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第四十八章龙与法老王

装绅弄鬼最新章节目录
   人啊,就怕胡思乱想!
    或许将来某一天,历史学家会给全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突然生出这么一个念头,我一时也猜不准是自己的想入非非,还是超感官能力带来的某种预感。
    思想中时间通常过得很快。这大概就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时停错觉”。
    不过,既然我想起了生物大灭绝,不由得对那些甚嚣尘上的末日鼓吹将信将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说不定被那些乌鸦嘴说中了呢……而一旦对1500年这个关键点半信半疑,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一个名词……皮瑞雷斯文物典籍。
    此物二战前的1929年,在差点加入轴心国的土耳其前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王宫被发现。该典籍由两张非洲羚羊皮纸制成,上面有奇怪的图腾与文字。其中一幅是由1513年的土耳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绘制的。皮瑞雷斯文物典籍上画着拉长的美洲、变形的欧洲以及线条零乱的南极洲。这本来不足为奇。
    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人类只是在1818年才发现南极洲,而皮瑞雷斯生活于16世纪上半叶,时间相隔300多年,他是如何知道南极洲的地形的。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皮瑞雷斯文物典籍上面,还标示出了南极洲的内陆地形:山脉、高峰、河流以及海岸,而这些都是在冰雪覆盖之下的。
    现代人类,直到1952年借助回声探测仪,才发现了南极大陆上那些皮瑞雷斯文物典籍上早已标明的东西,两相对照,竟然一点差错也没有。皮瑞雷斯是如何画出几百年后的世人才知道的南极地形的?难道皮瑞雷斯穿越到了几百年后?根据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罗斯海海岸附近所进行的一次冰川测量的结果,表明南极洲被冰层覆盖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时间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皮瑞雷斯画的至少是6000年前的南极大陆地形地貌!有的科学家经研究认为,皮瑞雷斯文物典籍是以开罗为中心绘制的航拍图,它与现代在开罗上空拍摄的完£∧ding£∧点£∧小£∧说,2□±s_;全一致。这张图就是举世闻名的皮瑞雷斯古地图。事实上,目前发现的令人震惊的文物典籍远不只止此。在16世纪,还有一幅著名而神秘的古地图,这就是弗兰科罗赛利文物典籍。现保存在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里。这幅文物典籍有28厘米长、15厘米宽,绘制于1508年。罗赛利文物典籍绘出了1818年才发现的南极洲的地形,据欧洲一些学者研究,学者们说罗赛利文物典籍关于北半球的地理是错误的。其实罗赛利文物典籍并没有错,错误的是世人的观念和认识。罗赛利文物典籍、皮瑞雷斯文物典籍、大禹九鼎《山海图》,它们表现的并不完全是当时的地理,而是当时的地理和远古地理的混合图。他们的成图方法和大禹的九鼎《山海图》一样,是根据当时文物典籍和远古文物典籍资料加工整理出来的。
    之所以看起来像航拍图,只是因为他们采用了球面投影绘图技术而已。甚至罗赛利文物典籍对中国长江以南的描绘与《山海经海内四经》的记载吻合。《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的,“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山海经》明确指出江浙、八闽上古时曾在海中,八闽西部上古也为海即“闽西海”。长期以来,学者对闽浙处于海中一直怀疑。现罗赛文物典籍上江浙、八闽地区只有星星点点,大部分地区被海水包围,其露出部分只是高山,此正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一致。又《海内南经》记载的,“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此郁水即今桂西之郁水。上古在此郁水流域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国四国,并在高山之上,流域附近有湘南湘陵,而湘南湘陵亦为南海之一部分。
    在罗赛利文物典籍上,除滇黔高原和桂粤的高山外,南方并在海中,为南海之一部分。它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也是一致的。按照《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据后面的《大荒经》方国抽丝剥茧,此融天山在缅甸和滇南交界处,海水从这里由南而入,正是缅甸北部为海水所淹之记录!而《大荒南经》亦载“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按照《大荒经》抽丝剥茧,驩头国也在南岭一带。南岭南部先民当时正在海中捕鱼,可见南岭以南亦在海中。此外《大荒南经》又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南入焉。”按照《山海图》和《大荒经》表述顺序和《大荒经》抽丝剥茧,此天台山即鄂北大悟之天台山,海水南入,则鄂北亦为海水所淹!由上可知,上古鄂北、赣西、南岭以南其实处于海域边。按照《海外北经》记载的,“聂,sè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án居海水中”。按照《海经》抽丝剥茧,聂耳国在后世的晋西或山东丘陵。山东悬居海水中,还可以理解,如果晋西也在海水中那简直不可想像。那意味着大洪水接近海拔1000米左右!
