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世》第145章世界银行

陷世最新章节目录
  
    德志知道贾友虎的家,他的夫人,当地称作“堂客”的,非常慷慨,热情好客,这和她来自平阳坝乡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因她少了市侩气,没有小市民的精明和算计,她自愿嫁到山上来,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影《朝阳沟》的影响。
    她的弟弟在广西安了家,是第二次婚姻,第一次因为她弟弟入狱,弟媳妇改嫁,宣告婚姻失败,留下一个姑娘,在她娘家,由她父母代养。第二任夫人是广西的警察的妻子,警察因公殉职,留下警察妻子和警察女儿,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奇怪了,警察的家属容许生二胎,执法者违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警察的命运还是凄惨,老婆孩子都易主了,交给曾被惩罚的罪犯来抚养和照顾,这里多少都有些悲剧色彩,结局却有些喜剧特色。
    她现在也有两位男人,其中一位是她老公,即贾友虎,另一位是叔叔,即贾友虎的弟弟,哑巴,但很聪明,很能干,又勤快;邪之天歌。虽不会说话,比那些会说话的,还要强许多倍。贾友虎家算是比较富裕的,这和她的聪明贤德有关,又懂经济,也懂计算,在农村,有这样的女人来管理家庭,比较合适。贾友虎有福,她不仅给贾友虎生儿育女,一儿一女,还懂持家之道,勤俭节约,渐渐地家道中兴,慢慢地在当地出了名。
    她的热情好客,给她带来的好处多多,人都讲感情,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相互尊重,人活着图的不就是这个吗?她儿子在沿渡河开照相馆,生意还可以。贾友虎趁农闲时,外出走村串户,帮人理发,捞些外快,补贴家用,倒也过得滋润快乐。
    德志去她家,她很开心,连忙邀请入座,端出炒好的菜,问:“姚先生,这么久都不来我家了,在哪里忙啊?”
    德志说:“最近事情比较多,没来看您,不好意思。”
    她说:“来了就好。喝点啤酒还是白酒?”
    德志说:“不喝酒。”
    她说:“无酒不成席,如果看得起我们,就喝点吧。”
    德志心想,这女人真不简单,让人无路可退,于是说:“好吧,来点啤酒。”
    贾友虎开了一瓶啤酒,递给德志,德志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哪里喝的了这么一瓶?”
    贾友虎说:“喝的完,男人喝一瓶啤酒算什么?来,喝!”
    德志还想说什么,看到贾友虎诚恳的眼神,就接受了。贾友虎的妻子笑了,说:“这就对了,不喝酒不热闹,喝酒才能助兴,好,你们慢慢喝,我还要去忙。”
    德志说:“算了,菜够多了,别炒了。”
    她说:“哪里够?这几个菜是我们家平常吃的,今天来了贵客,添两盘,不算什么。”她话音刚落,就又进了厨房。
    贾友虎的哑巴弟弟没有在桌子前吃饭,自己端着一个大碗,他嫂子帮他添了各样的菜,他坐在旁边约2米的地方,在那笑眯眯地吃,还不停地做手势让德志多吃、多喝,德志请贾友虎翻译,请他过来,坐在桌前吃,他摆摆手,不干,贾友虎说:“他很会事,自己不好意思,怕客人嫌弃,就不来。”
    德志说:“我不嫌弃啊,他虽不会说话,可是他很讲卫生,穿着也干净,不惹人讨厌,可能太多心了。”
    贾友虎说:“你不嫌弃,因为你是慈善人士,能够爱人,有些当官的也在我家吃过饭,他们不像你,对残疾人很有偏见。我弟弟不太清楚你的身份,需要给他解释。这一阵子很忙,也没给他说清楚。他把你当成政府官员了。”
    德志说:“是啊。我不是政府干部,也能接纳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心灵健康,不像有些人身体健康,心灵和思想却受到了玷污。行事为人,显得比残疾人还差劲儿。”
    吃完饭,德志起身回到宿舍,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问:“生活得还适应吧?孩子好吗?”
    德志的妻子说:“还好。就是出门难。”
    德志问:“怎么出门难?”
    她说:“出门就是坡,下坡还好,上坡不好走。”
    德志说:“是啊,到归州生活,经常爬山,山里人常爬山,想胖都难。除非是那些出门开车的人,才会胖,其他人都瘦。你生了孩子,肚子上有赘肉,常在归州生活,逼着你锻炼,应该会苗条起来的。”
    她说:“我可不想苗条,太难了;逍遥命途。不如我们家好,到哪都是平地,走起来又快又好。”
    德志说:“除了这个以外,还有那些不适应的?”
    她说:“没有了。”
    德志说:“你发现没有,这里的空气比较新鲜,水也好喝。”
    她说:“是啊。我觉得我们家的自来水的消毒水的味道太浓了。空气也受到了污染,不好闻,灰尘较大。不如这里干净。”
    德志说:“是啊。各有各的好处。山区生活的人寿星多,平原生活的人中风的多。你注意到没有,山区很少看到中风的?”
    她说:“是啊。”
    德志和他妻子通完电话,突然发现有一条未读短信,是刘小姐发来的,她说:“先和尹懋、余哥谈过之后,再跟她汇报。”
    德志心想,这就麻烦了。到底是谁在负责虎坡村呢?出了事情到底是谁来负责呢?
