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第五十四章乱局(二)

封疆大吏最新章节目录
   将这几个流言的主角单个分析。
    省委书记凌厉冉担任西川省省委书记已经八年,上调中央人大任副主席的话,资历上是完全足够的。留在西川省继续连任已经没有可能,毕竟他在这里干了八年了,再继续干下去没人会答应的。并且,凌厉冉八年的省委书记并没有过多的亮点,起初还算不错,对西川省控制力挺强。但在赵长德升为副书记之后,被掣肘得厉害,直到他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骆超担任组织部长之后才稍微有所改变,而真正的完全改变过来,还是和杨正和连横之后的事情。再加上年龄正好卡在线上,对他来说这应该是很好的选择了,若是调任外省省委书记的话,就有些挡路了。并且,调任外省任一届省委书记,基本上会到退休之前才能解决级别待遇,而现在直接升任人大副主席,虽然权力上有些缩水,但级别毕竟是提前上去了。
    所以,凌书记上调中央,合情合理。
    省长郭旭刚,空降下来只有一年时间,完全谈不上成绩,若不是和正处于劣势的赵长德互相接应,怕是现在还没站稳脚跟。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被杨正和挖了个大坑,直接将土埋到了脖子上,尽管背景深厚,但其仕途步伐受阻是一定的。从西川省长调西北任省长,看似平调,其实算得上是变相贬谪,而且还贬得很厉害。毕竟若是能留在西川省,一年之后就能顺位接书记的位子,成为书记之后,他对西川省内的控制力将会更强一点。而目前传言他将调任的那个省份的省委书记,下一届连任是必然的,这一来一去,悬殊极大。
    郭省长在处理杨正和舆论事件上犯的错误其实算得上比较严重了,被变相贬谪也正常,这个说法完全成立。
    赵长德,按照正常的轨迹,明年就会调任楚南省省委书记,还搞连任。事实摆在这里,不由得杨柯不信。
    最后就剩下杨正和了,按照杨正和的资历来看,其虽然借到了东风,但若是直接在本省升任省长,还稍有欠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他前面,还有一位不怎么说话的顶级大佬杵着呢,山城市市委书记揭东平。这位有点高大,杨正和估计是越不过去的。再加上其前阵子预判苏联局势和最近几天被疯狂转载的关于招商引资的论文带来的影响,恰好目前的国家部委,尤其是政研室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提一级上正部,上调国家某部委任正职,最为恰当。
    关于杨书记的去向,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分析到最后,杨柯却是得出所有人的去向都完全合理的结果,一点他想要的漏洞都没分析出来,使得杨组长郁闷不已。
    忍不住骂了声娘,杨组长就开始拨打起杨书记的电话来。
    比陈桥好点,杨书记接了他的电话,这让杨柯感觉有些骄傲,毕竟是亲儿子,陈桥之流在杨书记心目中跟他完全没得比。
    只是,杨书记虽然接了他的电话,却是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杨衙内将所有的问题都憋心里了,一个字都没能说出口来。
    “杨组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天到晚的瞎忙活什么?这些事情是你能插手的吗?不该你管的事情别乱捣鼓!”杨书记说完就直接将电话挂了。显然,儿子打电话来的目的,杨书记心如明镜。
    呃……
    榕城市委。
    挂掉儿子电话,杨书记嘴角掠过一丝笑意,随即看了看正在外面收拾物品的张洋,心中倒是有些感叹。张洋文章写得好,在整个市委秘书处,张洋算得上第一支笔,当初决定用张洋之前,杨正和也考校过一番,当时感觉还不错的,说话应对方面也还过得去。却是没想到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竟然有些冷静不下来。前几天杨柯和赵邀感冒的事情处理不当不说,今天早上从听到传言开始就心神恍惚,这才是杨正和下定决心换掉张洋的直接原因。
    新秘书是陈桥走之前给他推荐的人选,秘书处的副处长李开复,这位算得上是秘书处的老人了,很有经验。
    杨正和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换秘书,做给人看的成分居多。
    对于自己的去处,杨正和是清楚的,政务院政研室主任,已经确定下来,没有留下的可能了。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个职位的重要姓不言而喻,并不比省长稍差。眼见有人想让西川动荡,杨正和当机立断,马上就将秘书换掉了,这个动作在别人眼里就是表明他杨书记是不会走的,外面传的是谣言而已,不然,谁会在即将离开之前还会换秘书。原来的秘书又没下放又没调去某个市局占位子,仍然打发回了秘书处,这个动作会误导很多人。
    虽然即将离任,但他仍然不想看到西川按照某些人的意愿发生动荡。
    同一时间,赵长德将一本西川地理志和一本机关统筹录原封不动的扔到朱克己面前,“滚出去办自己的事去,一天到晚瞎琢磨,再敢乱动心思,你就去叫张洋前辈吧,你怎么不想着跟人家陈桥学学?”