    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按照《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北入焉。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àn。”如果不勾山之“勾”为“周”字字形之误。则今宁夏和甘肃一带也为海水所淹。那里现海拔在1400米以上。从上述文物典籍可以看出,大洪水时,华北平原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直到南岭,整个中国南方,除少数高山外,无不在汪洋大海中。而按照《山海经》,远古北极确有大陆存在,它与罗赛利文物典籍描绘的有吻合。另外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被大海淹没的。当时中国南方除了滇黔高原、大巴山脉、武夷山脉以外,几乎完全淹没。这一点,《山海经》的描述和罗赛利文物典籍也有吻合。远古有这么大的洪水吗?这可真是人类的灭ding之灾!这是什么样的洪水?据科学家研究,即使全球的雪山和两极冰山全部融化,也只能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00米左右。而《山海经》中的大洪水竟然超过了海平面1400米,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大洪水?这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之战吗?或者更早。
    按照《易纬是类谋》和《甘石星经》所述,黄帝世,名水赤,大鱼出,斗拨纪,天下亡。据汉代郑康成的注解,名水指河水、洛水,大鱼指鲸鱼。在名水赤,大鱼出,斗拨纪,天下亡就是说名水变红,鲸鱼出现,北斗失序,天下灭亡。此名水为哪条大河?汉代郑康成说是河水、洛水。这与《蜀王本纪》记载的望帝的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易纬是类谋》、《甘石星经》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看,黄帝时期肯定出现过天文地质和大洪水事件。这次大洪水的时间既然发生在黄帝时期,那么应该就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个时间值得给予相当关注。这次洪水的规模如何?《甘石星经》所述名水赤,大鱼出。鲸鱼竟然出现在河水、洛水或者说是江河!这岂不意味着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差不多都给海水淹了!如果是这样,三星堆的文明、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文明自然都得一次性消亡!洪水消退后建立起来的文明处于石器皇朝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目前发掘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东北一线主要有:黑龙江省呼玛十八站旧石器遗址、讷河市清和屯遗址年前、哈尔滨阎家岗遗址、阿城交界镇古人类洞**遗址5万年前、吉林省榆树县周家油坊旧石器4万年前、吉林延边龙人沟5万年前、安图县明月镇安图人旧石器初期遗址。这些遗址,自北而南连起来,正好是《五藏山经北山经》山系的一部分。晋西、冀北的所谓旧石器遗址,主要有:朔县城西北峙峪文化年左右、周口店首都人遗址50万年至20万年、山ding洞人2万年前、许家窑旧石器文化10万年前、阳原县虎头梁旧石器文化不到2万年、马圈沟旧石器遗址、小长梁遗址、冀北阳原东谷坨文化距今约100万年。
    这些遗址,正好位于《五藏山经中次二经》和《中次三经》之间,其走向是东西向的。晋西、冀北南段至山东之旧石器遗址,主要有:甘肃镇原寺沟口旧石器遗址、甘肃镇原姜家湾旧石器遗址、庆阳旧石器遗址、秦西长武窑头沟及鸭儿沟旧石器遗址、晋西丁村旧石器文化遗址7万年左右、沁水下川旧石器遗址4万0-6万年前、安阳小南海旧石器遗址3万-5万年前、新泰市乌珠台遗址2-5万年、山东沂源猿人遗址40-50万年。这些遗址,其东西连线,正好是《西次三经》起始线与《五藏山经中次七经》路线。
    遗址就分布在此二线附近。而晋西苪城西侯度遗址至蓝田人遗址之连线正好是《五藏山经西山经》首经之路线!鄂西至安徽、江浙一线有:陨西黄龙洞旧石器遗址10万年前、大治旧石器遗址4万年,有剑齿象、巢湖市银山旧石器遗址20万年左右。其东西连线正好在《中次九经》沿线。二者走向完全一致。滇黔一带旧石器遗址,主要有:丽江旧石器遗址、元谋人170万年前、呈贡县龙潭山昆明人遗址3万年前、富源大河旧石器遗址6万-4万年前、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这些遗址按顺序连缀,其走向正好与《五藏山经中次十一经》吻合,呈“”字形走向。
    所以,我客观分析,上古先民的聚居区和交通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人类总是趋向于在原有的聚居区生活,交通线一经形成,除非出现地质变化,否则不论年代相距多远,人类总是依照原聚居区和交通线活动。而《山海经》各山路线与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吻合性。如或者西北角,西疆天山至北疆至甘肃、内蒙所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其连线正好与《北次三经》路线之首吻合。东北一线,自吉林到黑龙江,其新石器遗址连线刚好是《北山经》首经一部分。而红山文化,更是《中山经》首经和《中次二经》路线;龙山文化则处于《中次六经》和《中次七经》之间;陶寺文化则在《中次七经》路线之西;彭头山文化在《中次九经》路线之中部,凌家滩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滨文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