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226.著书?立传?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臣以为,蝗虫怕火,应当放火烧田,虽说会损失一些粮食,但与其被蝗虫吃掉,不如一起烧了。”
    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开口:“烧死的蝗虫化为灰烬,也会肥了耕田,来年收成会更好……”
    “他说的是对的,不过蝗虫只有晚上会扑火,所以必须有人组织在夜间烧虫,如果没有监管的人,火势会控制不当,焚毁民居。”
    姚霁想了想,“最好要有地方上有威望的人手组织。”
    “准奏,薛棣你记下。”刘凌点了点头,“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埋,命当地乡老望族协助。”
    “是,陛下。”
    薛棣连忙在手中的册子上记下。
    “陛下,臣以为,蝗虫虽然可以用人力捕之,可百姓的惶恐之心却不会因为捕灭了蝗虫而得到安慰,反倒会认为惹祸上身,补蝗时不会有那么积极。应当对捕捉蝗虫较多者给予奖励,如此一来,为了自身得利,也会积极捕蝗。”
    户部尚书想了想,上前补充。
    刘凌想了想,担心国库支持不了如此大范围的奖赏,余光扫过了姚霁。
    姚霁在脑子里回想了一会儿,肯定了他的做法。
    后世七百年,有一位地方官曾鼓励过百姓去捕蝗虫。
    “是有过这样的举措,可大蝗一斗,给钱一百文,小蝗每升给钱五十文,虫卵另算。其实现在还未入夏,消灭虫卵当放在首位,否则一到夏旱成虫又生,扑不胜扑。”
    姚霁见刘凌皱起了眉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却见刘凌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姚霁凑近案前一看,上面写的是“费钱”,忍不住莞尔一笑,摇了摇头道:“自然是在灾害最严重的地方用重赏,其余地方可以用徭役抵上。”
    这时代徭役很重,成年人都要为国家服几个月的徭役,能够用蝗虫抵掉徭役,相信很多没有受灾地区的人也会前往蝗祸的地方帮忙抓捕。
    “陛下,臣曾记得有雀鸟喜食蝗虫,臣觉得可以大量张捕鸟雀,在蝗虫祸害粮食之地放出,吞食鸟雀。”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的官员,话一说出口就有许多朝官露出讥讽的神色。
    “荒唐,哪里有那么多鸟!”
    “我们在讨论如何除灭蝗虫,怎么谈到鸟上!”
    “蝗虫一起,铺天盖地,该有多少鸟才够食尽?又是劳民伤财之举!”
    出声反驳的都是朝中有经验有才干的老臣,那愣头青被劈头盖脸一顿骂,整个人都蔫了,没敢再继续说出话来。
    刘凌也觉得有些荒谬,他挑了挑眉,以手托腮,看似悠闲的在思考,其实面向姚霁那边,在等待她的答案。
    有这么一位神仙真的很好用。虽然作为神仙似乎对蝗虫的危害知道的也不多(不食人间烟火吗),但大概是活的久了(?),能知道很多凡人不曾知道的事情。
    她知道蝗虫的习性,也知道别人是怎么灭蝗的,有些大臣看似有理的方法被她直接就否决了,说是会“破坏水土”,可有些异想天开的主意却又得到了赞同,认为可以一试。
    这种鸟雀捕蝗的提议,是不是也有可能得到赞同呢?
    真是好奇啊。
    姚霁自然感觉到了刘凌注视的目光,不由自主抬头看了过去。
    已经成长得英俊稳重的少年帝王侧着头似是悠闲地出着神,眼睛里有一种疏离的冷淡,就像是听着大人们吵架的孩子根本不会把这些吵架的内容放在心里,只等着结果出现的那一刻。
    疏离和认真两种氛围奇妙的围绕着刘凌,将这个原本就相貌出众的帝王衬托的越发高深莫测。
    如果说之前的刘凌还像是个认真学习努力追赶着“大人”的孩子皇帝的话,似乎接踵而来的灾难一夜之间就将他催成了,让他明白了用不急不慢的态度掩盖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也越发容易让人镇定下来。
    实在是进步的太快了,快的让人觉得有些可怕啊。
    姚霁心中叹了一声,缓缓道:“那个官员很聪明,已经明白了一物克一物的道理,只是他经验不足,没想到那么多鸟雀就算要捕捉也没有那么容易,而且根本来不及送到蝗虫频发之地就饿死了。”
    她摸了摸下巴。
    “不过,鸭子和鹅都喜欢食虫,尤其是虫卵。鸟雀难找,鸭子和鹅却是好找的,而且容易放养和运输。如果你愿意试试,可以尝试下大规模放养驱赶家禽食虫、或在虫祸肆掠之地放出家禽翻找虫卵。只要让它们饿着,它们会比鸟雀更加凶猛,尤其是鹅,本就是猛禽。”
    说着说着,她也来了兴趣,继续说道:“其实蝗虫和蝗虫的卵晒干后也可以喂养家禽和家畜,只是你们害怕蝗神,不敢亵渎罢了。蝗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油炸了以后味道和虾子差不多……”
    她说的正起劲,突然见到刘凌脸皮抽动,有些欲要作呕的样子,只好讪笑了一下,闭上了嘴巴。
    姚霁其实也没吃过炸蝗虫,但犹太人的菜谱里有炸蝗虫这一道,据说味道不错和虾子类似,她才随口这么一提。
    刘凌听完了姚霁的话,直起身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对那已经快要蔫成白菜的官员笑了笑,赞赏道:“其实你的法子也有些道理,只是诸位爱卿说的不错,太过兴师动众,成效也不见得有多少……”
    那年轻官员如果说刚刚是蔫了,现在已经是惊恐了,不住地擦着头上冒出来的冷汗。
    “不过鸟雀难寻,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却好找,戴执……”
    “臣在。”
    戴执心头一动,连忙出列。
    “你到了灾区,去买上几百只鸭鹅,将它们饿上一饿,然后放入蝗虫群中,看它们食虫几何,如果吃的够快,就多买些,雇些农人放鸭鹅吧。等他们发现鸭子和鹅可以靠吃蝗虫长肥时,不用你驱赶,也会有人去放的。”
    刘凌见那年轻官员一副惊讶地表情抬起头,还有好心情对他笑了笑。
    “朕不是不会纳谏的人,你想法很好,就是胆子小了点,朕记得你是户部的官员,应该是没有资格上朝的,是因为蝗虫之事被特点来的吗?你叫什么名字?”
