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之尊》第一百五十九章:变数

万古之尊最新章节目录
   人类,妖族,精怪。
    三族历史,结构,经历,崛起过程不尽相同,也就导致了其传承的方式截然不同。
    这种方式无所谓好坏,俱都是历史的发展,以及各个种族的繁衍所决定的。
    比如说修者。
    在修者的世界中,以家族门派为主。
    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积累有深厚的底蕴,但是子弟却少的可怜。而普通的修者数量众多,动辄以千万上亿计算,却缺乏这些资源和财富崛起。
    两者相合,家族门派以资源为引,不断吸收汲取外界的修者加入其中,从而组建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家族或者门派负责给予各种资源,提供系统的培训,供给门下弟子修行。而弟子们则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展露非凡的能力,来回报门派,为其做出贡献,如此达到共生。
    简单的说。
    在修者的世界中,修为是根基,实力是一切。
    拥有高深的修为,拥有绝顶的实力,便能够享受到与其相对的待遇。
    而精怪一族便与之不同。
    在精怪的世界中,一切以族群为首。
    他们的传承比较特殊,一个族群若想要崛起,首先需要的便是起灵术与强大的功法。
    但是,无论是高级的起灵术,还是强大的功法,俱都掌控在血脉高贵的精怪手中。
    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低级的精怪只能够贡献绝对的忠诚,以悍不畏死,极强的服从性为其卖命,来换取族群的传承和繁荣。
    这也就导致了,在精怪一族之中,往往一个世界有,也只有一个最为高级的族群掌控,座下数不尽的低级精怪为其服务。
    如此一来,精怪一族的纪律之森然,没有任何种族能够出其左右。
    而妖族!
    其族群更加复杂,比修者和精怪要复杂的多,传承的方法同样要比其他两族要繁杂。
    真要说起来,倒是同修者与精怪的传承有些相似之处,更像是汲取了他们两族的精华而成。
    比如说。
    在妖族,低级传承很容易得到,每个族群都拥有着各自的自创妖术。
    初生的妖,会在自己的族群中接受最低等级的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被送入学术府,学习高等级的知识;毕业后进入在高一级的妖术府,学习更高等级的妖术;而从妖术府毕业的优秀的妖,便有机会学习到最高等级的传承。
    这跟修者的传承极其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
    妖族的顶级传承,都掌握在长老府的那些长老手中,或者一些传承久远的族群手中。
    他们绝对不会平白无故的将传承贡献出来。
    而想要得到这些传承的妖,必须成为其跟随者,或者拜入门下。
    无论是跟随者还是拜师,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代价便是一部分时间。
    比如说跟随者,需要至少附庸在长老府,或者一个族群中三百年之久,才有资格学习其顶级传承。而拜师就更加严格了,终其一生都不能背叛。
    这又与精怪一族极其相似。
    而此时此刻。
    这种传承了无尽岁月的方式,正面临着一个胆敢挑衅它的存在。
    天豪盟!
    一个全新的结构横空出世。
    其拥有着数不尽的资源,其拥有着大量的古老传承,其拥有着身无比深厚的底蕴。
    不看你背后有什么势力,不管你如今身份如何,亦不看你是否名声振振。
    甚至,不需要签订卖身契。
    只要你年轻。
    只要你有天赋。
    只要你有梦想。
    来者不拒!
    这广告语一经打出,顿时疯狂在妖界传递开来。
    起初,绝大部分妖都对之不屑一顾。
    因为众所知周,妖族绝顶的传承都掌握在长老府内,外界撑死了也就是一些偏门的妖术,学了也没有什么用途。
    就算。
    就算这个天豪盟真的拥有着顶阶传承,那又能如何?
    有长老府在,有那些久远族群在,胆敢如此大张旗鼓,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然而。
    随着时间流逝,众妖大吃一惊。
    这个天豪盟不但没有被长老府欺压,反而越发蓬勃。
    而时不时的从中流传出来的一些消息,更是让所有年轻的妖为之疯狂!
    他们真的拥有着最为顶阶传承,绝对不属于长老府的顶阶传承。
    而且,只要有天赋,有能力,便无条件的给予!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妖不远万里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入天豪盟。
    而天豪盟,在极短的时间内,积聚了数不清的年轻妖才。
    紧接着。
    又一个惊天炸雷响起,让整个妖界,都为之颤抖不休。
    万年之前,突然消失不见的妖皇狱。
    出世了!
    这个消息一出现,所有的妖都坐不住了。尤其是那些长老府的长老们,还有传承久远的族群们,一个个跟打了激素一般,兴奋不能自已。
    自古有传说。
    妖皇狱中,镇封着妖族最为古老的辛密。
    更是矗立着妖皇宝座!
