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第三十八章下乡(一)

封疆大吏最新章节目录
   青山绿水,夕阳斜照。
    这是博陵县境内比较偏僻的一个小山村。
    杨柯等人一路走来,发现这个小山村近乎是与世隔绝,距离最近的乡镇都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因为不通公路,车子开不进来,只能徒步旅行。这里,几乎就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杨柯赞赏的看了站在旁边满头大汗但却笑嘻嘻的小吴一眼,难为他能找得到这样偏僻的小山村里来。
    小吴是博陵县团委的,这次的任务是给杨柯等人充当向导。
    此次下乡,在组织部部长鲁有道的提议下,临时又给增加了一辆车,共有三个考察小队,每个考察小队的任务都很重,需要走访5个郊县,这还不算几个市辖区,不然的话,任务更重。
    三辆车,12个人,下乡考察的人员占了整个助学小组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点,剩下的人则留在团委,各自按计划行动。一部分要去找一些文具专卖店化缘一些学习用品,一部分要在市里面再次发起捐资助学活动,不只是金钱,还包括一些学习用具、书本、连环画、衣物等所有对贫困儿童有帮助的东西,剩下的人则需要联系教委,开始从各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对这些报名的人进行考核和选拔。
    来自宣传部的梁海军,从学联部调来的小年轻叶祥华,这位有个外号叫野花香,还有杨柯和李小丽,这就是他这一组的成员构成。一天多时间相处下来,杨柯基本上将小组里另外两人的姓子摸了个七七八八。
    站在山坡上,杨柯举目眺望,时间已经是傍晚,太阳却仍然毒辣。远处的山村里,大概有二十多户人家,低矮错落的土房子上面,家家户户烟囱上都开始冒起了白烟。
    李小丽拿两张报纸垫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开始愁眉苦脸的揉起酸痛的脚丫子来,额头上大粒大粒的汗珠不停的冒出来,连续不断的往下滴落,直接落在衬衣上,不一会就将前襟完全打湿,让她的淑女形象荡然无存。
    “歇会吧!”杨柯将烟拿出来,分给几个男人一人一支,冒着大汗将香烟点燃,坐在李小丽身边开始吞云吐雾的享受起来。和李小丽相比,几个男人更加不堪,因为还拿着些东西,运动量更大,上衣几乎就找不到一小块干的地方,全被汗水打湿,汗淋淋的就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汗水从后背沿着脊骨往下流,杨柯抽着烟,张口喘着粗气,对李小丽笑着说:“小李啊,没吃过这样的苦吧?”
    李小丽已经没有了说话的欲望,翻着无神的双眼不吭声,小吴和梁海军等人则在旁边笑了起来。
    这里的山路太难走了!
    “今天晚上是走不了了,只能去前面村子里借宿,大家做好喂蚊子的准备吧。”杨柯苦笑着对几人说道。
    听说晚上还要喂蚊子,惊恐的神色从李小丽绯红的俏脸上掠过,一闪而逝。被毒辣的太阳晒了一下午,几人脸上全都红扑扑的。
    杨柯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条小溪,“你们看,晚上有好玩的了,可以去小溪里洗澡,这溪水看上去很清澈,到晚上应该会很凉,在里面洗澡会很舒服,运气好还能抓点鱼和螃蟹什么的,烤了吃。”
    几个男人嘿嘿笑了起来,脸上都露出了猥琐的笑容,叶祥华看着李小丽,说道:“可惜啊,小丽是享受不到了!”
    在李小丽的白眼中,几个男子哄然大笑。
    此刻,李小丽没有理会几个男同事的调笑,心中只剩下悲鸣,这才第一天,就累成这样了,要是等到把五个县全走访完毕,那会被摧残成什么样子?自己会不会被累死,这90斤恐怕是只能扔在这里当肥料了。
    遇见挫折的时候,李小丽就习惯用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来提升勇气。此时的她想起了当年先辈们的长征,暗自给自己打气,必须要坚持,人家那么长的路都走过来了,里面不一样也有女同志?自己没理由不行的。
    似乎是从先辈的壮举中找到了信心,李小丽双眼立即精光大作,灼灼生辉的看着小溪说道:“行啊,你们去游泳,抓回来的鱼什么的我来烤,我做菜可是把好手呢。”
    听得李小丽做菜是把好手,幻想着美味的鱼虾,梁海军和叶祥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杨柯和小吴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笑什么?”小李妹妹不解的问道。
    “这山村里,除了豆瓣酱,别的什么调料都不会有,运气好的话或许会有些花椒粉和辣椒酱,你确定只用这些调味品能弄出美味佳肴来?”小吴嘿嘿笑着对李小丽说道。
    团市委的三个小年轻就有些发愣,李小丽扭头看了身边正戏谑笑着的杨柯一眼,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休息完毕,队伍继续向山村走去。
    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除了逢年过节的会有些外面的亲戚过来走动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就见不到外人。几个狼狈不堪的城里人出现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很快就引起了轰动。
    一个满面红光的老人家杵着拐杖慢慢走了过来,和几人热情的打招呼。在他身后,远远的跟着几个同样满面红光的男女,还有些打着赤膊的小孩,都诧异的看着这群衣着光鲜却稍显狼狈的城里人。
    看来,这老人应该是这个村里的长者了。
    走得近了,几人才发现,老人家不是什么满面红光,而是长久的被毒辣的太阳晒的,整个肌肤都晒成了紫红色,雕刻着年轻时辛勤劳作的印记,在夕阳的照耀下,看不真切就以为是满面红光了。
    老人将烟斗从嘴上摘下,对杨柯等人咧嘴笑着,露出稀稀落落的几颗焦黄的牙齿。
    “几位小朋友所为何来?天就快黑了,去我家休息休息吧。”老人很热情,直接招呼杨柯等人去他家里。
    “谢谢老人家,打扰您了!”
