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猎手》四大文明古国[2]

花都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颜阿骨打反辽。1115年金。1,与北宋联合夹攻辽1125年灭辽。;2,南下攻宋1127年灭北宋;3,金侵略南宋。
    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
    南宋1127年赵构都临安。政权特点:1,抗金派(岳飞、韩世忠)与投降派(宋高宗、秦桧)矛盾尖锐;2,南宋屈辱退让,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约)内容:南宋对金称臣,把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划归金统治,并送给金岁币。
    南方经济的发展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推广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棉纺织业逐步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造船术有了明显进步:上有指南针。主要海港: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阿拉伯人来中国。贸易范围:东到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
    1206年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都大都元;1276年元朝统一全国。推行:1行省制度对全国各地实行行政管理;2,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3,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分化政策各族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原来的西夏人)—“汉人”—“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棉花种植扩展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和工具。
    活字印刷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
    指南针和火药战国时期司南。北宋罗盘针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用在军事上北宋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火药、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对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沈括北宋“十二气历”,800多年后,英国才有类似历法。《梦溪笔谈》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最北—西伯利亚,最南—西沙群岛。
    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编年史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元曲关汉卿
    《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忭河
    七、明、清
    明朝1369年朱元璋都应天1,加强君主专制(废宰相,权分六部);2,实行特务统治(锦衣卫、东厂、西厂)八股取士(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明成祖朱隶迁都北京紫禁城—皇城—宫城。农业:1,水稻产量提高;2,引进新的农作物(玉米、马铃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苏州、杭州)丝织业机户—早期资本家;机工—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449年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土木之变”。俺答汗呼和浩特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努尔哈赤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创立八旗制度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1405—1433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明朝中期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东南沿海。
    明末农民战争28年陕北出发李自成、张献忠。“均田免粮。建立大顺政权。
    清军入关皇太极女真族名为满族36国号为清44入关占领北京
    清朝
    军机处雍正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字狱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压制反清思想。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96年打败葛尔丹于昭莫多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新疆天山南路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尼布楚条约》康熙雅克萨作用:1,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李时珍《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黄宗羲明末清初尖锐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
    王夫之唯物主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古埃及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见该书第页。
    早王朝时期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及祭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到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