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171.温故?知新?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天狗食日,在古代被视为极度不祥的之兆,甚至可以看做是亡国的开端,他们认为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的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只有“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所以站在殿外的姚霁,很快就听到了从皇宫里各处传来的敲门击鼓之声,简直震耳欲聋。
    姚霁从未真正的见到过日全食,在她的时代,她所居住的地区日全食不过是八十年前的事情,要再想看到日全食还得等几百年。
    所以当天突然一下子黑下来的时候,连姚霁都有些惶恐。
    这种无边无际地黑暗是真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都物不足以形容。明明刚刚还是青天白日,霎时间像是被老天爷抽去了所有的光线,深沉地让人战栗。
    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号呼奔走;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
    看着周围的人放声大叫,亦或者疯狂地敲着殿门、锣鼓,甚至有人抽出武器用剑身敲打着剑鞘,对着天空大吼大叫,姚霁并没有觉得可笑。
    她感同身受地,对于这种特殊的天象,产生了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恐惧之心。
    因为她知道,在代昭帝年间,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载过日全食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天象,哪怕是为了增加“游览效果”,她也一定会记住这个日子,好带游客们来看的。
    推演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偏离历史轨迹。
    一旦偏离,之前的辛苦等于白费。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呢?
    姚霁捂住脸,想起了自己自杀的父亲,心中的悲怆难以言喻。
    所有人都看不见她,奔走呼号的人们在她的身上穿来穿去,敲打着各式各样的东西,企图吓跑天上的天狗,殿中的官员们大声喊着“护驾”、“陛下切莫乱动”之类的话。
    因为是白天,谁也没有点起灯盏,宣政殿里如今一片漆黑,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行刺,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
    然而对于刘凌来说,他思考的问题并不是这时候会不会有人行刺,在那一瞬间,他担心的事情比其他人更多。
    对于至今还在造反上蹦下跳的几家来说,日全食简直就是他们“替天行道”的最好证明,百姓是容易被煽动的,几家之言就能引起大乱,更别说现在已经很乱,日全食之后,叛军们恐怕要发起疯狂的反扑。
    而日全食之后,对于代国上下军心、民心也是很大的打击,不宜再用兵,可如今收复失土的军队节节胜利,在这个节骨眼上休战,实在是让人懊恼。
    别的不说,明明可以短期内结束的仗拖的一长,不但要生出无数变数,粮草补给也会成为极大的负担。
    在这种又惊又恼的情况下,代国的肱股之臣、这些位高权重的文武百官们,却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胡言乱语,怎么能不让刘凌气急?
    黑暗中,他起身踢倒了一处铜香炉,发出“嘭”的一声巨响。
    在惊得大臣们齐齐向发声之处看去的时候,刘凌急吼道:“点灯!诸位爱卿先冷静下来!”
    被皇帝这么一吼,有些大臣不由得羞愧地躬身不语,宫人们有了主心骨总算是一个指令一个动作。
    第一盏灯点起时,已经平复了不少人的恐惧,没有一会儿,宣政殿里的灯火一盏盏点了起来,映照出众人惊恐交加的面容。
    这其中,忧色最重的不是别人,而是门下侍郎庄骏和刚刚走马上任没多久的中书侍郎戴勇。
    一旦天狗食日,就是老天提出的警示,刘凌刚刚登基没多久,肯定是不能承认自己施政有错误,这两位宰相就必须承担起责任,自请下野,替皇帝承担这一罪责。
    虽然过去像这样完全天狗食日的情况没有几次,但仅有的几次,哪怕不是日全食只是日偏食而已,都是宰相一肩扛了,乖乖辞官归故里。
    庄骏和戴勇自认自己在德行上并无亏欠,也没有做过多少阴私之事,即使在政治上有做的过的地方,也是为了朝堂平衡考量,并非出于私心,所以日全食的时候,他们心中生出不甘之情,也是自然。
    随着灯火一点点亮起,刘凌铁青的脸色也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惊得大臣们更加不敢吱声。
    刘凌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站着,他不动,所有人都不敢再多做动作,只有宫外不停响起震耳的敲击声,说明这有人在锲而不舍的试图赶跑“天狗”。
    直到天色一点点亮了起来,外面有宫人惊喜地大喊:“天狗把太阳吐出来了!天亮了,亮了!”,刘凌的脸上才重新又出现了一丝变化。
    大臣们纷纷喜极而泣,对着殿外东边的方向叩谢不止,感谢上苍的庇佑将太阳还了回来,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为日食之后更多的麻烦事情。
    刘凌看着大臣们悲极而喜的样子,深深地叹了口气,看着惊慌失措的大臣们,他朗声开口,声音响彻金殿。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
    听到刘凌说什么,大臣们齐齐吃惊,甚至有几位大臣当即失声喊道:“陛下不可!不可啊!”