    朱克己见到两本书原封不动,立即放下心来,伸手挠了挠头,笑道:“我跟陈桥誓不两立啊,跟他学啥。”随后就拿起书走了出去,轻轻将门带上。
    早上,听到谣言四起,朱克己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将两本书偷偷放书记桌上,目的是为了试探,看看赵书记会不会动这两本书,若是不动的话,就说明对方没有给他安排后路的意思,也就说明赵书记即将调走的说法只是谣言。他为赵书记服务了三年,双方默契十足,有些事情,不好开口明言,却是能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上反应出来的。
    赵书记明确表示不会给他安排后路,还直接将杨正和换秘书的事情点出来,这里面其实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原本还云里雾里有些担心的,现在他却是能确定,赵书记会留下来,杨正和会调走。
    书记高升,继续给书记当秘书,是必然会跟着水涨船高的。他现在行政级别是正处,书记升职之后,过两年给他调整为副厅完全可能。书记让他跟陈桥学也并非是对他不满意,而是有些暗示在里面。
    陈桥是全西川省最近几年里最为成功的秘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秘书提起陈桥,都是一阵羡慕,包括他在内。
    秘书党、秘书路线被很多人羡慕的原因是升职快捷,的确,给省委领导当秘书,升职不是一般的快。可当秘书也有难处啊,很多东西别人雾里看花看不明白,只看到秘书升职快,可却不知道秘书路线想要下放的话,大多都难产。
    秘书党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起点高,人脉积累快,见识广,可劣势在于没有实践经验,在官场上,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还记得三年前,他刚给赵书记当秘书的时候,正巧凌书记的秘书刘清选择下放,当时那一幕,他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悻悻然。凌书记是省委书记,刘清为省委书记服务了整整五年,选择下放之前,行政级别已经提拔到副厅有一年半的时间,在秘书党里,这资历已经牛翻天了,可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当时,因为刘清资历足够以及凌书记的信任,使得他心有些大,想一步到位高配某县委书记并直接进常委,结果就遭遇到众人的阻击。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因为凌书记的面子,直接去一个县里以副厅级高配县委书记,没问题,大家都没意见。或者是直接去某地级市里占个不入常的副市长,也没问题,唯独入常不行。
    在众人看来,即便是省委书记的秘书,没有实践经验的话想一步入常,这是不合规矩的。正常情况下,可以选择高配某县正职,也可以选择地级市不重要的副职,另外就是调省直机关过渡,这才是正常流程。没有经验的秘书没经过过渡就想直接入常,这是在破坏规矩,你凌书记要破坏规矩为你的人铺路,那咱们就好好讲讲道理吧,结果却是连骆超和杨书记都不赞同从而选择了沉默,以至于刘清现在还在商业厅跟人讲道理。
    刘清的过渡时间有点长,不过想来也差不多了,凌书记走之前是必然会扶其一把的,下放到地级市任常委,估计就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事了。
    要知道,刘清是正儿八经的副厅级,服务的对象还是省委书记都遭遇到这样的阻击,其他人可想而知。相比起来,陈桥是幸运的,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服务的领导只是副部级,却能直接以正处级别下放到县里做县长,令所有人都羡慕不已。可他却是知道,陈桥的幸运是杨书记借助了苏联政变的东风之下的产物,而且正好赶上蚌县出事,有点下去堵抢眼的意思。并且,杨书记在榕城市委算得上一手遮天,都同样不敢直接将陈桥放县委书记的位子上,还得经过县长过渡,可见他们这些纯秘书党下放的难度。
    至于那些直接下放成为某地级市常委的,也有,但少之又少。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过其他机关或是地方任职经验的,亦或是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且资历足够的,大多还是高配到正厅的行政级别的秘书才能直接入常,唯一的一两个特列,那是祖坟冒轻烟了。
    赵书记说的让他向陈桥学习,意思是再给书记服务两年,然后直接下放高配成某县委书记,或者是不入常的副市长,就跟陈桥的步伐相当了。
    赵书记的暗示,让朱克己激动之下,想了很多很多。
    和朱克己一样,原本忧心忡忡的省长秘书胡思远也将心放回了肚子里。他正在收拾东西,为省长去京城部委跑项目做准备。这个时候省长还惦记着去部委为西川跑项目,早上四处乱传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这个时候他也获知了杨书记换秘书的消息,心中却是暗自佩服,这杨书记可真厉害,轻轻的一个小动作就能迷惑不少人,不过也有点不厚道,临走了还要放一阵烟雾。
    只是他注意到了很多人,却没注意到他老大已经在为他安排后路了,并且还有些漫不经心的样子,就是简单的意思意思。
    谣言如同风一般扫过西川全境,到得这天傍晚,已经从地市级层面传到了县级,更加引起一些莫名的慌乱。谣言疯传之下,有人心中安定,有人在等着看热闹,绝大部分够资格听到这些谣言的,都只能在有些错愕中观望和等待。
    也是在这天傍晚,省委常委院里空置许久的三号院和十三号院先后亮起了灯光,这代表山城市市委书记揭东平和盐城的市委书记洪伟在并没召开常委会的情况下同时回到了省城。
    也是这两位平时中立常委的到来,使得整个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
    这一章借助朱克己秘书的身份比较客观的解释了一下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