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婉约派[4]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可见他的思想和性格。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晏几道艺术特色:
    1晏几道《小山词》里的作品,一洗《珠玉词》那种雍容典雅的气度,形成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情调。但他仅停留在对以往歌舞爱情的追怀思念之中,是一种情绪性的感伤,且较重修饰之美,又多了一层美感的间隔和点缀。
    2工于言情是《小山词》的特色,但往往局限于爱情的回忆,尤其是对相见无缘的萍、莲、鸿、云四位歌女的苦恋,处处流露出惆怅伤感的情调。
    3《小山词》常借梦境抒情,在缥缈幽微的梦境里,捕捉那更深、更细、更微妙的心灵颤动。
    4《小山词》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式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衬的手法,造语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不过,这也使《小山词》的题材内容十分狭窄,大部分作品均未离恋情相思与别恨离愁的范围。
    5晏几道善于吸取慢词的艺术经验运用于令词创作,言情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
    6《小山词》还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今河南汲县)。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如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辞藻工丽,即景抒情,写自己爱情上的失意‘断肠‘。特别是结尾处接连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烟草、风絮、梅雨,形象新颖鲜明,当时即以‘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而脍炙人口,以致有‘贺梅子‘之称(《竹坡诗话》)。他如〔踏莎行〕、〔石州慢〕、〔生查子〕等等,都是辞美而情深的婉约佳篇,足见作者是北宋传统词家的庞大阵营之后劲。
    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他的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由于题材内容有所突破,这类词的风格也大不同于从《花间》到北宋末的柔婉之调,显得豪放劲朗,慷慨悲壮。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抒写自己政治感慨的〔六州歌头〕:‘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此外托意吊古的〔水调歌头〕、直抒胸臆的〔诉衷情〕、〔念良游〕等,都可以看出以功业自许的志士牢落无成的悲哀。这些作品,显然受了苏轼的影响,而隐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诸家。再有,他的某些词虽写传统题材,但思想内容却有所突破。如〔捣练子〕五首,写征妇的相思,这虽是唐人写得烂熟的题材,但他却能别开生面,从挖掘思妇的内心世界入手,如‘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思妇为思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不能入睡,只好用捣衣来消磨漫漫长夜,愈发显得哀痛入骨,令人同情。这些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兵役之苦,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贺铸词于思想境界有所开拓,风格多样,富于语言美与音律美,无愧为北宋大家。
    贺铸诗为词名所掩,其实也有相当成就。他7岁学诗,至元□三年,三十年间已逾五、六千首。经过不断删汰,自编《庆湖遗老诗集》时只存9卷。可见其写作之勤和数量之巨,远过于词。他曾自述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20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贺铸的词,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3卷,并称‘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另又有《东山乐府别集》之称。今存者名《东山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又有涉园影宋金元明本续刊本及《□村丛书》本。《□村丛书》本并收入残宋本《东山词》1卷、《贺方回词》2卷、《东山词补》1卷。
    婉约派词四首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