    大臣们担心刘凌,不愿让刘凌在史书上背上这一个污点,刘凌却知道在这时候,朝廷不能再有一点动荡了。
    外面在打仗,两位宰相还要处理繁杂的公务,这时候无论是休兵还是大规模辞退官员所带来的后果,都比日食更甚。
    所以即使大臣们痛哭流涕,甚至有人愿意辞官以免天罚,刘凌还是态度坚决地站在那里,准备继续开口。
    “陛下,您即位以来,勤勉于政,宽宥有加,怎可认为是自己引起的灾祸啊!”
    “陛下,陛下!错的是那些狼子野心之人!北方有日食,正是因为北方出现了人吃人的罪过,所以老天警示,和陛下无关呐陛下!”
    “朕的治下有如此倒行逆施之事,即便并非出自朕的意思,但朕治理不周,征战不力,指使百姓受此劫难,正是朕的罪过。”
    说着说着,刘凌甚至也有些相信是自己动作太慢、能力太差,没有尽快平定北方的战乱,才引起天地间的异变。
    在这样的心理下,刘凌半是自责,半是为了大局,壮士断腕般继续说道:“肤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
    “朕,欲下罪己诏。”
    “陛下!不可啊陛下!”
    “怎能让陛下罪己?臣等无能,愿意为陛下承担!”
    两位宰相心中一惊,膝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这世上只有臣子替皇帝承担罪责的,哪里有皇帝替社稷背负天罚的道理?
    “朕将素服斋戒、拜祭天地,避居减膳。诏令中书、门下彻查冤狱,赈济贫弱,以平天怒。”
    刘凌想起那一大盆羊腰粥,突然觉得避居减膳也没有什么,心情居然莫名好了一点。
    “宣泰山天师道太玄真人入京,主持祭祀。”
    ***
    刘凌发表欲向天下人下达“罪己诏”的感言时,姚霁并不在宣政殿中。
    那时她正迈着步子,拼命地向祭天坛的方向狂奔。
    这一套系统到底是基于什么原理在运作,远不是她一介历史学者能够明白的,但她知道每次都将领在代国的祭天坛上是有原因的。
    这是一个“翘曲点”,也是最容易接收到信号的地方,换句话说,在情况并不紧急的情况下,在这里进出最不容易出现失误,成功率几乎为百分百。
    然而到了祭天坛上,姚霁的希望却一点点地熄灭了下去。
    无论是声控、遥感、触摸,甚至姚霁强制重启,整套系统还是处于完全失灵的情况,无论是通讯、控制还是录入、读取,都呼叫不出来。
    她被彻底抛弃在这里了,不知道下一次开启这个时空还需要多久。
    姚霁又拨弄了一会儿,发现再怎么着急也无济于事,只能叹着气默默收回了自己像是神经病一样到处找着信号的手臂。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强制脱离”的游客能够反馈她还没有回来的事情,如果有其他同事发现她迟迟未归,应该会查找数据异常的地方,派人将她带回。
    接下来的时间里,姚霁像是游魂一般在整座皇宫里到处走来走去,不时看看自己的手腕,希望能发生什么奇迹。
    两个地方相差的时间实在是太大了,姚霁也不知道那些同事们什么时候才能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也许在外面只是几天,在这里已经过了几个月,甚至更久,都有可能。
    她已经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第一天。
    姚霁这一天几乎都是坐在祭天坛上的,无聊的时候,就躺下来小睡一会儿。
    秦铭一直觉得这里就是个虚拟游戏也不是不无道理。
    也不知道这套系统究竟是怎么运作的,当“引导人”和“游客”身处其中时,除了两边互相不能接触以外,所有人既感觉不到饿,也感觉不到冷,哪怕身处酒池肉林之中,也闻不到任何香气,更加勾动不起食欲。
    不困,不累,不饿,不渴,不垢,不知冷热,不为外物所诱惑……
    “感觉像是神仙啊。”
    姚霁翻了个身,直勾勾地望着天空。
    “嗤!哪里有我这么凄惨的神仙,女鬼还差不多……”
    她苦笑。
    “过不了几天,我大概会疯吧?”
    她太高估自己了,根本要不了几天,只是天一黑,她就已经有了压抑的感觉。
    冬天总是黑的早一点,因为白天发生过日食,晚上根本没有月亮,四处一片漆黑,西宫又早已毁于大火,几近死地,所以祭天坛周围几乎就如鬼蜮,姚霁坐了这么久,连巡逻的侍卫都没见到一个,更别提其他人影。
    姚霁现在和当时单独留在这里科考又不一样,那时她有腕表,可以照明,也可以随时放点音乐解乏,实在无聊还可以随时回去,不似现在……
    她看了看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就连莫名传来一阵风声,也能让她皱半天的眉头,狐疑地左右张望。
    她自认是很耐得住寂寞的人,可只是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实在坐不下去了。
    “算了,这么呆着挺傻的,等他们来的时候我的导航仪就能用了,不必傻乎乎守在这里……”
    姚霁自言自语。
    她抬起头,看向整个宫中灯火最为通明之处。
    ***
    紫宸殿中,刘凌正在舞文弄墨的伺候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