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华君》第三章故人

紫华君最新章节目录
   内史令是王的心腹,即使王命,也不会离开王驾所在的方圆一里。仅是如此的话,尚只能算是近臣,甚至是幸臣,可是,内史令还领着直秘监正印。下设通政、中御二司的直秘监不仅负责奏书、诏命的上传下达,还负责宫中人事,包括宫廷内卫的任命、调遣,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的职位肯定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典范。
    内史令萧漠从羽桓驾崩就开始等待王命。一般来说,新王即位的当天就会重新任命内史令,随后会给予前任内史令品阶至少相当的官职。只是,萧漠这个内史令直到新王即位的第三天,仍然顶着“现任”二字。
    即位的第三天,易洛仿佛是终于想到萧漠了。一个宫人将王命传达给萧漠——昌德宫晋见。
    昌德宫离雍和宫不远,却是一座冷宫——曾经幽禁王后沐雨的冷宫。
    走进积满灰尘的破败宫殿,萧漠异常的平静。穿过前殿,他看到正殿中负手而立的易洛,一身玄色王袍,背对门,正看着殿内的一幅楹联。
    “臣奉旨晋见,吾王万安!”萧漠依礼参拜,注意到殿内并非只有王一人。
    易洛转过身,冷淡地说了一句:“免礼,萧大人。”
    萧漠谢恩,随即听到一个温文尔雅的声音:
    “草民沐清参见内史令大人。”
    “不必多礼!”萧漠谨慎地回答,却因为那熟悉又陌生的姓氏而心念微动,有些明白易洛为何在此见他了。
    在宣读紫华君书写的那份诏书时,萧漠便开始做迎接今天的准备了——当年正是他强行从沐王后手中夺过大王子,命令宫卫将之押往昌德宫的。
    易洛从不是宽厚之人,在朝臣的风评中,行事阴狠毒辣是最常出现的字眼,萧漠对此相当清楚。
    萧漠保持恭敬垂首的姿态,即使感觉到王若有所思的目光,也始终没有动弹,直到那个温文尔雅的声音再次响起:“内史令大人还记得清吗?”
    清?沐清?沐……清!
    萧漠讶然抬头,看向站在王右手边的沐清。
    “沐公子!”萧漠终于将眼前温润如玉的公子与当年白王身后那个故作老成的男孩联系起来。
    “王,草民所言非虚吧?哪怕所有人都不记得草民了,内史令大人也一定记得!”沐清愉悦地笑言。
    易洛抬了一下唇角,便当笑过了,却也真正看了一眼萧漠,话语如刀:“朕该想到的,与白王有关的一切,对父王忠心耿耿的内史令又怎么会忘记呢?”
    萧漠坦然地承受了王的目光。
    他一直知道这位王恨着白王。
    一年前的事情更让他知道了,这位王对白王的恨意有多深。
    他从那时便担心这份恨意会让易洛步入歧途。他也将这份担心告诉了羽桓,可是,羽桓总是笑而不言。直到羽桓病重,再次言及储位时,羽桓才对他摇头叹息:“他也是白王的弟子!恨有多深,在意便有多重!白子风啊……白家人……”
    沐清笑容依旧,眼中却充满怀念:“怎么能忘?无论家人说了多少,我都忘不了跟着白王身边的日子!”
    易洛扬眉,萧漠却清晰地看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无奈。
    伸手按住表面已然斑驳的宝座扶手,易洛转头掩去自己的神色:“萧大人,朕打算仿圣朝旧制,立尚书台,将通政司从直秘监分出。而朕希望您继续担任内史令。”
    萧漠难掩一脸诧异之色。
    他设想过很多,就是没想到易洛会说这样一番话。
    易洛抚过扶手上的每一个刻痕,慢慢地说:“朕身边除了沐清没有可信之人,而沐清是要拜相的,内史令一职无人可当。”
    “王相信微臣?”萧漠无法不惊讶。
    “先王选了朕,而您对先王的忠心无可置疑!”易洛说得漠然,“朕会永远关闭昌德宫。”
    原来如此。萧漠懂了。
    “臣敬从王命。”萧漠答应,毕竟易洛已经给出承诺。
    “待紫华君回朝,朕会宣布此事。在那之前,请子静继续做好内史令的差使。”易洛改了称呼。萧漠,字子静。
    “是。”萧漠恭敬行礼。
    “你先退下吧!”
    偌大的昌德宫只剩下易洛与沐清。沐清陪着易洛走过宫内的每一间房,看着易洛将一扇扇殿门细心关上。两人都沉默着。直到他们绕回正殿,易洛将那扇沉重的乌木门合起,缓缓走下汉白玉台阶,沐清看到易洛忽然转身,盯着那扇殿门出神。
    “王?”
    “沐清,我一直说自己恨白王,到今天,我却亲自来关闭昌德宫。你说可不可笑?”易洛无奈地笑了,轻声问陪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沐清。
    沐清没有笑,缓缓走到他面前,很平静地说:“王,白王已经死了!”
    “我也这么对母亲说过!”易洛失笑,“是的!白王已经死了!母后也已经死了!我是东岚的王!我现在是王!”他笑得放肆。
    “是的!您现在是王!”沐清仍然没有笑,神色郑重,“您是东岚王,东岚是最重要的。”
    易洛收敛了笑容,眼神瞬间变得冷淡而犀利:“你想说什么?”
    沐清毫无畏惧:“失去紫华君对东岚意味着什么,您很清楚!”
