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世》第154章神秘森林[2]

陷世最新章节目录
   包车,往土坡去了。老县民委办公室在那里。
    到了那一看,德志发现一张陌生的面孔,站在车库门口。
    德志不认识他,就上了楼,办公室已经打开,李书记来了,他在那看报纸。李书记见到德志,起身说:“真准时,我们在等万局长。”
    德志问:“万局长?他也去吗?”
    李书记说:“他不去,安排我去,代表他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名记者也去。”
    德志问:“那楼下那小伙子是谁?”
    李书记说:“是新来的司机。万局长找来的。车库和车的钥匙都在万局长那里。”
    德志明白了,万局长以前当过老师,非常细心,新买的车,怕司机给弄坏了,就自己亲自保管钥匙,每天都让司机来办公室;[娱乐圈]BOSS的粉红指南。早晨车出库,晚上车入库,不能给司机开走私用。除非经过万局长同意,连别人结婚借用车,都不行。
    以前的老司机,万局长找出他的过错,开赶了,调到别的地方任用。以前的局长的亲信,他一概排除不用,专门培植自己的亲信。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德志问:“这次去木龙村需要多少时间?”
    李书记说:“当天去,当天回,我们有车,方便。住在那里不方便。”
    德志说:“那里有水的需要吗?”
    李书记说:“是啊,要不然,我们也不会申请这个项目了。”
    他们正说着话,从外面飘进来一股浓烈的烟味儿。紧接着,万局长咳嗽两声,走进办公室,他见了李书记,淡淡地说:“来了?”
    李书记说:“来了,姚先生也来了。”
    万局长斜着眼睛看了看德志,说:“小姚啊,去木龙村,那里有很大的需要,帮他们吧。”
    德志说:“去看看,再说吧。”
    万局长反驳道:“不是看看而已,是有需要。去了,就要拍板的。”
    德志说:“这个我说不好,等上级的指令吧。”
    万局长点点头,对李书记说:“去吧,车库门已经打开。司机小王在楼下等你们。”
    李书记说:“那记者呢,还去不去?”
    万局长说:“去,怎么不去。你们可以不去,记者一定要去。要不,我们局做的好事情,就没人知道了。上级问下来,你怎么回答?”
    李书记说:“好的。”
    德志冲着万局长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跟着李书记下楼,上了那辆新车。司机看着他俩上了车,也坐在驾驶的位置。
    李书记掏出手机,跟记者联系,记者说他在大转盘那里等,就不用到办公室了。
    李书记对司机小王说:“走吧,他在大转盘那里的等。”
    司机驾车蜿蜒到大转盘,那里果然站着一个挎着摄像机的记者,两位,刚好,一辆车坐满了。
    人到齐,司机小王开车向山上奔去。
    德志第一次穿过茶店镇,继续往前行。据说,过了茶店,再往上走,就是?葱坡,那里海拔有1700米,是小城比较高的山脉。再就是神农架,那不属于小城管辖了。
    ?葱坡上是蔬菜基地。在没到达那里之前,要经过一处风景旅游区,那里山峰独秀,非常美丽。修建了一些楼阁,小桥和亭子,山壁陡峭,如刀砍斧劈一般,峡谷中有白云悠悠飘过,倒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场所。
    在往上攀爬,就是?葱坡,那里不需要空调或者冰箱,夏天像秋天,冬天冰冷刺骨,海拔高,当然方便观察。因此建了雷达站,日夜有人值守,预防坏人破坏,在那里,有专门的武警部队,和他们遥相呼应的,是驻守在德志在小城宿舍山上的一个中队,他们会把相关的讯息,每月的记录,都向上级汇报。
    旁边是三峡工程。
    万一有问题,殃及的范围,不可想象。
    穿过?葱坡,开始下山。
    下山是原始森林,非常大,走起来,需要一个多小时;墨毒丹青。山上还有杜鹃花部落,非常广袤的杜鹃花,花季已经错过,看不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了,多少有些遗憾吧。不过,看到那些笔直的松树和杉树林,那些森林里的绿海,还有小鸟的歌唱,以及突然逃窜出来的锦鸡和松树,以及突然逃跑的竹鸡,灰不溜秋的惊慌失措的样子,像是在密林里热恋中的情人突然被人发现一样,滑稽的憨态让人忍俊不止。
    白天遇到这些不怕死的小生灵,的确是赏心悦目的,比在大城市里天天看车辆要舒服得多。晚上,路上会有什么,森林有什么故事,还真值得向往。最有可能的,就是有野猪吧,或者麂子啥的吧。
    车到野山关,没去到集镇,而是直接沿着318国道,到木龙村。木龙刚好在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和德志的猜测十分吻合。
    车直接开进了木龙村的村委会院子。
    出来迎接的是村支书和村主任。他们非常娴熟这种接待的工作,邀请大家进会客室,主任亲自沏茶给大家喝。木龙村非常大,包括了正在修建的宜万(夷陵至万户)铁路,刚好从村里经过。
    李书记说:“我来介绍一下啊,这是基金会的姚先生,这两位是记者。”
    村书记看起来很年轻,说:“欢迎欢迎!这里是新农村示范点,需要基金会大力支持。也欢迎记者同志多多报道我村,吸引更多的投资。”
    记者说:“我们是政府派来的,应当宣传推广,介绍经验,并吸引社会各界来你村投资。”
    德志说:“我们是一家慈善机构,来自民间自治组织,目前在小城只做和饮水以及卫生方面的项目。不知道你们村有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李书记说:“开门见山,畅所欲言,不要害羞,错过了就没了。”
    村支书说:“我们很需要解决吃水困难。目前,宜万铁路施工放炮,已经影响以前的自来水水路,造成了吃水困难,目前亟需解决这个困难。你们真是大好人啊,又是及时雨,来得正是时候。”
    记者说:“李书记,我们先做个采访报道吧。”
    李书记说:“好,老谭,你就配合一下啊,记者同志,在哪里采访好呢?”
    记者说:“就在党支部办公室吧。”
    他们几个就去党支部办公室,德志由李书记和文书陪着,向德志介绍一些有关村里的情况。德志拿出笔记本做了记录,另外,到了外面看看村容村貌,拍了一些照片,准备好这些,好向刘小姐做汇报。
    木龙村坐落在一大片比较舒缓的山坡上,村子下面是木龙河,对岸是悬崖峭壁。只有河这边才适合建房子,住人,那边只有小树林、灌木和杂草。318国道从村里穿过,沿着木龙河开始,往上盘旋,一直到山顶,全是这个村子的地盘,等翻过山顶,一个名叫柳树湾的地方,才是另一个村子。
    村文书是女人,和德志的年龄差不多,非常能干,文笔很好,曾在《鄂西晚报》发表过文章。德志的妻子担心的问题,到了野山关,会遇到“野鸡”恐怕和她没关系。但是,文书的干练和秀美,在灰色的男干部中,的确也是一道亮丽的点缀。
    德志问:“村里总人口有多少,哪个地方最需要解决吃水问题?”
    村主任说:“人口有三千多,目前,村委会所在的组最需要解决吃水困难。”
    德志在笔记本上一一做了记录。德志提出想去水源处看一看,村主任有些为难,李书记说:“他们做事非常认真,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才行。”
    村主任说:“请你稍等一下,我去问问书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