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174.遮天?蔽日?[2]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入城南,每个人都挺拔健壮,城南这些饭都吃不饱、或是整日游手好闲的贫户,根本无法撼动这样壮硕的卫士。
    “我的天!禁军!他们动了禁军!这绝不是修房子!”
    “老天爷啊,你睁开眼看看吧!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惨叫声此起彼伏,更多的人选择了屈服,带着或是仇恨的眼神,或是颓然的态度,脚步沉重地跟着禁军和差吏一起去那什么都没有的大庙子坊。
    大庙子坊原本是一场极大的市集,然而随着外城渐渐扩展,这里已成废弃之地,只有一些流民搭着一些破棚子,像是野狗一般的度日。
    即使空地上已经有禁卫开始搭建军中才有的帐篷,百姓的脸上也没有一丝宽慰的意思,人们屡屡回头看向来时的方向,担心这家中几捆柴火,或是几个箩筐会不会被人趁机拿了去,也有拖儿带女只拽着一床棉被的,满脸泪痕的考虑着该如何度过这漫漫的长夜。
    城南不大,可人数太多,又情况复杂,有许多人看到情况不对当时就跑了,这外面的世道那么乱,许多人早就已经胆寒,不会再相信官府一句话、一个字。
    他们情愿靠自己东躲**,也不要跟着官兵走。
    一开始差吏和禁卫还能克制,随着不断增加的人潮,越来越多的高喊声和不耐烦的命令声此起彼伏,甚至还能听到动手后伴随的斥责声,百姓们像是被牵到集市的牛一般露出无措的表情,忍气吞声地接受着唾骂。
    整个城中到处都传来喧嚣的声音,似乎城南大部分地方都在大搬迁,可是没有人能给他们一个值得信服的理由,强加给他们的只有铁腕的手段和只能绝对服从的武力,除非真是不要命了,谁也不敢用肉身和全副武装的禁卫军去拼。
    一场灾难一般的闹剧直忙到天黑还在继续,京兆尹的差吏们已经累到嗓子里都发不出声音,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只能无力地挥舞着哨棒,咬牙切齿地让人跟着自己走。
    帐篷里能安置的只有一小部分人,京兆尹冯登青亲自巡视,将紧急从已经闲置的黑甲卫大营里拆来的行军帐篷竖起了一部分,先安排了老弱病残进去,但杯水车薪,大部分人只能一家人挤在一起,因为寒冷而在夜风中瑟瑟发抖,等待着“灾难”的过去。
    看得出冯登青情绪也不是很好,面色铁青,眼眶通红,脸上也没有一贯的坚毅表情,反复背着沉重的包袱,根本就打不起任何精神。
    谁又能在这种时候打的起精神呢?
    许多差吏根本就是被人戳着脊梁骨、吐着唾沫在干活。
    “救救我媳妇儿!救救我媳妇儿!”
    男人的大吼声突然从人群聚集之处响起。
    “我媳妇儿要临盆了!有没有热水!救命啊啊啊!”
    一声高吼,像是往烧热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盆冷水,立刻沸腾爆炸了起来,冯登青看见好几个女人站起了身子,往那个男人那边张望。
    “去,找热水送过去!”
    冯登青指着几个差吏,命令道。
    “是,大人。”
    几个差吏露出为难的神色,但还是顺从地去了。
    然而事情似乎进展的并不顺利,女人痛苦的嚎叫和男人的咆哮声像是锥子一般刺在冯登青的心头,让他的拳头握了又松,松了又握,不停地张望。
    这种情况实在太过可怕,许多男人捂住自己儿女的眼睛或耳朵,也有些小孩被这种叫声吓到,立刻哭了起来,一个孩子啼哭,无数个孩子都跟着哭了起来,刹那间悲声一片,哪里分得清是小孩在哭,还是大人在哭。
    “大人,大人……”
    京兆府的主簿突然也开始擦起眼泪。
    “陛下,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几个京兆府中的官员露出屈辱的表情,不发一言。
    “本官也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这么做。”
    冯登青捏着拳头,颤着声说道。
    “但你们想想那年中元节灯会,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四城会鸣钟击鼓,可事实是,所有人都得救了……”
    他不停地用这件事来说服自己。
    “一定是有原因的……”
    “啊!”
    女人的惨叫声到了一个极点,惊得所有人一抖。
    “生了!生了!”
    一个大婶高喊了起来。
    一时间,“生了”、“生了”的窃窃私语声不停的在人群中想起,可随即又有一个更大的疑问浮现在人们的心头。
    为什么听不见婴儿的啼哭声?
    “孩子,孩子……啊啊啊啊啊!”
    男人嚎啕大哭的声音像是惊雷般炸响。
    “我的孩子啊啊啊啊!”
