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官场》第282章神洞古牌[2]

新版大官场最新章节目录
   么美好?好象只要国家搞市场经济,老百姓就一夜暴富,由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了。他们仗着自己话语的霸权,天天摇唇鼓舌地讲啊讲啊,讲得官员和老百姓昏了头,差不多就要喊市场经济万岁的程度了。可是,市场经济真的来了,结果是广大的产业工人失业下岗,儿子去卖若大力,女儿去当“三陪”。他们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计划经济幸福的大锅饭,永远是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中国与世界接轨了;先进技术接了轨,金融危机也接了轨。昔日的那些经济学家,开不出救世的妙方,一个个躲避到阴暗处猫了起来。这些大款、新贵的代言人,早就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群体,沦为一代富豪豢养的喉舌了。当然,靠着主子的赏钱,他们的女人不会去陪舞,他们的女儿也不会去坐台。只有这些陷于生活困境的人,还不得不用他们那一套混蛋理论来诠释着自己的贫穷和无奈。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沦为社会丑恶发生和存在的理论依据了。
    “将来,我们九龙岛建起五星级宾馆,也要提供这种服务的。”花儿提醒他说。
    “是啊,也许,还要准备一大批‘小姐’,为客人提供皮肉服务呢!”庾虎不知道是赞成花儿的说法,还是嘲笑花儿的说法。
    就在这时,花儿身边的手机响了。
    “让庾虎接电话!”他听到了丈母娘的声音。
    “妈,我是庾虎,什么事儿啊?”只要军红不在身边,他就改口叫“妈”。他一把夺过花儿手里的电话,连忙回应。他知道,丈母娘此时来电话,一定是有重要的事儿。
    “虎子,咱们九龙岛上,发现文物了!”丈母娘几乎是欢呼着告诉了他。
    “文物,什么文物?”
    “庾顺子带着保安巡逻时,在山洞里发现了九个楠木做的供神的牌位。”
    “牌位?”庾虎一下子没听明白,这牌位就是文物吗?
    “文物局的专家说,这九个牌位上的名字,就是北海龙王生的九个儿子的名字;怪不得这儿叫九龙岛呢?”
    除了这牌位,还发现了什么?”庾虎听到这儿,似乎并不满足。
    “牌位的下面,还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了碑文,听说是写了明朝时的事儿。”
    “妈,这太好了。我正愁九龙岛没有历史故事呢!那些文物,一定要让庾顺子好好看护。”
    “呵呵,那些文物,已经被市文物局收藏了。”丈母娘告诉他,“听说,他们要把这些东西放到博物馆去展览。”
    “好好好。放到滨海会展中心才好呢!那等于给咱们九龙岛做广告了。我和花儿马上回国!”说完了。庾虎高兴地一个蹦高,然后把手机还给了花儿。
    “妈,我们回去,你和爸爸需要带什么东西吗?”花儿接过手机,又与妈妈聊上了。
    “什么也别带。快回来吧!小蕊蕊哭着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呢!”
