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华君》第二十三章变故

紫华君最新章节目录
   “平叛?”易洛懊恼地捶了一下手几,“易庭叛乱的消息都没有传到宛城!朕下的哪门子诏?你也说军心不稳了,就不怕朕的诏书一下,立即被当成是欲加之罪?”
    “不会的!”白初宜很平静地回答,从袖中取了一份帛书给他。
    “这是什么?”易洛诧异地接过帛书,那素帛并非上品,字迹也很粗糙,内容却是他方才命沐清念的那份檄文。
    白初宜苦笑:“反正檄文已经发出,早点就早点吧!”
    易洛恍然,自嘲地一笑,道:“朕倒忘了还有这么个简单的法子!”
    情况有变,他竟在大惊之下忘了最简单的应变方法。
    白初宜扬眉:“简单?臣让韩元等先行在宛城周边散布此檄文,请王速决。”
    ——即使是栽赃,也是宁被人知,莫被人见。想成功,比欲加之罪困难得多。他居然说简单?
    易洛微哂,轻轻点头。沐清看她转身离开,刚想开口,却被易洛不经意地摆手阻止:“等会儿再说!”
    不多会儿,白初宜便走了进来,还领着韩望与袁俊等人一行。
    “臣御下有失,请王降罪!”白初宜行礼后并未起身,再次低头请罪,韩望与袁俊同时一愣。
    沐清愕然,不解她怎么这样说话。
    “事涉叛逆,换了别人,一句‘御下有失’是绝对说不过去的!”易洛却神色清冷地嘲讽了一句,“也就你紫华君敢如此轻描淡写!”
    韩望与袁俊同时惊出一身冷汗,跪在白初宜身后,不敢动弹一下。
    近来军中的情况,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东岚鼓励世家子弟从军,军中队率以上的将领也多是世家子弟,这些天,他们的心腹亲信多少都透露了一点家书的内容,多被他们或安抚或训斥地驳了回去。若是易洛不在,他们肯定要报给白初宜,但是,一来,白初宜忙于布置平叛与对付陈国;二来,易庭到底反没反,谁也不清楚;三来,易洛也频频出入,他们实在不敢随意报告牵涉叛逆的事情。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易洛素来严厉,对叛逆更是从不容情,手段酷烈。——当年滨海一役,安陆降将复叛,以至易洛与白初宜以及东岚主帅被困苏淮郡城。脱困后,易洛下令,此将不死,东岚再不受降,并强行驱逐之前俘虏的三万安陆军士。反攻时,易洛说到做到,连克三城,均是尽戮安陆守军。——没有人敢保证,易洛会原谅他们家人的背叛。
    在门槛外行礼的副将、校尉闻言,均是脸色大变,诚惶诚恐之余,更是不敢抬头。
    易洛抖了抖手里的帛书,冷笑:“御下之事,朕也无心计较,朕现在好奇的是,诸位家中的消息可比易庭的檄文快了不少!”
    ——易庭殿下当真叛了!
    收到类似家书的人不由感到了绝望——本是心存侥幸,倘若无此事,大可一笑置之,现在却是反叛实证了。
    “朕方才对宛城令言;‘一个大家族有几个不合时宜之人也难免!’但是,宛城令将辞涉叛逆的家书呈给了朕。对于诸卿,朕似乎说不出这样的话!”易洛敛起笑容,语气稍缓,但言语依旧严厉,“人非圣贤,更何况,即便是圣贤,也未必无错。朕现在尚念及诸卿皆非圣贤,亦没有参与叛逆。一点私心,一点犹豫,尚不算大错,否则,也就不必再见尔等了!”
    一片寂静。
    易洛的目光如刀,虽未见血,只是锋锐寒芒便足以令心防失守,但是,在有人再无法忍受,准备开口前,他却话锋一转,语气淡漠地道:“朕知道,东岚军中,一功一赏。看卿等腰间的勋扣便知,卿等均是沙场九死余生,方得今日之位。朕敬诸位的功勋,亦敬诸位的同袍,不以密探之事为证,不以刀笔刑讯相加,朕亲自问卿等是否忠诚。今日之后,朕不会再问,诸般事宜,东岚皆有律可循。”
    这话的意思太明白了,连白初宜都诧异地抬眼看了他一眼,显然十分意外。
    “……臣罪无可赦!”终于有人开口,诚惶诚恐地请罪,颤抖的话音显出内心的紧张不安。
    易洛将手里的帛书放下,神色依旧冷漠,对那人说的话却很是温和:“朕今日只是询问,不会加罪,卿等也不必请罪。”
    “臣罪无可赦!”这一次不再是一个人的声音。
    易洛不由扬眉,淡淡地反问:“罪无可赦?卿等一再请罪,可是已经不忠?”
    这话就有些刁难的意思,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再说话。白初宜轻皱眉头,抬眼看了易洛一眼,叩首言道:“王上明鉴,臣愿以性命担保,属下诸将决无不忠之心,然,王上先前亦言人非圣贤,诸将为私心所蔽,行事确有不妥,请王宽恕!”
    “请王宽恕!”所有人跟着叩首请求。
    沐清低下头,目光流转,掩去眼中嘲讽的笑意。——这两人一唱一和,分明堵死了那些人的退路,却还让那些人感恩戴德!
    “行事不妥而已,本不必问罪,何来宽恕?”易洛说得轻松,接着,他用方才对陈延的回答,结束了这次晋见:“朕知道卿等的忠心,不会忘的,处置时自有考量!除了紫华君,诸卿都退下吧!如今,朕的安危可全系于卿等之手!”