    没有小孩的啼哭。
    在穷人家,死上几个孩子,甚至孩子没生出来就死,实在是太普通了,有时候早上死了孩子,下午还要下地干活。
    可在这种情况下,死了孩子,简直就是家破人亡,雪上加霜,一想到有家归不得,妻子临盆在野外,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声息,这个男人佝偻着脊梁,抓着离开家门时就准备好的襁褓,泣不成声。
    小孩子们害怕的啼哭声,妇人们哼哼唧唧的闷哭声,以及越来越多的咒骂声伴随着男人凄厉的嚎啕,犹如尖刺一般戳着所有京兆府官吏和禁卫们的心。
    为什么?
    为什么?
    “昏君啊!昏君!难怪天狗食日,难怪到处打仗,难怪蛇鼠一窝!原来老天爷早就预示!”
    一个喝醉了的莽汉跌跌撞撞地爬起身,大声地咒骂着。
    “昏君啊!要亡国啦!”
    “去把那醉汉拿下,把他的嘴堵起来!”
    冯登青赶快应变,语气中有懊恼之情。
    “也是本官疏忽,应该调一些医官协助办差的。”
    “不能怪大人,时间这么仓促,又要准备帐篷,又要去分散驱赶百姓,哪里顾得上那么多。”
    主簿挥舞着手掌,满脸是汗。
    “也是奇怪,这大冬天,怎么这么燥热?也还好今日并无酷寒,否则这么多人,准备再多的柴火也不够取暖的。”
    胡乱咒骂着国君的男人很快就被拿下,堵上嘴,像是拽野狗一样的拽走了,禁军中一个穿着郎将将服的男人露出悲痛的表情,微微移动了下脚步。
    “陛下,是不是把他的名字记住,等事情过后彻底盘问一番?”
    云旗不安地看了男人一眼,小声询问。
    用易容术将自己打扮成中年男人的刘凌像是脖子被人勒住一般摇了摇头。
    “是朕没有时间解释,怪不得他们。事急从权,朕考虑的时间却太久,如果能更早一点……”
    云旗不明所以地低下了头,满头雾水。
    包括他们这群临时护送皇帝微服出宫的大司命在内,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帝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禁卫军掌握在皇帝手中,就算他要倒行逆施,京中也没有反抗的力量。
    在所有人都在注意着“昏君”和“孩子”的时候,已经昏黑低沉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抹红光,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就算注意到了,也来不及了。
    因为已经有轰隆隆的声音从东南方向响起。
    “什么声音?在打雷吗?”
    “他娘的,都被赶到这里来了,要再下雨,真是要出人命了!”
    “孩子他娘,咱们带蓑衣了没有?孩子他娘?”
    “陛下……”
    云旗感觉到身边突然升起的威势,惊得寒毛直立。
    打雷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频繁,有些有见识的人立刻趴伏了下去,用手臂或耳朵贴紧了地面。
    “从,从地下……”
    “天……”
    顷刻间,鸡鸣犬吠之声大作,帐篷的立柱开始剧烈摇晃,杯盏翻倒,一些流民搭着的棚子突然一下子倾倒又突然站了起来。
    尖叫声此起彼伏,人人都开始头晕目眩,根本站立不住,人们终于开始听见墙倾屋塌之声,儿啼女号,喧如沸鼎。
    “地龙翻身啦!!!”
    “天啊!是地龙!地龙动了!”
    “老天爷,你到底要做什么啊啊啊啊!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陛下,这里不安全了,我等护送您回宫。”
    云旗是武人,五感比其他人要更为灵敏,地动一起时就已经抓住了刘凌的胳膊,想要将他背负在身上用轻功离开。
    然而刘凌却使出“千斤坠”的功夫,如同定在了地上一般,任谁想要搬动都纹丝不动。
    “朕先不走,从这震动上看,似乎不算太大的地动。”
    刘凌下盘稳当,但上半身随着震动也已经像是随风拂柳一般摇晃,口中说着这样的话,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轰隆隆的地动声响彻了一刻有余,城内房屋之倒榻者不计其数,尤其是城南地方,这里的房屋最为破败,如果说西城和东城的官员们早就把自家修葺的固若金汤,那南边的屋子几乎不能称之为“屋”,有些说是“棚”都不为过。
    人们惊骇莫名地看着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一点点地矮了下去,让人牙酸的嘎吱声伴随着梁柱断裂倒地的声音像是为轰雷声伴奏,震得人心中发闷。
    也不知从哪里吹起一阵劲风,从北面向着南方疾扫而来,霎时间遮天蔽日,仿佛妖风一般黑压压地盘旋在人们的头顶。
    “下,下雨了?”
    云旗颤声说着。
    “不是雨。”
    刘凌此时已成土人,他伸出修长的手指,从空中掠过,带回满掌的灰尘。
    眼泪从刘凌的眼眶慢慢溢出,在他满是灰土的脸庞上划出两道泪痕。
    “是他们的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