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166.情深?意深重?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肃王府。
    肃州地方一向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因为如今的肃州,和前些年相比,也太过萧条了。
    近百年前,在西域地方,有一个古老又年轻的王国正在冉冉崛起,这个国号为“夏”的国家以羌人、戎人和少部分汉人为主,境内另有西胡各族十几族,一直不停向西扩张,几十年来已经吞并了西域十几个小国,这些年,版图更是有渐渐向东发展的趋势。
    只是他们动作的很小心,除了惠帝时期在边境曾为了附属国交战过一场,以代国大胜告终以外,大部分时间两国都相安无事,并无太多接触。
    胡夏公认最有战功的一任国王叫胡力范,刚刚去世没几年,新国王叫做摩尔罕,今年仅有十七岁,和刘凌一般,也是年少登基。
    据说他是胡力范九个儿子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里最像老国王的一个,又有天神护佑,胡力范重病将死之时,被国内大臣们拥护上位。
    这位小国王五年前登上王位时,还曾向东边的代国派出过使臣,只是胡夏和代国久不来往,而他们虽是一王国,却不愿意用对待“上国”的身份对待代国,希望能和代国平等相处。
    代国一直受藩国朝贡,自然不愿意和边陲一曾经战败过的胡国平起平坐,两方使臣都拒不让步,最后胡夏的使臣在请示过国内后,在边境就决定返回胡夏,不去临仙受这种侮辱。
    胡夏曾经是西域边陲小国,说是吞并了西域十几个小国,可西域那些国家虽称之为“国”,大部分就和代国一个城镇差不多大,加起来也还没有代国三个最大的州大,谁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小国王是个记仇的。
    也许是刚登基之初就被代国甩了一记耳光,又或者历经两代积累胡夏的实力已经很强,摩尔罕从登基之初就对代国表现出了一种很强硬的态度,不但一直不与代国官方接触,甚至对走西域通商之路去通商的代国商队一直课以重税。
    更让人感到棘手的是,这几年开始,胡夏境内出现十分彪悍的马贼团伙,专劫各国商队,世人都知道代国盛产黄金一般贵重的丝绸和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货物,即使代国商队是诸国商队之中最为强悍的,也屡屡有马贼得手,一旦得手,这些商人便是倾家荡产,甚至是性命不保。
    久而久之,即使西域获利巨大,代国人也渐渐不愿意去西边经商了,原本繁荣无比的西域三州也渐渐萧条下来,首当其冲的是身处边境的凉州,然后就是肃州,至于甘州,据说已经有过好几次汉人和当地居民的□□了。
    原本陇右地方出了个铁骑山庄,专门保护代国来往的客商不受侵犯,即使在胡夏境内也是让马贼闻风散胆,但从去年年底开始,铁骑山庄突然暂时闭庄,铁骑护卫队也不再接受委托,许多以前和铁骑山庄来往关系良好的商人虽又怒又悲,可因为铁骑山庄素来信誉良好,实力又强,没有人愿意得罪他们,也只能苦苦等候他们重新“开张”。
    这一等,便是大半年过去了,铁骑山庄没有什么动作,就连和陇右铁骑山庄关系密切的王家商队都不再跑西域,居然领了皇商一职,开始专心在国内经营,也让许多商人吓掉了眼睛珠子。
    无奈之下,开始有商人把目光转到了新来的肃王身上。
    护卫商队这种事,不是有人马有本事就行的,还必须有别人不敢触动的背景。陇右铁骑山庄的主人萧无名是江湖宿老,和西域胡夏的国师有以武会友后惺惺相惜的交情,所以铁骑山庄的人马在胡夏国走动,西域各国的人都要卖他们这个面子,并不为难。
    更何况陇右富裕,萧无名又慷慨,每年各地送出去的礼物不知有多少,人人都爱这个粗豪的汉子,以和他结交为荣,不是一般武人能比的。
    肃王自然没有这样的背景,据说这个从不见人的肃王还是个傻子,肃王府一应事情都有肃王妃和肃王身边的心腹魏坤处理,由于肃州地方地广人稀,也没那么多纷争,倒是最适合这样的藩王,也没出过什么事。
    不过,新来的肃王妃却是个厉害的。
    正因为肃州萧条,对肃王府的供养也就没有那么及时,藩王的待遇要看藩地的情况,肃州官员自己都穷巴巴的,还如何去孝敬别人?肃王妃看着坐吃山空的日子即将到来,又不愿辞退肃王府里的人手或去向京中哭穷,便只能想着开源节流。
    节流,当然就是省吃俭用,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开源,便是想着能从哪个门路来钱。
    肃州不像秦州,有大量良田封赐给藩王,这地方土地并不肥沃,可以种植的粮食有限,但是瓜果却可以大量成熟。
    苦闷的是,瓜果易熟也易坏,售不出太远,当地瓜果过剩,靠这个也不是什么得利的生意。
    刘未为了儿子能好好生存,自然也是煞费苦心,赐给肃王府的不是瓜田果园,而是大片的牧场。
    肃州产一种十分优良的马种,体格高大,身体结构匀称紧凑,大眸明亮,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之感,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在代国几乎是一马难求。
