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共眠》第60章

与花共眠最新章节目录
   这一年暮春时候,西南山上,来了一队人马,几十人在那蜿蜒的山路上缓缓而行,走到那极崎岖地方,便尽数翻身下马,小心牵着马儿前行;。
    渐渐地山势越高,再往上半山腰的雪犹未化去,往上也是一片雪白,在太阳的反光下金灿灿一片,若久盯着看,眼先受不住,厉害的便会害了盲症。
    然而头顶的日光虽刺目的很,风偏却极冷,刮在脸上如小刀子割着一样,又加空气稀薄,令人呼吸维艰。
    众人无瑕言语,只是在土人向导的带领下,闷头仔细赶路。
    如此走了小半个时辰,前方有一片平坦地方,又有山石矗立,挡住大半的山风,头前向导便做了个手势,拉着马儿慢慢停下来,示意大伙儿就地歇息。
    土人向导叫手下少年把马儿停住,自己往后走到中间一人面前,那人披着黑色绣金的斗篷,风一吹,把罩在头上的帽兜吹得鼓了起来,他索性举手把帽兜拂下,抬头一笑,只见华容光润,玉颜神飞,令人见之忘俗,陡然生钦敬之心,正是小唐。
    那土人便抬手抚胸,微微躬身行了个礼,说:“大人,过了这山,就是舜的地界了。只是山上气候多变,要加倍小心。”
    小唐微微一笑,道:“有劳你了。”抬手在那土人胳膊上轻轻一拍,颔首示意,转眄间流光敛彩。
    那土人向导为他的气度容色慑服,竟不敢直视,只垂头躬身道:“大人是天/朝使者,山神必然也是庇佑的,能为大人效劳,这也是我的荣幸。”
    如此歇息片刻,复又赶路,不料才翻过山梁,忽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片乌云,将半个山顶笼罩。
    那土人见识不妙,便忙叫马儿卧倒,又招呼大家伏底身子,果然才将就着藏好,一阵风忽悠悠吹来,裹着凌厉的雪片,风中竟有呼啸之声。
    刹那间晴空万里已经不见,人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面前只有乱舞的飞雪夹杂着山石,那风越大,仿佛要把人刮起来卷走一般,大家伙儿只得拼命地抓住身下能抓住的任何东西,祈祷这场风暴赶紧过去,不敢分毫懈怠。
    忽然之间,听到一声尖叫,原来是跟着那土人向导的少年身轻力薄,被风卷的双脚腾空,那土人向导距离他有十几步远,想要来救,只怕还未到跟前就已经被风卷走,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边儿大声呼喝。
    那少年身子随风而起,已经抓不住任何东西,手一松,身子如断线纸鸢,腾空而起!眼看就要被卷入万丈深渊,忽然一道人影飞身跃起,将那少年用力抱住,脚下在地上拼命一勾,划着地上的杂石想借机稳住身形,却挨不住风里强大,推挤着两人往那深壑边儿而去。
    原来这起身救人的却是小唐,生死一刻,小唐喝道:“抱紧我!”
    那少年已经不顾一切抱住他的腰,小唐腾出手来,猛然从腰间拔出匕首,奋力往地上一插,只听金石之声,那匕首深深扎入身下石上,好歹止住了两人下滑之势。
    此刻风雪狂舞,已经是对面不见人了,小唐只听有人大叫自己,知道是属下们担心,便喝道:“我在这里,都不许妄动!”
    风吹的两人摇摇欲坠,那少年怕的双眼紧闭,已经抽噎起来。
    小唐只能尽量将他压在身下,拼命支撑。
    如此将近一刻钟时候,风雪才缓缓平息,很快地阴云散开,重显晴天。
    梁九回头一看,心头一颤,忙抢过来相救,却有一人比他更快,两人拉着小唐的手臂,将他们两个拉了起来。
    那向导也跑过来,抱住那少年哭了起来,原来这少年是他的儿子,方才只以为是必死无疑了,却做梦也想不到会被小唐相救,顿时千恩万谢,感激不已;。
    梁九后怕,忍不住说:“大人这样,太过冒险了!”
    小唐道:“山上的风雪来得快,退得也快,我理会得。”
    梁九叹了声,说道:“咱们这些人跟着您,好不容易才平安出了那狼窝,大人却要保重才好。”
    小唐拍拍他的肩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此刻所有人复整装待发,梁九又道:“沙罗国那样的情形,也不知公主可应付得?”
    小唐眼中有些许忧色,道:“沙罗的情形的确复杂,几个亲王又各怀野心,只怕也安稳不过多久,然而公主聪慧机变,我已经同她商议过,也嘱咐了让她各处留意,好生应付……只是,毕竟……也难保会有几年的平安……”
    梁九笑道:“怪不得临走的时候公主那样不舍,一再想大人留下来相助呢……沙罗距离大舜又是这样路途遥远,就算互相传个信息最快也要一年时间,唉……公主再聪慧,毕竟也是个女孩儿。”
    小唐也淡淡一笑,眼中已经一片清明,道:“可谁叫她生在皇家呢,这便也是她的宿命罢了,逃是无法的,只能接了,再见招拆招……”
    小唐欲言又止,缓缓抬头看向天空,却见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鹰,于头顶天空盘旋长啸。
    小唐看了片刻,长吁一口气道:“个人皆有缘法,然而我们好歹将回到故国了!诸位,启程了!”
