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曹植(下)[3]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br>《白鹤赋》
    嗟皓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馀光。狭单巢于弱条兮,惧冲风之难当。无沙棠之逸志兮,欣六翮之不伤。承邂逅之侥幸兮,得接翼于鸾凰。同毛衣之气类兮,信休息之同行。痛美会之中绝兮,遘严灾而逢殃。共太息而祗惧兮,抑吞声而不扬。伤本规之违忤,怅离群而独处。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冀大纲之难结,得奋翅而远游。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未流。
    《鹦鹉赋》
    美洲中之令鸟,越众类之殊名。感阳和而振翼,遁太阴以存形。遇旅人之严网,殊[残]六翮之无遗。身絓[挂]滞于重,孤雌鸣而独归。岂予身之足惜,怜众雏之未飞。分靡躯以润镬,何全济之敢希。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怨身轻而施重,恐往惠之中亏。常戢心以怀惧,虽处安其若危。永哀鸣其报德,庶终来而不疲。
    《离缴雁赋》
    余游于武陵[玄武陂]中,有雁离缴,不能复飞,顾命舟人追而得之,故怜而赋焉。怜孤雁之偏特[兮],情惆焉而内伤。寻淑类之殊异兮,禀上天之休祥。含中和之纯气[兮],赴四节而征行。远玄冬于南裔兮,避炎夏于朔方。白露凄以飞〔扬]兮,秋风发乎西商。感节运之复至兮,假魏道而翱翔。接羽翮以南北兮,情逸豫而永康。望范氏之发机兮,播纤缴以凌云。挂微躯之轻翼兮,忽颓落而离群。旅朋惊而鸣逝兮,徒矫首而莫闻。甘充君之下厨,膏函牛之鼎镬。蒙生余之顾覆,何思施之隆博!于是纵躯归[委]命,无虑无求;饥食稻梁,渴饮清流。
    《鹖赋》
    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遂赋之焉。美遐圻之伟鸟,生太行之岩阻。体贞刚之烈性,亮金[乾]德之所辅。戴毛角之双立,扬玄黄之劲羽。其沉陨而重辱,有节侠[士]之仪矩。降居檀泽,高处保岑。游不同岭,栖必异林。若有翻雄骇逝,孤雌惊翔,则长鸣挑敌,鼓翼专场。逾高越壑,双不[战]只僵,阶侍斯珥,俯耀文墀;成武官之首饰,增庭燎之高[光]辉。
    《鹞雀赋》
    鹞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啖,实不足饱。”鹞得雀,初不敢语。“顷来轗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营:“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怛惋。当死毙雀,头如果蒜。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藂(艹农)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言雀者但食牛矢中豆,马矢中粟。]
    《蝉赋》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刑[形]。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蝙蝠赋》
    吁何奸气,生兹蝙蝠。形殊性诡,每变常式。行不由足,飞不假翼。明伏暗动,[□□□□。]尽似鼠形,谓鸟不似,二足为毛,飞而含齿。巢不哺鷇,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陆,上不冯木。
    《迁都赋》
    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览乾元之兆域兮,本人物乎上世。纷混沌而未分,与禽兽乎无别。椓蠡□而食蔬,摭皮毛以自蔽。
    曹植的诗,既有写景又有壮志,文笔优美,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三曹"
    曹植墓
    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聊城市东阿县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80公顷,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
    曹植(公元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曹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步诗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曹植的“七步诗”
    李存章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