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共眠》第34章

与花共眠最新章节目录
   小唐听了,忙问缘故。
    梁九道:“属下领命前去暗中保护应公一家,一路无事,只昨儿在沧州七里客栈发现不妥,我跟张珉赶到之时,发现两个假扮客商入住的蒙面人已然死在房中,手法干净利落,且丝毫没有惊动他人。”
    小唐闻言挑眉,原来之前一日,林沉舟寻了他去,道:“因先前说了应兰风相赠的那首诗,京内内已是人人皆知,又因这次咱们斩了泰州知府,听闻肃王大发脾气,可巧应兰风又听调进京,两下里关联,难免肃王不会以为应兰风已是跟我们一伙儿的了。”
    小唐问道:“恩师担忧的也有道理,只不过肃王纵然迁怒,也该不至于就直接对应知县下手?”
    林沉舟道:“你还不明白肃王?极是心狠手辣,我们给了他好看,他必然要立刻给予反击,我素日不曾夸人,那日却把应兰风好生赞了一番,想来是有些欠考量了,虽然给他扬了名,但无意中却也可能给他招了灾祸,不管如何,行事务必万无一失才好,应兰风此番上京,安然无事自然是好,但若稍微有个闪失,岂不又是我们的罪过了?故而我想还是派两个人暗中护佑着最为妥当。”
    小唐肃然拱手道:“还是恩师所见长远,是我目光短浅了。事不宜迟,那我即刻派人。”
    林沉舟点点头,又道:“此事万别声张,叫两个老成又能干的人悄悄地去,最好也别惊动应兰风一家……本来我该亲自派人,不过你也知道,多少人眼睛都看着我,只怕人刚出京,就被有心人猜出是去做什么了,打草惊蛇反而不美……”
    小唐道:“恩师放心就是,此事交给我来料理。”
    回头小唐就派了手下的梁九跟张珉两个,梁九老成,张珉谨慎,两人的身手又是出类拔萃的,只吩咐两个,以“捉拿江洋大盗”之名出京行事,倘若不得已跟应兰风照了面,也只说是缉拿大盗而已,务必做的不露痕迹。
    梁九把那夜的情形详细说了一遍,小唐也是疑惑不解,道:“我只派了你们两人,怎么还会有人插手此事?且做的这样隐秘,不像是敌人,反而也是护着应兰风的。”沉吟至此,忽然问道:“那两具杀手的尸身呢?”
    梁九见他问到关键之处,便道:“属下要说的正是此事!因看不出其他线索,那两具尸身我便叫周围的弟兄先行运回了大理寺,叫仵作勘查。我们则远远跟着应公一家,直到傍晚时候见他们进了城才回大理寺,因寺丞不在,我跟张珉便思量明日再报,各自回家了……不料半夜,有人便去敲小人的门。”
    小唐即刻明了,问道:“是尸身上发现了什么?”
    梁九微微点头,虽然室内无人,却仍是再度压低了声音,道:“起初我们只看出死者是被人用重手法拧断脖颈而死,然而验尸的正是木师傅,他连夜叫了我去……说……”接下来的几个字,声音似有若无,小唐却听得分明,那微弱的声音入耳,却仿佛霹雳洪钟似的。
    小唐也不由面露惊疑之色,默然片刻,才又问道:“可查验清楚了?”
    梁九道:“寺丞也该明白,若是别人经手的,还可怀疑,但是木师傅亲自查探过的,确凿无误。”
    小唐复又默然,室内悄然无声,两人面面相觑,顷刻,小唐慢慢说道:“若我没有记错,练这种独门招式的,只有昔日皇上身边的……然而那个人不是已经……”他欲言又止,看着梁九;。
    梁九默默说道:“属下也听说那个人早就亡故了,故而觉着兹事体大,才急着来禀告寺丞……如今,究竟该如何料理此事?”
    小唐不语,回过身走到窗户边上,静静地看着外面夜色如墨,过了片刻,才又回过头来,道:“木师傅素来可靠,不会对别人说及此事,你也记住,除了我之外,不可对任何人透露此事。”
    梁九拱手遵命,忽然又道:“那林大人那边……您该怎么交代?”
    小唐思索了会儿,道:“容我再想一想,你且先回去罢……”
    是夜,小唐再也睡不着,脑中竟似有刀光剑影闪烁:宫内旧人的手法,怎会忽然出现荒郊客栈,这究竟是偶然,还是跟应兰风之间有什么牵连?
    虽不知真相为何,但小唐心中隐隐明白:这世上本就没什么单纯的偶然。
    而在京城之中,睡不着的自然不止小唐一个,距离唐府只隔着三条街的应国公府里,今夜却也还有更多人无法安眠。
    原来先前应竹韵迎了应兰风一家,十分欢喜,跟应兰风两个并辔而行,往国公府缓缓而行。
    眼见将到了,应兰风抬眸相看,远远地就看到两个大红灯笼悬在门首,两边小厮门人整齐站着,应兰风一眼看到自个儿从小长大的地方,心中自然百感交集。
    还没到门口,门口那些小厮就说道:“是二爷回来了!”也有人道:“快进内禀报老爷,二爷跟三爷回来了!”
    又有许多人奔了上来迎接,说话间马车到了门边上,应竹韵翻身下马,见门口只有一伙小厮跟下人,不曾见送往内院的仆妇,便道:“好惫懒东西们!二少奶奶跟小/姐也回来了,还不叫人备轿去?”
