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第98章夺嫡?谋位?[3]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一种残酷的方式被揭开了虚伪的掩饰,赤/裸/裸地摆在了朝堂之上。
    刘未几乎是立刻就出现了目眩头晕的情况,全靠着毅力苦苦支撑,他冷眼望去,只见朝中大半官员都双目有神地盯着刘祁和刘凌,就像是发现了猎物的鹰隼,又像是等候着奇货可居的商人。
    即使最中立的官员,在听闻储君之事后,都表现出了和以往不一样的热情。太子之位毕竟是国家大事,即使是忠臣良将,也希望国家能够完成平稳的过渡,而不是争得血流成河。
    刘未知道,这件事已经是避无可避了。
    什么选妃立后,什么子嗣不丰,都是在逼着他早日做出决定!
    “选妃之事可以暂议,立储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确定的。”刘未冷着脸说道:“众位大臣有心思讨论立储的事情,不如先解决关中今年大旱的事情。已经有数州的刺史上奏希望朕能够减免百姓今年的赋税了,众位如何看待?”
    他想转移众人的注意,先将这件事按下,可方党却不愿意如他的愿。
    “陛下,先是泰山地动,而后是关中大旱,这就是上天的示警!无论是泰山还是关中,自古都是国家的象征,只要陛下早日立储……”
    “朕还没死呢!”刘未气急地打断了御史大夫的话。“你就已经想着泰山崩了是不是!”
    御史大夫咬着牙,硬着头皮继续说:“陛下应当以社稷为重!”
    “你们也是这样的意思?”
    刘未铁青着脸,望着殿下的众臣。
    “陛下,立储是国之大事,也是陛下的家事,照理说,臣等不应该咄咄逼人……”
    一直作为中立派的太常寺卿叹了口气,缓缓站了出来。
    他是刘未的表兄,其母乃是大长公主,刘甘的姐姐,一直得到刘未的信任,就连刘未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突然站出来支持朝中想要立储的一方。
    只听得他斟酌片刻后,继续说道:“但陛下,自今年开春以后的近一年时间里,您已经罢朝了七次,头风发作了三十余次,平均每个月要发作三回以上。太医局的太医们都说您必须要静养,在这种情况下,臣认为您最好先确定储君,在您养病期间也可以代为监国,以免疏忽了重要的国事。”
    “你居然敢刺探内廷!”
    刘未怒形于色。
    “陛下,非臣刺探内廷,而是太医局归属太常寺所管,每月的医案都会送呈太常寺核对,臣想忽视都难啊!”
    太常寺卿面露委屈之色。
    “陛下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哪怕为了保重自己的身体,也应该放下重担……”
    不要再揽权了!
    一时间,刘未最耿耿于怀的事直接被太常寺卿扯破摔在众臣面前,这句话一说,原本还站在观望态度的大臣们也纷纷求刘未立刻慎重考虑,最好提早先让二皇子和三皇子学着理政,直让刘未额上青筋直冒,恨不得拖出去几个杖死。
    老三无依无靠,刚刚开始扶植起来的沈国公府和薛棣之流还不成气候,这个时候把刘凌丢入六部,无异于送羊入虎口。宫外可不像宫内,还有重重护卫,他们伸不进手去!
    “今日天色已晚,这件事明日再议!”
    刘未只能打出缓兵之计。“再说,自入秋之后,朕的头风已经好了许多,想来今年冬天不会再犯。这病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何至于让诸位爱卿当做不治之症?趁着还有些时间,我们先把关中大旱之事讨论了吧!”
    方孝庭等人还欲步步紧逼,无奈刘未装聋作哑,任凭下面各种反对支持之声大作,咬死了就要听关中大旱的事情。
    可想而知,这时候哪有几个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什么旱情赈灾也就草草带过几句言语,就已经到了下朝的时间。
    刘未几乎是像是热火烧身一般迫不及待地就退了朝,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刘凌和刘祁的方向,也没有让身边的舍人吩咐他们今日的功课,显然刚刚百官逼着立储之事,已经让他生出了慌乱和不安。
    散了朝,刘祁被方孝庭喊了过去,刘凌站在原地观望了一会儿,见二哥对着方孝庭连连点头,脸上俱是欢喜之色,心中忍不住一叹。
    就像大哥和二哥忽然就水火不容一般,只要自己对那个位子还有野心,他与二哥昔日的感情,恐怕就要慢慢被残忍的耗尽了。
    如果是之前,也许他还会痛惜这样的局面,但到了现在,在知道了代国已经危机四伏、罪魁祸首有可能是以方家为首的各地阀门之后,刘凌已经生出了无比的斗志,绝不会让二哥登上那个位子。
    通往那个位子的道路,对于自己来说,虽然可能犹如是刀山火海一般艰难,对二哥却像是唾手可得。
    但一旦二哥真坐上了那个位置,恐怕就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为了那个位置,自己必定要和方家死争到底,这便是父皇想看到的局面。
    如果二哥有先帝的决断和狠辣,硬得下心肠血洗自己的至亲,剪除方家的羽翼,那么恐怕不必自己想争什么,父皇就会将那个位子给他。
    可他和父皇都明白,二哥并不是这样性格的人。
    那他就只能沦为傀儡,任人摆布。
    他不会让二哥走到那一步。
    赌上一切,哪怕作为父皇的棋子,他也不会就这么认输。
    他活,他赢,他的兄弟,冷宫的太妃,都能活。
    他输,二哥赢,在方党的野心下,他和大哥必死,冷宫里的太妃们恐怕也不得善终。
    他输不起,也不能输。
    ***
    宫中,内医院。
    内医院是太医局在皇宫中的医疗之所,由八位太医轮流当值,其他太医可能还回去惠民局、御药局等下辖的部门当值,但太医令每日不得少于八个时辰在内医院内。
    能在这里当值的,无一不是太医局中出类拔萃之辈,或有起死回生之能,或有妙手回春之力,哪怕是在太医身边辅助的一个普通医官,在宫外恐怕都是大名鼎鼎的良医。
    所以每个医者都以能进内医院为荣,内医院简直就是医者们的圣地,因为孟太医好静,每日里内医院里都是安安静静的。
    可今日的太医院,就像是一锅热油里滴进了一滴水一般,彻底沸腾了起来。
    为的,还是最近太医局里的话题人物——李明东。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每日的平安脉,居然让李明东去诊了?”一直负责为皇帝诊平安脉的陈太医简直胡子都要气飞了。
    “他何德何能!”