    “臣等万死,定护吾王周全!”韩望用力叩头,代所有人做出保证。——谁让他带来的属下明显比袁俊多?意义不言而喻。即使他自己并非世家出身,也没有家人涉入叛逆,但是,身负王驾所在的安全,如此情况,他不可能毫无责任。
    等韩望等人退下,易洛起身走到白初宜身前,站定后,直截了当地问了一句:“紫华君打算如何平叛?”
    白初宜挺直腰,依旧跪着,目光投向前方,很简单地回答:“立刻出发,速战速决。”
    “有把握吗?”易洛伸手示意她站起。
    白初宜站起身,看了他一眼,点头,紧跟着又摇头:“朕有把握平叛,却不敢保证王的安全。”
    “因为这个变故?”易洛轻笑。
    白初宜并不否认:“是的!王可有把握吗?”
    易洛摇头:“朕也不可能掌握一切。”
    白初宜看着他,目光冷冽,令易洛苦笑:“咱们扯平了!紫华君,朕才即位,你认为朕有什么本事操纵一切?朕只是……连嫡子身份都不被承认的王长子而已!在你收回所有支持后,朕有什么本事在易庭身边多做布置?”
    白初宜沉吟了一会儿,默然点头,随即连礼都没有行,转身便走。易洛一言不发地看着,缓缓地退后,坐回原位。
    扯平?
    既然他已怀疑难她的忠诚,她怀疑他布局至斯也不能算过分。
    只此一句,她恐怕已经了然。
    他既然如此说了,又有什么资格质疑她的失礼?
    易洛忽然有些恐惧——君臣之分下,他们之间仅存的那点联系竟变得如此脆弱!
    或许,他们之间的那份信任本身就太过单薄了!
    单独仅存的信任本就如无根浮萍!
    ***
    “王对这次的变故是否已有想法?”沐清见易洛有些失神,心中微惊,不安地开口,试探地想转移话题。
    易洛没有立刻回答,但是,他也回过神认真地思索了一下,才对沐清道:“排除其它的可能,我大概能猜到是怎么回事!”说到这儿,他便浅笑着摇头,看着沐清,无意再说。
    沐清皱着眉思索,最后不太肯定地说了一个人:“可是易诤殿下?”
    算来算去,会做又能做出这件事的只有易诤。
    易洛不由挑眉轻笑:“很奇怪吗?”
    沐清本来想点头,但是,随即又愣住了——易诤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易庭的追随者,但是,围困白王府的举动与后来易庭的反应,似乎已经说明他并非那么单纯!
    “有点,但是,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沐清很坦白地回答。
    易洛展开白初宜送来的帛书,再次默读那篇檄文,沐清迟疑地等着,好一会儿,才听他轻叹着道:“恐怕连她自己都忘了,多年前,就是她提醒我,单纯而莽撞的人在宫廷中,不是死就是疯,绝对不可能活得开心滋润!连她都忘了啊!”
    沐清凛然,却不敢再开口。
    *****
    尽管易洛让他们先离开,但是,韩望与袁俊在门口一眼就看到周淳与陈延,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十分默契地命属下离开,自己却在县衙外站住。
    “韩将军!袁将军!”如此明显的表现,周淳与陈延不能不上前打招呼。
    韩望不擅言辞,看了袁俊一眼便沉默地看着两人。袁俊微微一笑,对周淳轻轻颌首,目光一转便盯着陈延不放,语气温和地道:“陈大人忠心可嘉,虽是文武殊途,末将仍然得说一声佩服!”
    陈延被他那一声“末将”吓得不轻。文武有别,不互辖制,但是,同样都是正从十位上下共四十阶级别,县令是正七位上阶,统领是正三位上阶,怎么算了,袁俊都不可能在陈延面前用这种自称。
    袁俊这话说得阴阳怪气,陈延自然听得懂,只能苦笑:“二位将军,在下与你们不同,在下……唉!在下不敢稍有隐瞒啊!”
    韩望与袁俊同时一愣,正要说话,就听到白初宜清冷的声音:“宛城令!”
    “下官在!”陈延连忙转身对白初宜行礼,“君上有何吩咐?“
    白初宜步下县衙门的三层台阶,走到陈延面前,递给他一份帛书,淡淡地吩咐:“我的属下在宛城内外发现有人张贴这个东西,你派人立刻搜查,张贴之人下狱,张贴之物全部收缴!”
    陈延一边应承,一边下意识地打开帛书看了一眼,随即大惊失色,帛书更是滑落到地上。
    “君上……”陈延抬头看向白初宜,却见白初宜神色冷洌:“听明白我的话了吗?”
    陈延一个激灵,福至心灵,竟领会了她话中的意思,连连点头;“下官明白——搜查宛城内外,张贴之人下狱,张贴之物收缴!”他在“张贴”二字上着重用了语气。
    白初宜不动声音,只是轻轻点头,抬头看向韩望与袁俊:“你们俩怎么还在这儿?”
    “末将等惶恐不安!君上……”依旧是袁俊开口,但是,白初宜眸光一敛,沉静的脸色令他无法再说。两人默然跪下,周淳也有些恐惧跪下,只觉得白初宜随时会发作他们。
    白初宜却没有再看他们一眼,缓缓地走过他们身边,冷冷地扔下一句话:“你们的罪有本君在前面挡着!”
    几人再抬头时,只见白初宜已扬鞭纵马,绝尘而去。
    *****
    出了宛城的北门,白初宜狠狠地勒紧缰绳,马儿吃痛地扬起前蹄,梗着脖子嘶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