    但是,牢骚归牢骚,命令还得要听。德志打通了尹懋的电话,说:“刘小姐让我和你们商量,虎坡村的世界银行柑橘项目,遗留了一口灌溉用的水池,没有加盖,现在想把这口水池并入集体饮水项目,原来做过方案的,后来就忽略了,现在贾明珠提出来这个请求,目的是解决下面十几户吃水困难问题,另外为了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万一掉进去,不是淹死也会摔残,你看怎么办?”
    尹懋说:“等一会儿,我跟余哥商量一下啊。”
    德志开始写日记,尹懋在给自己找替罪羊,等他找好了再说吧。
    没过多久,德志差不多把日记写完,尹懋打电话来,说:“如果预算不超过1万元,就行。”
    德志说:“行,我就给贾明珠答复了啊。”
    尹懋问:“谁?哪个贾明珠?”
    德志说:“就是虎坡村的集中供水管委会主任。他申请的项目,水池在他家屋后。”
    尹懋说:“哦,那要小心了。不要轻信,最好去水池看看。”
    德志说:“明天我去看看,你要不要过来?”
    尹懋说:“不用了。这里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德志很清楚,魏村根本没什么事。都是分散户的水池,哪里有那么多的事。都是在逃避,不想负责,到时候出了事一概不认账。只有德志独自扛了。
    德志说:“那好吧。到时候,需要你帮忙的时候就过来吧。”
    尹懋说:“没问题。我会随叫随到的。”
    德志说:“那谢谢了。”
    德志关闭电话,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暂时不跟贾明珠说,想明天去水池看看再说。
    德志将这一安排,打电话给宫支书说了,宫支书说:“好,明天我也去看看。”
    当晚无话,德志看了看工作计划,记了工作笔记。
    第二天天一亮,德志弄好了早饭,吃了,然后打电话给妻子,问:“昨晚过得这么样?”
    她说:“就是想你。”
    德志问:“想我也没法,周末回去。孩子怎么样?”
    她说:“孩子很好,就是突然出现了爸爸,又突然消失了爸爸,有些不适应吧?”
    德志笑着说:“真想他啊;福德真仙!”
    她问:“不想我吗?”
    德志说:“当然想,你是我老婆嘛,不想你想谁呢?”
    她说:“算了,别浪费电话费了,你去工作吧。”
    德志说:“好的,拜拜!”
    德志合上手机,看看时间还早,就坐在门前读《圣经》,刚阅读一章,宫支书打电话来,说:“到我兄弟的商店里来。”
    德志知道他兄弟的商店在公路旁,于是,德志关上房门,锁了,带着相机,沿着公路朝前走,拐了一个弯,看见那座土墙筑的青瓦房,宫支书已经在那等着了,他一边抽着呛人的大叶子土烟,一边和他兄弟说笑。看到德志上来,他暂停了他的谈话,起身,问:“姚先生,你早啊!”
    德志弄不明白宫支书为何这般热情,也报以礼节性地说:“您好!”
    宫支书说:“昨天和领导汇报情况了?”
    德志说:“是的。领导先让我实地察看一下再做决定。”
    德志心里清楚,实际上是已经批了,不过要把情况弄扎实些才好。德志把相机带来的目的,就是要照一些图片,保存下来,作为证据使用,或作为工具,用来麻痹一下宫支书,让他知道,基金会做事是非常严格的,随意性并不强。
    宫支书说:“那好,我们走吧。刚才我跟贾明珠联系了,他可能已经去了。”
    德志不知道水池的具体位置,加上现在树叶浓密,不容易发现水池。宫支书和德志沿着公路往回走。
    宫支书指着公路下方的平房说:“那里就是丘湾乡党委书记的老家。他的父母都还健在,在房子里居住。”
    德志弄明白了,原来这个项目能到虎坡村,是因为乡党委书记是这个村出去的。看来,在中国做任何事情,若想成功,必须要靠关系。
    德志说:“那你们对书记很尊敬吧?”
    宫支书说:“不怎么样。我和贾书记相差了一辈,贾新意和他是一辈的。”
    德志说:“没听说过。”
    宫支书说:“贾新意和贾书记从穿开裆裤时一起玩,到后来在不同的岗位,贾会计从来没说过贾书记半句好话,如果贾新意求求贾书记,我这支书的位置早就被他取而代之了。”
    德志说:“原来如此!贾新意当村会计,和乡党委书记平起平坐,相当齐天大圣吗?”
    宫支书笑着说:“可能是。贾新意不想当支书,只当文书兼会计,看来,对党的事务不感兴趣。”
    德志问:“贾会计是党员吗?”
    宫支书说:“是的。前不久才批准入的党。”
    德志说:“他为什么现在才入党呢?”
    宫支书说:“以前怕交党费,他是会计,算得准,党费交了没用,不如买酒喝。”
    德志说:“那他现在应该想通了吧?!党员有很多特权。”
    宫支书说:“对,他现在入党了,也不心疼党费,他很清楚,是村里的干部,又是党员,现在农村又不用找村民收取各种税费了,反而给村民发钱,天底下到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呢?贾会计看见好处来了,权力有了,如果再不入党,肠子都会悔青的;兄临裙下。”
    他们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