    站前夜总会是滨海娱乐场所国生意最火暴的,它的包厢一般都要提前预订。虽然它的节目庸俗,充满市井趣味,这并不妨碍它生意红火,更不妨碍坐在里头的男男女女一边磕瓜子一边喜笑颜开。浅薄的快乐像胡椒粉一样总是撒在某些人生活的面汤里。在一次战友聚会上,庾虎经人介绍认识了这儿的徐老板,一个三十多岁的胖子,颈根粗得要松开两粒衬衣扣子。他常常邀请庾虎去看节目。“赏脸赏脸,”每看到庾虎,他就呵呵笑着在他肩膀上拍拍,手指上露出一颗很大的钻戒。
    庾虎与花儿回国之后,先去蓟原看了爸爸、妈妈和蕊蕊,随后就赶回了滨海。
    “妈,你看文物局那些人,谁对咱们的文物最有研究?”庾虎回到滨海,并不着急看文物,却是先问起了专家的事儿。
    “我看,文化知识最好的,就是那个董老师。”李福伶随后告诉他,那个董老师对那些文物说了些什么。
    “那好。花儿,你给这个老头儿打电话,就说我要在站前夜总会见他。”庾虎吩咐说。
    “怎么发,你要让他为咱们写文章?”丈母娘问他。
    “是啊,以他的学识和名望,写了文章报纸一定会登;登了一定会有人看。”庾虎说了自己的打算,接着又告诉花儿,“喂,带上两万元现金。”
    “别带现金,带卡吧!”丈母娘不放心,“那个夜总会有提款机。”
    实际上,庾虎觉得找董老师这种文化人不应该去夜总会这种地方,应该去找个文雅幽静的咖啡厅谈这种事情。再说,他也不想再见到那个徐老板,他的俗不可耐和志得意满以及不断掏鼻孔以显示手指上钻戒那种市井暴发户嘴脸让他觉得恶心透顶。
    可是,这个夜总会,是商人谈生意的地方。他与这个老头儿见面,谈的不是什么文物、文化,而是一桩生意。他甩给他两万元,要他为九龙岛写一篇生趣盎然的文章,经此推崇九龙岛的文化价值。
    白衬衣、蓝领带,黄色夹克衫,一头白发。花儿一进夜总会,就发现了文物局那个董老师。
    花儿先上前打了招呼,接着,庾虎主动走上前去握手。
    “董老师,幸会幸会。”
    “庾老板,久仰久仰。”
    “九龙岛的文物,多亏董老师慧眼识珠。不然,这些珍贵的东西就会被埋没了。”庾虎直奔主题。
    “惭愧惭愧,可惜老朽晚到了一步,让那个石碑成了残存的东西,不然,整篇碑文读下来,一定可以见证九龙岛更多的历史风貌。”
    “董老师,你是说,那篇碑文,还有那九块牌位,果真有人史料价值?”庾虎想要掏掏他的底。
    “当然了。当年,用楠木做供神牌位的只能是皇家和宫廷;一般老百姓使用楠木是违法的,要杀头的。”
    “这么说,那九龙的牌位是皇家所赐?”
    “老朽以为是的。”董老师做出了肯定的答案,“你想,那万历皇帝派刘炳文率领水师北上抗倭,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沿途队伍行军的安全问题。那个时候,航海技术很落后;如果海上遇难,全军覆没的事儿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他就亲赐这位统帅九龙牌位让其沿途供奉,乞求龙太子保佑大军一路平安,顺利到达登州。我这么推测,是符合情理的。至于那石碑上的碑文,一定是刘炳文在九龙岛发现了什么事情,才登上小岛,将九龙牌位供奉在山顶的洞里。可惜,这碑文不全了。”
    “依董老师推测,刘帅的水师路过九龙岛,应该有些什么事情发生呢?”庾虎真想他能说出一些趣闻逸事来。
    可是,此时的董老师却缄口不语了。大概是怕自己的庆一出口,就难以收住吧!作为一名学者,就是想编,也要有点依据才行。目前,他还没有找到任何与九龙岛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果信口开河,难免会发生口误。
    “这……需要老朽再查查史料,或者去九龙岛附近去察看察看……考古嘛,就是要考察;未经考察的事儿,老朽不敢随便开口。”
    “董老师治学严谨,真令晚生敬佩!”庾虎抱了抱拳头,随后示意花儿掏出了那一沓子现金递过去。
    “董老师,这是两万元,我们庾总经理的一点儿心意。”“花儿递上那个厚厚的红包,“望董老师早日研究出成果来,让我们一睹董老师的文采。”
    “呵呵,这么重的礼,老朽怎么敢无功受禄?”董老师看到两万元,早已是心花怒放,但是,表面上还是显出了知识分子的矜持来。”
    “呵呵,权当是拨经董老师的研究经费了。”庾虎拍拍他的手,让他收下,“晚生虽然经商,也常常在报纸上拜读董老师的大作。那可真是文采飞扬,字字妙语啊!”
    “过奖过奖。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董老师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终于笑纳了那个红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