    急忙又有个小厮跑了进去。这一会儿应兰风已经接了李贤淑下轿,李贤淑双脚落地,又把应怀真抱入怀中,应怀真探头看了一眼眼前的府邸,又把脸埋在李贤淑怀中。
    应竹韵又叫小厮们把他们随身带来的物事一一搬抬进府内,道:“先跟哥哥说声,你先前住的那院子有些狭窄,我便叫人另外给你收拾了一重院子,虽然有些简陋,以后东西之类再慢慢地添加就是了,哥哥跟嫂子侄女儿且先住着。”
    应兰风道:“劳烦三弟了。”
    应竹韵笑道:“都是自家兄弟,说什么见外的话?哥哥只别嫌我做事不够周到就好了。”
    说话间,里头果然有仆妇抬了轿子自角门出来,李贤淑不由笑道:“我倒是不习惯这些,自个儿走就是了。”
    应竹韵道:“嫂子还抱着怀真侄女儿呢,再说进内院还有段路程,少不得委屈些。”
    李贤淑见他口灿莲花,十分地会说话,便笑道:“三弟果然是个会办事的,倒叫我不好意思了!”说着就也上了轿子先行入内。
    应兰风随着应竹韵入内,他们一家子才回京进府,按礼本是先要去见过应老夫人的,不料里头有丫鬟出来传话,说:“老夫人说了,近来有些身子不适,所以早早儿睡下了,天又这样晚了,二爷一路上赶路必然劳累,自家人就不必太多礼节,还是早些歇息,明儿再见罢了。”
    应竹韵便道:“既然如此,哥哥就先去见过父亲罢了?”
    当下两人便去应熙的书房,应老爷却正好在等着,小厮通报了,就传了两个入内。
    应兰风依规矩行礼,应熙将他上下一打量,道:“在外历练了四年,果然是大有不同了。今次承蒙圣恩回京,若有派遣,还当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忠才是;。”
    应兰风一一应答,应熙又问:“今日有些天晚了,就只见见你也罢了,反正如今是回来了,见面儿的机会也多着……”
    应兰风统统称是,应熙觑着他,半晌不语,隔了会儿才说道:“你虽人在泰州,然而自从年初,却听了不少又关你的传言……那首相赠林御史的诗,真个儿是出自你的手笔?”
    应兰风闻言,不由一顿,应熙蹙眉道:“怎么?”
    应竹韵在旁便笑道:“父亲怎么这样问,那不是哥哥写得还能是谁?林御史不也是这样说的么?如今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呢。”
    应熙哼了声,道:“用你多嘴?我可问你来着?”
    应竹韵便收声不语,应兰风才道:“父亲容禀,那诗的确是出自儿子的手笔,只不过得来的有些奇异,是自梦中偶然得了的。”
    应熙一怔:“哦?竟有此事?”
    应竹韵不由也聚精会神,应兰风笑道:“我原本也不知……是怀真在侧叫醒了我,说我正说梦话呢,才得以把此诗录了下来。”
    应熙听了,沉吟不语,应竹韵拍掌称奇,笑道:“好好好,原来这诗竟也是有来历的,怪不得我看着怀真只觉得她灵透聪慧非常……果然是个极聪明过人的好孩子,哥哥真是大有福气!”
    应熙听到这里,眼神略有松动,才慢慢地又问道:“怀真是几岁了?”
    应兰风道:“五岁了。赶明日带她过来见过父亲。”
    应熙琢磨了会儿,道:“也好,我这里没有事了,你就先回去吧……若有什么需要的,就跟你三弟说,如今家里是他管事。”
    应兰风道:“儿子知道,三弟谨慎妥当,早已安排妥当。”
    当下两人起身辞别了应熙,刚出院门,应竹韵笑道:“父亲就是这样,心里替哥哥欢喜着呢,年初当林御史传出那首诗后,一时之间京城纸贵,但凡有些儿交往关系的,都来府上跟父亲寒暄呢,如今见了面儿,却只轻描淡写地。”
    应兰风听到“林御史”三个字就觉皮肉发紧,只好应付笑道:“我竟全不知道还有此事。”
    应竹韵道:“大哥今晚上在礼部值夜,应是不回来了,明儿你再去见罢了。大伯家也明儿再去就使得……老太太既然睡下了,不如先去拜见母亲?”
    两人便到了内宅,正欲去拜见应夫人,却见遥遥地厅内有几道人影,仔细看去,影影绰绰,可见有李贤淑同应怀真,身前是个半高的男孩儿,正是应佩,应佩身侧站着几个妇人,上面还坐着两位,不知说着什么,颇为热闹。
    应竹韵一看,便笑道:“看样子嫂子已经见了母亲了,我家里的也在,不知哥哥还记不记得她?”
    应兰风道:“我记得弟妹是工部许侍郎家的女儿……是个极能干贤惠的人。”
    应竹韵道:“能干倒是真的,其他倒也罢了。”说着哈哈一笑,引着应兰风往前,到了厅前,有丫鬟见了,便入内禀报。
    两人进了里头,果然见满堂的人,多半都是府内的女眷,倒也不用刻意回避,应兰风上前先拜见了嫡母,应夫人笑道:“我正在跟你媳妇说你来着,正好就来了,你见过你父亲了?”
    应兰风道:“才见了父亲,母亲一向安好?”
    应夫人道:“都好,这里没有别人,你且起身罢了,算来有五年不见了,彼此也先认一认。”
    应兰风起来,团团地跟家里的众眷亲略见了见,其中有他大哥的妻子陈大奶奶,含笑见礼;也有他早先收房的那个妾杨氏,双眼微红地见过应兰风,她跟应兰风所生的女孩儿应蕊则在应夫人身旁,今年已经八岁,生得也是杏脸桃腮,十分出挑,见了她父亲,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