    得之,可称为妖皇,统领整个妖界。
    没有人。
    不对,没有妖能够经得起这种诱惑。
    整个妖界,瞬间陷入混乱之中。
    云起城。
    城墙的完工,还有建城时的天地异象,令所有人都大受鼓舞。
    这绝对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大的城池,也绝对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为恢弘的建筑。
    虽然还没有完工,虽然只不过是一个雏形。
    但那光滑如镜的城墙,淡淡的金色光芒,依旧如同最为耀眼迷人的钻石般,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以后。
    会搬进去住吧?!
    以后。
    会成为自己的家吧?!
    住在里面。
    一定十分具有安全感吧!
    住在里面。
    一定会非常非常温暖吧!
    每个人都在心中如此想到。
    在混乱无序的云海,这座城池,不知不觉中,让他们心中多了一丝温暖,多了一份对家的渴望。
    每个人。
    哪怕是再十恶不赦,再冷血无情的人,也会对阳光,对温暖,对家庭,充满渴望和希冀。
    这是人类的本能。
    于是。
    再不需要督促,再不需要监管。
    云起城中的每个人,都拼了命的工作,没日没夜。
    “老大,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搬进去啊?!”
    这句话,成为所有人的口头语,几乎每天都要问上五六次。
    薛冶一脸不耐烦,额头青筋直冒。
    他感触最深。
    整个城池内,数千人,每隔一刻钟都会有人跑来问他这个问题。
    没办法。
    他负责炼器阁,如今正在炼制建筑。
    城墙已经完工,剩下的便是城池内的建筑了。这早在城池设计之初便已经规划完毕,只等待他们将每一座建筑炼化出来,安置在城池中,便算是完工。
    可是。
    这绝对是一个大工程啊!
    足足上万种建筑。
    虽然每个炼器师都拥有火种,虽然每个人都加班加点,虽然每个人都不惧疲惫,但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工的。
    薛冶简直恨不得将自己劈成五六半来干。
    “关门!”
    “谁再来,直接拿火烧他!”
    薛冶气得不行,如此命令道。
    而在另一边。
    于吉一行人也是忙忙碌碌。
    新的云起城,就是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符阵。而城池内的每一幢建筑,都是符阵的一部分。这些东西被当做法宝炼制出来后,需要他们加以烙印符阵。
    有多少建筑,他们便要烙印多少符阵,以他们的人手,这简直堪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少。
    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完成。
    万般无奈下,他只好学着薛冶,将营地的大门紧闭,谁都不准进来。
    “唔”
    远在云起城数千里外,陈庆之正专注的盯着战场内的变化。
    城中人手再次不够,他便又带着战部来抓俘虏。
    只是,方圆三千里内的所有势力都已经被他扫了个遍,无奈之下只能够朝着更外围碾压而去。
    这一次,他们遭遇的是一支八百多人的队伍,如此实力,已经颇为不俗。
    只可惜,他们依旧无法对陈庆之造成威胁。
    于是。
    他开始尝试着运用新的战术。
    一名战将,除了一些必备的素质之外,掌握的战阵多少,使用的战术多少,决定着其优秀的程度。
    而每一种战术,从见到,到熟悉,到领悟,再到熟练的掌握,这个过程需要花费极大的心力。而最重要的,却是不断的实践和尝试。
    在玉简中,牧界向陈庆之展现了数之不清的战阵和战术,每一种,都绝对堪称经典。
    但是,这些东西,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看了,记着了,便能够展现出来。
    它们牵扯到战将的能力,战部的配置,战修们的默契,配合以及结构等等等等。
    不管是陈庆之也好,这支战部也好。
    都是新手。
    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指导。
    只能够不断的尝试,变化,总结,吸取经验。
    至于如何尝试。
    当然是实战无疑。
    一支战部,一支优秀的,精锐的战部,必定是久经杀伐诞生的。从没有听说哪支顶阶战部是通过训练所能够产生的。
    战火,能够让战部快速的成型,杀伐,能够让战修快速的成长。
    若是经历胜仗,则能够让他们充斥自信和威严;若是经历苦战,则能够加深他们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即使是面对败局,也并非没有好处,这能够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经验。
    总的来说。
    对于战部,需要的就是实战,接连不断的实战。
    最好是困难重重,让所有人都体验到压力。
    只是可惜,在云起城周边的都是一些小势力,这些家伙即使人手再多,但与战部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万般无奈。
    陈庆之只能够自己给自己找压力。
    比如说。
    在对战过程中,舍弃掉常用的七星战阵,改为从来没有实战过的,新的阵型。
    这种陌生的变化,充斥满了各种不协调,有的时候甚至不如那些散乱的修者一拥而上来的有效。
    然后。
    局势果然变得混乱起来。
    战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于损失惨重。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