    下属们听了“故国”两字,想到久违的故土,家中的亲人们,一瞬皆热血沸腾,才把方才那场惊魂都抛到脑后去了,人人喜气洋洋,精神倍增准备赶路。
    那土人向导回头看看几人,便仍头前带路,走了会儿,竟扬声用土语唱起歌谣。
    小唐只听那曲调悠扬,歌声似饱含情意,却不明究竟,那向导的儿子因小唐方才相救,便一直跟在他身旁,见他流露思索之色,便说:“大人,这是我们族里赞美英雄的歌。”
    说着,就给小唐一句句地解释,原来唱得是:
    他单枪匹马与敌交锋,左冲右突势不可挡
    傲慢之众纷纷退避,直杀至暮色笼罩大地
    而风雪必将在冰川上铭刻他绝世之战绩
    那向导见少年向小唐解说,就又回头用土话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听了,便笑吟吟地对小唐说:“父亲说,这是献给大人的歌。”
    小唐听了,哈哈大笑,道:“世间竟有这样的英雄么?必然只是在传说中罢了,我心向往之,然而是不敢当的。”
    一阵风悠悠地掠过,裹着几片清雪,便吹在身后的冰川壁上,古老的雪山同风迎合,发出奇异的呜呜声,忽然一声尖锐清啸,令人精神一振,小唐抬头,望见头顶的那只鹰转了个圈儿,铁翼张开,越飞越高,逐渐不见了踪影。
    小唐自不知道,这首歌对他来说究竟有何意义,此刻他心之所系,已经是阔别了近四年的故土跟家人,却不知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他牵挂的人究竟如何?
    与此同时,在京城之中,三辆马车一前一后在路上而行。
    最前面的一辆马车中,有人叹了声,悄声道:“也不知道林大人究竟是病的如何……这几日林姐姐都不得空,还好有你,叫我不至于落单。”
    说话之人,容色越发秀婉出挑,赫然正是小唐的妹妹唐敏丽;。
    而在敏丽对面那人,容颜还未十分长开,仍略有些稚嫩,但却已经初露绝世之姿,就如一朵半绽的花苞,而花开必将倾城,而此即看来,其清丽出尘,却更叫人想好好地保护起来,却正是应怀真。
    原来这两年多来,应怀真同唐府里时常来往,一来二去,竟渐渐地同唐敏丽成了无话不说的闺中密友。
    唐敏丽喜她年纪虽并不大,却一派的平和恬淡,最是知心知意,有时候同她说起一件事来,她每每都有不凡的见解,让敏丽意想不到,因此敏丽竟格外另眼相看,渐渐地对待应怀真比对林*还要亲密上三分。
    应怀真也欣赏唐敏丽性情温柔,又毫无小唐一样的深沉心机,不必费心猜测,相处起来格外轻松,因此也爱跟她来往,因此两个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今日,唐敏丽陪着母亲唐夫人去香积寺进香还愿,原本林*是要相陪的,不料这些日子,林大人忽然病了,林*侍奉父亲,无瑕分神。
    可喜应怀真知道了,怕敏丽一个人陪着母亲,未免孤单,便一早就来了。
    果然敏丽见了她,十分喜欢,道:“我本来想请你来,又怕你嫌我是因为*不来才又叫你的,且又怕你自己有事,所以竟不敢说,没想到你自己倒来了,你这小精灵古怪,莫非是我心里的虫子不成?”
    应怀真笑道:“我虽不是精灵,也非虫子,却是个包打听,因我哥哥昨儿说了林大人病了,我就猜*姐姐不会来陪你,我倒是怕来的唐突,你嫌我多事呢。”
    敏丽便挽住她的手臂,口中笑道:“我是嫌你,嫌的都不肯放开你了。”
    唐夫人带着贴身丫头便乘第二辆车,第三辆上是敏丽跟应怀真的丫头们,很快到了香积寺,那先来的小厮便迎上来,有些焦急说道:“小的正想回去跟太太说,今儿是熙王爷在此礼佛……门口都被人拦住了。”
    此刻唐夫人已经下了车,闻言一怔,原来他们前来还愿是早一天就派人来说好了的,那时候也并没没有提熙王来礼佛的事儿,如今却又是怎么了?
    正好唐敏丽跟应怀真也下了车,被丫鬟们簇拥着过来,见小厮跪在地上,便问怎么了,唐夫人便说了熙王在此。
    三个人面面相觑,唐夫人便道:“既然如此就罢了,改日再来就是了。”
    敏丽也说:“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儿再好好地问问这寺里的主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母女正商量着回去,忽然见寺门口有个侍卫跑出来,问道:“敢问来的是唐府的人?”
    那小厮忙回话,那侍卫远远地站着行礼道:“请恕小的们不懂事,方才熙王爷听说了有人来礼佛,特把我等训斥了一番,叫不许拦着,唐夫人跟小/姐们请。”说着便退到一边,不敢抬头乱看。
    唐夫人见状,便微笑道:“还是不必了,我们不便打扰王爷礼佛,改日再来也是使得的。”正说了一句,就见里头一个内监跑了出来,见了她们,便双膝跪地,道:“见过夫人跟小/姐们,王爷听闻是唐夫人来到,特叫奴婢前来好生迎接着。”
    唐夫人见行此大礼,未免有些惶恐,当下不好再推辞,看看敏丽跟应怀真,便道:“既然王爷这样和善,我们如此走了反而拂逆了他的好意了。”于是便一并入内。
    才进了门,将到了一重大殿,就见有个人正从佛前起身,一身素白的袍服,肩头绣着龙纹章,镶玉的宽革带束腰,大袖轻拂回过身来,身姿看来倒是格外潇洒。
    唐夫人见状,不免走上两步,便欲行礼,敏丽也只好随母亲而行,应怀真虽然不想跟陌生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