    这种马原本是天山下一种野马品种,当年萧家建议将此马套回大量留种繁育,以供骑兵之用,在高祖同意之后,代国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甚至许多士卒的性命带回野马的种马,经过几代繁育,始有这种名马出现在肃州。
    更重要的是,这种马身体强健很难生病,又能适应各种环境,母马还十分能产奶,几乎是没有一匹不是宝贝。
    代国历代君主都在肃州和河曲地区大量放牧这种马匹,并设立官办的牧场,其中百分之四十的牧场是国家的,用以向军中输出良马,而百分之六十都是帝王私有的,负责赐给功臣良将、充盈内库等等。
    如今赐给肃王的,就是这些私有的牧场,大约每年能培育可供战用的良马两三千匹。
    若是寻常妇人,得了这么一大片牧场,肃王府中又开销巨大,恐怕就要做起马匹生意,经营牧场。
    然而肃王妃却不是普通妇人,她敏锐的看出了如今代国商队对护卫的需求,又因为先帝派给肃王府的卫队都是禁卫中精锐的骑兵,便打起了自己培养骑兵护卫的主意。
    只要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身后又有藩王的身份,行走西域经商便不必求人,即使自己不经商,有这么一支骑兵在手里,商人们也会纷纷求她入股,她只要坐在府里获利即可。
    最主要的是,她和魏坤都对正在崛起的胡夏忧心忡忡,这几年突然出现的大量马贼让他们觉得其中绝不简单。
    听闻胡夏国也不太平,老国王生了九个儿子,这上位的小王摩尔罕只是第六子,前面还有王妃所生的三个儿子,都是新王的兄长。
    新王的兄弟们虽然在国中都被委以重任,往西继续征战西域各国,但优厚的待遇之下,这些亲王对弟弟坐上这个位子却很不满,一直有不恭之举。
    她虽然只是女人,但在府中各种宅斗都看遍了,王位争斗大抵也是人的争斗,不会有太多差别,这新王虽然放了兵权给兄长们,可一直遏制住他们财政的来源,让他们只能打仗没钱养兵,西域各国又并不富裕,即使破国,得到的战利品也不够长期养兵的,他们的人马一直不多,而且一应供应全靠国家,哪怕为了能够吃喝养家,这些亲王的将士们也不会违抗新王的命令,这胡夏新王的手段,可见一斑。
    然而这些亲王就会乖乖地等着新王卡住他们的财政,不给他们任何出头的机会吗?这些让胡夏新王都头疼的马贼,真的就是突然出现的贼寇之流?
    也未免太巧合了。
    要知道马贼骚扰之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代国的商队,来往通商所有的队伍都对这些马贼产生忌惮。胡夏历来富裕,靠的就是占据东西经商的要道和沿途城镇,一旦商人不来了,胡夏的国势也要减退。
    更何况,年年打仗,要花费的军费数字也极为巨大,向西扩张说是为了扩张疆土,其实都是在以战养战而已。
    肃王妃和魏坤觉得胡夏国内的局势不稳,所以才想要用肃王府的骑兵建立一支强大的人马,在西域一条路线上长期来往,一是为代国打探胡夏的情况,知己知彼,好作为代国的耳目,二也是为了长期发展。
    肃州富不富裕,不在藩王经营如何,而在商道繁荣与否,只有胡夏的新王摒弃对代国的成见,不再诸多刁难代国商人,又忌惮代国的武力,才会重新回复昔日西域商道上的繁华。
    只有商人富了、西域富了、肃州富了,两国都尝到交好的好处,才不会产生矛盾和争端。
    肃王妃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知是不是怕引起更大的麻烦,胡夏那些“马贼”都没有去碰这背后站着庞大帝国的肃王府队伍,肃王妃派出去的骑兵非常顺利的护送着短途的商人返回了肃州,过程顺利的几乎让这些已经受尽刁难和折磨的商人们都不敢相信。
    肃王府尝试着派出的护卫队伍从胡夏回返,带来了丰厚利润和商人们的信任的同时,也带回来了不少消息。
    胡夏国内形势比代国还要复杂。
    老国王太能生,子嗣又多又杂,活下来的儿子是九个,死掉的儿子还不知道有多少,仅公主就有二十多个。
    这新王据说只是一个宫奴的儿子,虽然这宫奴曾经是西域姑墨国的公主。
    当年代国和胡夏争夺西域疆土的时候,恵帝时期,姑墨国作为夹在两国之间的国家被一朝灭国,先是被代国吞并,后来又因为代国无力管辖这么远的边境,放弃了这处并不富裕的领土,姑墨国慢慢并入了胡夏国境。
    这位战败国的公主便是如此没入胡夏宫中的。
    然而这位公主在长期颠沛流离的过程中锻炼出了极为圆滑的手段和刚强的心性,在老王的宫廷中凭借美貌和智慧一步步爬到仅为王妃之下的“大夫人”份位,又得到不少西域战败旧国贵族们的支持,才将原本就极受老王宠爱的儿子送上了王位。
    这位“王太夫人”自然有极厉害的手腕,而她和他的儿子,正是胡夏吞并西域后各方旧势力的代表,所以新王上位后面临的众多威胁里,最困难的就是来自于胡夏本国贵族们的质疑和来自王妃一脉宗室贵族的刁难。
    如今王太夫人和王太妃并存,后宫里情况也特别复杂,理论上,应该是王太妃主持宫务,但王太夫人作为夏王的生母,也握有相当大的权柄,甚至有自己的卫队,两人在宫中关系势同水火,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肃王妃是为了打探消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