    “臣,臣叫田匡!”
    参朝官都是五品以上大员才能上殿,这年轻官员原本确实是没有上朝的资格的,即使能来都是忝居末位连队尾都不能站,哪里想过会被皇帝记住,当场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胸中满是肝脑涂地以报伯乐之恩的想法。
    “臣的曾祖是著有《救荒活民书》的田青林,所以微臣被召来参赞此事……”
    “啊,田太守的曾孙。”刘凌也错愕了一下,他能记得他是因为他过目不忘,每次户部有什么事情,经常能看到这年轻官员捧着大量案集跟在几位户部主官后面,能得到这样的栽培,不是出身很好就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所以才记住了他的样子。
    听说他是恵帝时期农学大家、曾官居青州太守之位,被百姓称为“活人太守”的田青林之后,刘凌也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太守,确实在救灾和赈济上有独到之处,如今代国各地赈灾设立的“粥厂”管理办法,便是他整理出来推行的。
    “既然如此,那戴执……”
    “臣在。”
    “这次救灾灭蝗再多带上这个田仪吧。放鸭的事情可以教给他去办。”刘凌露出自己的招牌微笑。
    “朕相信田大家的后人必定也是能活民救灾的能臣。”
    “微臣万死不辞,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田匡热泪盈眶,抽泣着跪地接旨。
    “嗯,到了那里,记得送一袋子蝗虫入京给朕。”
    “咦?”
    田匡抹着眼泪疑惑不解。
    “百姓怕蝗神,朕必须做个表率。朕准备炸一盘子蝗虫吞了,若朕食了蝗虫安然无事,百姓也就知道杀蝗虫没有什么了。”
    刘凌像是开玩笑一般说着。
    “朕吃都吃了,喂鸭子也就没什么了。”
    呃?
    刚刚不是还要吐的样子吗?
    姚霁赫然看向刘凌,满脸古怪。
    其实仔细看看,刘凌笑着说这话的时候表情虽然很放松,可是喉间却不停抖动,应当还是觉得恶心吧?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吃虫子什么的……
    姚霁一眼扫去,见许多大臣已经捂住自己的口鼻,想来光是想象就已经让他们难以忍受了。
    但刘凌这样的态度确实让不少大臣敬佩,眼神里全是赞许之意,那田匡原本就抹着眼泪,现在更是恨不得一副生吞几个蝗虫陪皇帝以示决心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刘凌已经做的很顺手了,半点看不出刻意或有施恩收买人心的端倪,自然对田匡好言鼓励了一番,又继续听从其他人的意见。
    “臣以为,刻意预掘长沟,每隔一定距离掘沟一条,发动百姓敲锣,驱赶,蝗蝻受惊,跳入沟内,即以泥土填入掩埋……”
    瑶姬仙子点了头?
    “准奏”。
    “臣以为,虽然已经有蝗虫祸害,但蝗虫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绿豆、芝麻,可以多种这类作物,以防虫害不尽,来年又生……”
    瑶姬仙子笑了?看样子是个有见识的。
    “准奏,爱卿的提议很好,稍后去和户部商议明年劝种之事。”
    “臣以为,在蝗灾过后,还要检查冬月有蝗虫产卵处。冬闲除子一石,可敌治虫千石……”
    “他说的没错,虫卵一旦不除尽,明年惊蛰一过还会复出。”
    姚霁嗯了一声。
    “准奏,冬闲除虫卵者可以虫卵当徭役,这个工部安排。”
    “臣领旨。”
    原本在朝臣们预想中会进行一日一夜甚至更久的议会竟然只用了几个时辰就结束了,很多得到旨意各司其职的官员离开紫宸殿时还迷迷瞪瞪地,像是刚刚梦醒了一般。
    而留在紫宸殿里继续议事的都是有更多众任在身的,刘凌见他们疲累命宫人设了座,备了点心茶水,继续议政。
    关于蝗灾的讨论一直到月上中天才结束,可因为刘凌“胸有成竹”,决断极快,虽然时间冗长,大臣们却没有几个露出疲惫的样子,更没有如往常一样陷入到无休无止地讨论和扯皮中去,每个大臣都神采奕奕,眼神里充斥着“大有可为”的光彩,倒像是意犹未尽,可以再议论个一天一夜的样子。
    他们还想再“谈”,刘凌却笑着摇了摇手:“朕昨日着了风寒,一夜没有休息好,连早朝都险些误了,诸位爱卿还想再议,朕却是熬不住了,诸位还是饶了朕吧,朕可还是个孩子呢。”
    他打趣的话一出,所有紧绷着精神的大臣们纷纷笑了起来。
    这一放松,倦意也就随之而来,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