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第三百章九十一章三帮盟主[2]

叱咤最新章节目录
   帮联合的结盟仪式。
    在手下们的注视之下,三人走进大殿之中,便见到殿内的正中端坐着头戴红冠
    红袍的关圣爷,而他旁边刚站着一个身躯魁梧,满脸着一柄青龙偃月刀的周仓。
    在神像的供桌之下,立着一个身材清瘦的中年道人。
    张浩天喜欢历史,对于关羽成为道家之神的事曾经记得他,不过当时是以厉鬼祭祀,一真到了宋朝,先有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后来开始有道教典籍《大宋宣和遗事》上记张天师请关羽神灵斩在解州作樂的蚩尤的事。而到了元世祖时,元帝用帝师帕克斯巴之言,把关羽当作每年二月十五日的“镇伏邪魔,护安国利”法事活动时的“监坛者”。当时要用“殿后军甲马五百人”,抬着“汉关羽神轿”,在宫中游行。关羽便有的镇邪驱魔、安国定邦作用,神性也越来越灵。而到了明朝正德、嘉靖之间,对关羽的崇拜又再次升温。万历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后应道士张通元之请,进关羽爵为帝,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掌管神鬼人三界了,成为道教中的重要的神祇,之士将关羽封为武财神供奉,可见这神也是由人所封,信与不信,全在人心,但由于有关云长为归旧主,千里走单骑的传说,作为一种忠义的精神当然是要敬拜的。
    当三人走进大殿之后,那中年道人走到外面喝了一声,院子里所有的六七十人都鱼贯着走进了殿,然后不约而同的分成四行列于左右两边,黄彪、王彬等天狼帮的头领都在其中。
    仪式是由中年道人主持的,他先是挥舞着一柄长剑念念有词,跟着拿了一支大公鸡来,将脖子割开,把血滴入一个盛了一半酒的酒碗里,跟着道:“三位站着,望着关帝爷,我先说一遍,你们再念。”
    当下三人便并.排而立,张浩天站中间,而柴荣与冯玉山立于两边,仰望着关帝神像,皆是一脸的肃穆。
    这时只听那中年道人.道:“我等三人在此结盟,共攘强敌,强敌不灭,盟约不毁,若有违誓,有若此鸡,割舌断喉,人人可诛。”
    他没有说过三人姓名,却是.由于冯玉山不愿过多的人知道他的真名。
    听着中年道人.说完,张浩天、柴荣、冯玉山三人便照着他的话,齐声发起誓来,让殿中的手下人人听到,其中真有人要违背誓言,那么是要冒着在道上失信无义的风险,而道上之人一但有了失信无义的名声,几乎都不用再混下去了,便是手下有人野心篡位,也只是应了“人人可诛”之誓,没有人会去可怜追究。这也是黑道中的潜规则之一。
    等发.完了誓,中年道人拿出了一柄小刀,让三人各割破中指,滴血入碗,跟着道:“三位结盟,必须要有一位盟主主持大局,指挥调度,这第一口酒,要由盟主先喝。”
    张浩天微微一笑,望着柴荣道.:“柴堂主,在我们三人中,以你年纪为长,身手高强,经验丰富,盟主当然由你做,这第一口酒,还是由你喝了吧。”
    然而.,柴荣与冯玉山对望了一眼,柴荣一笑道:“浩天,我和二爷已经商量过了,我们已经不年轻了,精力衰弱,比不得你年富力强,而且你这几年在S市的作为可说是有勇有谋,已足以服众,因此都愿意推荐你为盟主,对付强敌时供你调度驱策,这件事你就不必推托了。
    ”
    说到这里,他又道:“还有,我们既然结盟,你的辈分当然也不一样,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大哥,二爷做老二,你做老三,我们三人虽然没有结拜,可胜似结拜。”
    柴荣与冯玉山和戚英航是一辈,认他为弟,张浩天的黑道上的辈分无疑是升了一级,更有威信,但是,他心里却清楚,柴冯两人之所以不做这个盟主而让给他,那是因为清楚做了盟主就意味着要和三联帮正面交锋,手下无疑会损折更多,而且真要是三联帮势力难除,他们也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做三帮的盟主,听起来虽然气派,可是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明白两人的心思,张浩天丝毫没有去推拒,而是向着两人拱了拱手道:“好,大哥,二哥,既然你们如此信任我,那我也当仁不让了,这个盟主我当。”
    他一边说着,一边端起那个盛着血酒的碗来,仰头“咕咕”喝了两大口,这才放下。
    见到张浩天言辞举止既有英雄气概,更有大哥风度,柴荣与冯玉山的眼神中也露出了欣赏之色,没有多说,由柴荣先喝,然后冯玉山将酒一口饮光。
    结盟仪式结束,本应开宴庆祝,但张、柴、冯三人知道,这样的结盟很快就会传到三联帮人的耳朵里去,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那是非常危险的事,今日各帮的头领都在这里,彼此已经有了印象,今后要合作,然免不了接触,到时再单独饮酒亲热都不迟。
    于是三人开始吩咐各的手下散去,从今夜开始,加强防备,警惕三联帮偷袭,随时要有大战血战的准备。
    听着各的帮主下令,数十名头领就渐渐散去,只是王彬等人走的时候,都是一脸的兴奋,无论怎么说,老大能够做三帮盟主,那都是让己长脸扬眉的事,从今日起,天狼帮可算又上了一个台阶,能够与东兴帮与铁血盟这些所谓的大帮相提并论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