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唐宋名词赏析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精选》)
    李白:菩萨蛮
    张志和:渔歌子
    白居易:忆江南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李煜:虞美人
    李煜:浪淘沙
    李煜:相见欢
    李煜:乌夜啼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渔家傲
    柳永:蝶恋花
    柳永:雨霖铃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
    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
    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
    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
    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
    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
    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
    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
    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
    《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
    (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
    字,皆平韵。②谙(音安):熟悉。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
    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
    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
    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
    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
    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
    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
    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②
    水面上秤錘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
    北斗回南面,④
    休即未能休,⑤
    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⑤即:同“则”。
    【品评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錘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