    通过交流,杨柯等人弄清楚了老人的身份。老人姓张,是这个村子里辈分最高的长者,以前还兼着生产队队长的职务,而这个偏僻的村落,也被称为张家村。张家村并非是一个村,而是一个生产小队,老人以前担任的队长职务,俗称“排长”。
    “看你们的装扮,应该是干部吧?”老人问道。
    “我们是团委的,来这里是考察一下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准备在山区里建一些学校。”杨柯回答道。
    听到杨柯如此说法,老人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不再说话。老人如此神态,让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弄不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
    老人的家相对还算宽敞,农村常见的拐角型建筑,朝南的正房是4间土墙建筑的房屋,朝西的一小排长条形石头建筑的房子是三间,看样子应该是老人的儿子一家住的。几人一路走来,只发现老人家是用石头建造而成,其他家的房屋全是土墙建筑,有一两家房顶上甚至还不是盖的瓦片,是牛毛毡和青瓦混在一起的。大串大串的玉米串子悬挂在屋檐下,金光闪闪的。整个屋子充满了西川农村风情的装饰,简洁、朴素,刻上了贫穷的痕迹。但屋子却收拾得很干净,清清爽爽的一点都不邋遢。
    一个中年人从厨房取来几个黑色的大海碗,给杨柯几人每人倒上了满满的一碗开水。老人有些自得的介绍,这是他儿子张军,现在是这张家村的队长。
    “喝吧,家里穷,没别的招待,开水管够。”老人看着几个年轻人二话不说,纷纷端起碗就往嘴里灌水,笑眯眯的说道。
    杨柯放下碗,对老人问道:“老人家,给我们讲讲这村子的地理位置吧,离这边最近的村子在哪里?有多远?”
    老人听完,没说话,只是低头静静的裹着叶子烟,过了半晌才叹口气说道,“我们张家村附近就没别的村子,距离最近的曹家冲到我们这里还有五公里的路程呢,曹家冲和我们不是一个公社的。当初啊,打仗的时候,老祖宗们为了避祸,搬迁到这里定居,当时我还是个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别的村子越来越富裕,我们这个村子却越来越穷,小伙子们想找个媳妇都困难。你们想在这里办学校,不太现实啊!”老人一边说一边摇头,“整个张家村,适合上学的娃娃就只有七八个,这里面,能上得起学,掏得起学费的家庭,最多只有两三家。别说上学的钱了,这些娃娃连身像样的衣服都置办不起。这村子里啊,除了吃饭不愁之外,都没有闲钱,距离乡镇上太远了,很多东西换不成现钱。都知道娃子上学的重要姓,可咱们这里啊,就算是学校建起来了,也没老师愿意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教书的。”
    老人毕竟是当过生产队长的,说话条理很清晰。
    杨柯听得出来,这个张家村,似乎就如同他先前的感觉一样,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他却清楚,眼前这个村子虽说穷点,但占据的土地很广,翻过好几座山,都看不到别的村落,而那些耕种的土地,应该都是张家村的,可以说这些人家家户户都是“地主”。现在穷是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一旦将路修好,这些村民们占据的土地面积,其他地方的人绝对难以望其项背。以后政策改变,对农民越来越有利的时候,这个村子将摇身一变,富得流油。
    在山沟沟里能占据如此大面积耕地和水田的村庄,有些超乎杨柯的想象,以前土改的时候,莫非就没人注意到这个村子?没人关注这么大面积的耕地?如此奇怪的现象,他有些想不通。
    “老人家,这些都是后话,可咱们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关系着这些孩子的未来,不能因为困难就退缩不是,要不然,等将来这些孩子长大了,继续让他们窝在这山沟里?过这样没钱、讨不起媳妇的曰子?将来啊,学校建起来之后,老师肯定会有的,至于学费交多少,怎么交这些问题,是以后的事。”杨柯对老人说道。
    “爷爷爷爷,我要上学。”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外面跑了进来,听到了杨柯话语的后半段,凑到老人身边,抱着老人的大腿说道。
    “去去,出去玩,别在这捣蛋!”张军出声驱赶着前来找爷爷撒娇的儿子。
    李小丽从叶祥华手中接过包,从里面掏出一把糖果塞在小孩手上,立刻让这小家伙双目大放精光,口水立即就流了出来。然后迫不及待的剥开一颗糖塞进嘴里,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一声。
    “好吃不?”李小丽笑着问道。
    小男孩忙不迭点头。
    看着小孩子仿佛捧着宝贝一般捧着糖果,杨柯能想象出来,除了逢年过节的,这些孩子怕是吃不上这些美味的糖果的。
    “不说别人,就您孙子来说,能进学堂学点知识,总比不识字要好吧。”杨柯摸了摸小男孩的头,继续说道:“况且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