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陶渊明(下)[3]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陶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