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容》二百七十七回:长策安邦国(上)[2]

九容最新章节目录
   下朝廷策划地方略里头,至关重要的就是山西的存亡和安危了,哀家虽然已然派出了御林军的统领海东青率领着御林军的
    山西支援先前派往山西的秦兰亭地门生吴大猷,可的巡抚李万山被袁震东攻击了下来,那么袁震东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利用自己的权谋将山西的民政和军事都拢到了自己地掌握之中,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费尽心机在山西所做的一切的策划定然都要白白地化作废纸,所以山西对于朝廷来说,眼下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能有失。哀家虽然想要亲自地去山西一趟,可是京师里头的这些事情如果不能处理完毕,就算哀家去了山西,可是宫闱之中地人和宫闱之外的人勾结作乱,到时候朝廷必然大乱,那么又会给袁震东派兵进入京师制造出一个极为好的借口,宫中如果真的出了什么大事,那么各路人马带兵勤王,这在于朝廷各处的督抚将军都是分内的事情,就算是哀家想要阻止袁震东挥兵进入京师也不可得,所以对于这样子的事情,爱机一定是不想让它发生的。所以宫中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解决,那么哀家也不能轻易的丢下宫中和朝廷,而奔赴山西,眼下哀家靠着冰凝郡主已然查出了宫中的那些宫闱之外的别有用人之人安插在宫中的太监头目,那么只要李国宝将军能够将这些太监都抓获在监狱里头,就算宫闱之外的那个主使之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宫闱之内掀起什么波浪来,那么哀家可以先将这件事请搁置下来,先行处理迫在眉睫的山西的诸般问题了。”
    冰凝听得我在话里头说明了她的功劳,便谦虚的对着我说道:“皇太后,冰凝的那些微末的功劳,怎么可以让皇太后挂齿呢,再说了这件事情也是皇太后的英明,方能够找出那个小太监来,后来才得以顺藤摸瓜的把一干牵扯在内的人物都给抓了过来,这其中如果真的要论功劳的话,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是皇太后了,在皇太后的圣明洞察之下,冰凝方才可以发觉宁寿宫的那个老宫女是被人勒死的,而并非是投入自杀的,这才证实了我的判断。这样子方才慢慢的得知了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之人的,皇太后,那个内务府的官吏叫马大为的应该如何处置呢。”
    我听得冰凝这么说,顿时想起了牵涉在这件案子里头的那个内务府的官吏马大为来,我对着冰凝说道:“马大为的事情我也是知道的,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秦兰亭大人先行把这个马大为扣押起来,等到李国宝都司处理了那些和宫中的大案有关联的那些太监和宫女之后,哀家就让你和李国宝将这个马大为带道哀家宫里头来,哀家想要好好的看看一个这个蛮声京师的人究竟对宫里头打的是什么主意。”
    冰凝立刻回答到:“是皇太后,我这就出去找秦兰亭大人,让秦兰亭大人将那个内务府的官吏马大为先行扣押起来,让后我会同秦兰亭大人,再将这个人提到皇太后面前来,让皇太后好好的问一问这个人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想要造反谋逆。”
    萧笑在一旁笑着说道:“皇太后,冰凝郡主,我和这个马大为有过一面之缘,这个人虽然行事干练,人情练达,可是怎么看都不想是什么能够占山为王的角色。微臣觉得如果说这个人要谋反的话,那微臣以为很有可能这个马大为的背后另外还隐藏着一个人,而这个人虽然不露面,可是却暗暗的操纵的马大为在京师里头的活动,根据许太监的陈诉,这个马大为手面极为阔绰,那么想来在背后支持马大为的人必然是财力雄大,可是奴才怎么也想不出来我朝廷里头那个人有哪个人有那么庞大的财力,据许太监的供述,这个马大为在收买宁寿宫的太监总管陈永贵和他的那个对食,也就是那个老宫女为他做事的时候,一出手就是好多科东珠,这个东珠可是御用之外,是西域进贡的东西,名贵非常,而这个马大为一出手就是这么大方,显然不是自己的职分所得,内务府虽然官吏的俸禄极为优厚,可是在优厚也不可能达到那样子的程度,能够一出手就是好些东珠的,这样子的大手笔,就算我朝最为有钱的商界巨贾也办不到,所以奴才猜想很有可能这个躲在幕后之人操纵着一个集团,唯有这样子方才能够有这么大的手笔。如若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样子的程度,就算这个马大为以前是江洋大盗,也不可能出手如此阔绰,好像这些金银珠宝跟他面前就如同粪土一般。”
    冰凝郡主听得这个萧笑如此说来,也就觉得萧笑说的极为有道理,所以冰凝便附和萧笑的说法对着我说道:“皇太后,冰凝也觉得这件事情里头有些疑问,按理来说,我朝廷里头的官员们,俸禄最高的也不过一个月数百两的银子,只是有些大臣的养廉银来多一些,不过那都是一品的大员才有可能享用的到的,而这个马大为不过只是内务府的一员小小官吏,连四品的顶戴都巴结不上,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钱财,所以我也觉得萧笑的这番话说的极为有道理,这个人的钱财的来路确实有些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也许只要知道了这个人的钱财的来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为何人卖命的。”
    我凝神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似有所悟。
    冰凝郡主见状便开头对着我说道:“皇太后,你是不是想到了一些什么事情,不如说来让我和萧笑听一听。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