    “没办法,谁让陛下看上他那些歪门邪道了呢?许是新面孔,陛下也正新鲜着,过一阵子就好了吧。”
    何太医安抚着明显动了肝怒的陈太医。
    “说起来,太医令已经很久没被皇帝单独召过了。”一位医官看了看在内室中批阅医案的孟顺之,小声地讨论着:“自从袁贵妃死后,太医令除了整理医案,就是为皇子们诊病,这可不太妙啊……”
    难道孟太医失宠了?
    “算了吧,孟太医这大半辈子几经起落,早就练得宠辱不惊,你真是杞人忧天,没见到孟太医自己都没急吗?再看看陈太医,就差没有下□□死李明东了。”
    另一位医官笑着打趣。
    “说实话,我也见不得他那小人得志的样子,前些日子他还冒犯了太医令,也不知道太医令大人为什么那么忍着他……”
    年轻的医官撇了撇嘴。
    “也是出了鬼,合该他鸿运当头,继而连三的交好运!”
    “嘘,别说了,李太医回来了。”
    一个医官眼尖,赶紧打断了他们的话。
    李明东替皇帝诊完了平安脉,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得意洋洋,或是出言挤兑一直敌视他的陈太医几句,但今日却十分奇怪,他不但没有显现出什么敌视的样子,一回到内医院,反而满脸慎重地先对诸位太医行过了礼,才不紧不慢地进了内医院的书库,去翻看书库中的各种药典。
    “咦,这小子今日转性了?难道去了陛下身边,知道伺候陛下不是什么好差事了吧?”
    何太医摸了摸胡子,诧异道。
    “我看,恐怕是在陛下身边受了训斥。他那一套用在皇子身上还好,用在陛下身上,就是自寻死路!”
    陈太医幸灾乐祸地说着:“也该他长长心,灭灭那股子跋扈的气势了!”
    因为李明东去了书库,几位太医议论的声音不免大了些,在内室中的孟太医听到了几句,手上的毛笔顿了顿。
    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怕是被皇帝训斥了,也断没有突然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
    除非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不敢再生出一点波折。
    究竟是什么事?
    难道和皇帝召他诊脉有关?
    孟太医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书库的方向,悄悄吩咐了身边伺候的医官几句。
    ***
    半夜,御药局中。
    满脸疲惫之色的李明东握着一纸书页,不停地喃喃自语。
    这地方是太医们试验药性的地方,养着专门的兔子和猪用以喂药,每个太医都有自己的一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传之秘,并不希望其他人能够知道。
    用药前必须先经过三轮试药的方法,还是杏林世家张家的规矩,如今所有医者在用新药新方之前,都会用这些动物做试验。
    御药局也有御药局自己的规矩,所有试药的房子和残药都必须销毁,太医们仅着中衣入内,在御药局中换上专门的衣衫,出门之前也要脱到只剩中衣,再由专门的宫人查验没有夹带出药物,这才能够出去。
    这是为了防止有医官倒卖药材,或挪用御药局中的御药以作他用。整个御药局被管理的滴水不漏,即使是孟太医想要给张太妃开些药,也得假借刘凌生病的由头。
    而现在,李明东已经在御药局待了有一个多时辰了,看样子大有熬夜不出的态势,实在是令人生疑。
    只见他不停的在药柜之间穿梭,偶尔取出一味和另一味研磨成粉,而后让兔子吸入,最后总是不住地摇头顿足。
    “丹砂、雄黄、白矾、慈石……”
    一声带着冷意的声音从药柜后出现。
    喝!
    “谁!”
    李明东骇然地猛退了几步。
    “我已经在这里看了你一夜了。”
    孟太医无声无息地显出了身形,皱着眉头。
    “你在配五石散?”
    他看着李明东的表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应该说,你在尝试着改良五石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