    易洛忽然笑了:“子纯,紫华君已经宣誓效忠了!”子纯是沐清的字
    “你相信那份效忠?”沐清觉得不可思议——易洛在那样对待白初宜之后,居然认为一份誓言便足以约束她!
    “朕相信!”易洛转过身,往前殿行去,“子纯,她是白王的女儿。”
    “可是白王当年不是也走了吗?”沐清的反问一针见血。
    易洛的脚停顿了一下,随即便很肯定说:“可是,他一直是东岚的白王,即使他不在东岚!”
    沐清没有再反驳,沉默了一会儿才道:“王一点都不担心先王的旨意吗?”
    易洛讶然失笑:“子纯,你竟担心此事?若非考虑到东岚将拥有明河谷地,我怎么会立尚书台?”稍一思忖,他笑道:“不若你随朕去趟维谷吧!”
    “维谷?”
    “取明河谷地,最后一战必在维谷。”
    明河谷地是整个北方最肥沃的一块土地,却只有维谷一处险要可守之地,也是因为维谷的存在,明河谷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圣朝灭亡之后,还从无哪一个国家能够尽取明河谷地。
    易洛说得肯定,领命攻打维谷的江帆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紫华君在合原城颁下军令,兵分五路,取孟津、当城、淮阳、灵城、维谷,这五处取下,明河谷地也就尽在掌握了。
    江帆接到的军令是取维谷。东岚的军功奖赏丰厚,因此计算也尤为公正严格,江帆能从一介军士成为掌一营兵马的将军,自然有过人之处,但是,面对维谷,他却只觉无可奈何。
    维谷其实应该称为维谷关,但是,因为圣朝的维谷之战太有名,反而没人愿意多加一个字了。维谷的工事占据着明河谷地的制高点,背倚明河,群山环绕,更重要的是,建于圣朝中期的淮渠令明河谷地成了千里沃土,而淮渠始于维谷。没有维谷,整个明河谷地都毫无价值。从圣朝建立维谷的城防工事以来,就没有从外部攻下维谷的记录,维谷几经易主,但是每一次都是守将主动投诚所致。江帆不认为自己比历代名将高明,但是,这是军令,还与主帅的生死密切相关,江帆只能全力以赴。
    维谷现属于陈国,事实上,之前,整个明河谷地都是陈国的。守将钟皓并非什么奇才,但是,凭借维谷地利之势,硬是让江帆五天五夜毫无寸功。
    五天五夜,维谷内外血流成河。明知对方的意图,钟皓毫无顾忌地摆出缩头乌龟的架势,任江帆如何设计,就是不出战,江帆也只能强攻,他自己亲自披挂上阵。
    老天却似有意为难江帆,阴沉了四天之后,居然下起了大雨。这样的天气,进攻变得毫无意义,但是,江帆却不能下令停止。
    正当他心急如焚之时,却听大营方向传来鸣金收兵之声。
    “谁下的令?”江帆气急败坏,耳边却只听到众将士的欢呼声,他下意识地望去。中军大帐之上的江字旗也被一面紫色的旌旗取代。
    紫华君的旗帜是绣着银龙的紫色旌旗。
    那飞扬的紫旗上赫然是一条飞扬九天之姿的银龙。
    阵阵欢呼声排山倒海而来。
    君上到了!
    他失败了!
    江帆只觉得脑子里绷紧的那根弦在瞬间断了,整个人都僵了。若非身旁的军士扶了他一把,他当场就能趴倒在地上。
    “君上,末将无能,甘愿受罚!”一进中军帐,江帆便跪地请罪。
    “维谷本就是险要这地,当年圣帝便是在此阻遏叛军半数兵力,如今的维谷守将钟皓也确是良将,你也就不必自责了!”坐在首位的白初宜正在看地图,听到这句话,并不在意,淡淡地开口劝慰,同时示意部属起身。
    “可是末将打乱了君上的布局,若不能在三日后尽取明河谷地……”江帆却未站起,依旧跪在地上,心中极为自责——紫华君兵分五路,四路兵马皆完成了任务,只有他的一路被阻于维谷之前,进退不得,而距离先王的十日之限也只剩下三天了。
    白初宜抬头,唇边浮上轻浅的笑意:“慕朗、卫胤、岚真,哪一个不是用兵如神之人,不照样被圣帝座下的无名之将阻于维谷?还是江帆你自认为已经超越那三人了?”
    “末将惶恐!”江帆的自责因此而略有平复,“但是……”
    “再说还有三天,你认为本君拿不下维谷吗?”知道他将要说什么,初宜端出君上的威严,冷冷地质问,“起来吧!”
    “是!谢君上!”江帆不敢再多言,匆忙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白初宜静静地看着面前的地图,脑中飞快地思索应对之策,大帐内一片寂静,分列两侧的十多位将领都一言不发地默立着,不敢打扰主帅的思路。
    白初宜的目光一直停在地图上那个标着“维谷”二字的小圈上,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攻下维谷有多么不可能!可是,不说羽桓的诏命,只说现在除维谷,东岚已控制了明河谷地的其余地方,但是,不夺下维谷,便等于是前功尽弃,她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她不是不想从内部攻破,可是,钟皓是陈国国君的心腹爱将,又贵为国舅,一门显赫,绝对不可能归降,因此,可以说,她必须从外面攻进去才行!——这才是她真正需要缔造的神话!
    那就缔造一个!——白初宜下了决心。
    目光从维谷移开,白初宜冷冷地看过地图上一个个地名,最终落在了一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