高出地面半米的台阶,上面铺了光滑的石头,下雨天串门是不会淋雨的。
    当然大风大雨还是要飘湿的。
    沿台阶走廊的墙基窗户以下上用红字写着一排字:。。。万岁!
    院内住4户人家,都是张氏后族。
    但到我们小时候那会,由于有二房单传女性,还有一房男人早逝再婚,男的进舍上门,就变成了4房4姓。
    不过都认同自己是张氏族人,共用坐西朝东正中间的祖堂。
    院里有21个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是5一60年代生人。
    当时没搞计划生育,基本是能养活多少就生多少。
    我家对门有两弟兄间就差一岁,就是说中间没断过奶。
    和我一样64年出生的就有2男2女4个人。
    比我们大2岁或小2岁的加起来有7一8个人。
    我和这一帮玩伴平时就在院里地上划几条线玩过家家,把小鞋子的头部弄成一张张小“嘴”。
    我往往是游戏的组织者,也是声响最大的一个,时常迎来各种骂声。
    最热闹的是夏天的晚上,每户人家把饭桌摆到院里来吃,女人们会端着饭碗去各家桌子转,有想吃的就来上一口。
    遇上那家从海边弄来鲜货也会主动端过来一碗,每家都有份。
    吃好饭搭上几个门铺乘冷聊天,有时通晓睡在外面。
    对门的阿昌和我爸会拉二胡,大家也听不出好坏,夜光下晚风掠过,院子里总会传出一阵二胡的声响。
    那时的天空很蓝,晴好的天气里,那星光非常的明亮。
    “满天星光!”那是儿时真实的记忆。
    所以记事起就认识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扫把星、启明星…
    我们小孩特别喜欢坐在院子与樟树之间的石阶上,边乘风凉边吃海边捡来的海狮螺,这就是我们的零食。
    那种小小的螺,壳很硬,也叫铁狮螺。
    当时你要吃去捡管够,现在说是有毒,也很少,要通过绝好的关系买得到,150元左右一斤。
    以后各户人家都在靠海边已通一级公路的边上造楼房,院子已不在。
    我在10年前把父母分给我的三间旧房翻新了一下,也不住人,因为别处造了楼房,空置着,就为留点儿时大院子的念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