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之名门医女》第003章安插

盛宠之名门医女最新章节目录
   春风和煦,吹走冬日的严寒,人们脱下厚重的袄子,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
    乍暖还寒,不注意染上风寒的人很多。在以前,百姓们都是喝点生姜水,忍忍就过去了,严重也不敢去医馆,毕竟赚几个辛苦银子不容易,谁舍得在买药上。
    衙门开设医馆,高烧不退的百姓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拿着一个铜板去看郎中,众人虽然很支持,这是为百姓们谋福利的大好事,但每个人都抱着探究的心态,生怕是衙门敛财的一种手段。
    有些百姓们只是鼻塞,流鼻涕,也跟着凑热闹。
    一个铜板而已,家家户户都能得起,众人在几个窗口外排队,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喷嚏声。
    “让一让,乡亲们,让一让。”
    前方有两个身材高大的壮汉开路,百姓们伸长脖子往后看,一个老头躺在门板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破被,脸红得像一只煮熟的虾子,看起来病的不轻。
    莫颜仿效现代医院,开设一个急诊的窗口,由郎中们轮换着坐班。
    老头的情况有些不好,这年头,发高热很容易要人命,百姓们关切地问候几句,自发地让出一条路来。
    来者一看就不是什么有钱的人家,不然也不能拖拉到现在。
    世道艰难,看病银子太贵,而且每当看一次都要收费,一般人家承受不住这么大的销。
    “你说,这人都这么严重了,还能收一个铜板吗?”
    “俺们对门的秀才老爷说的,无论大小病症,都收一个铜板。”
    百姓们交头接耳,还是觉得心里没底,这老头若不能及时救治,就是一只脚迈进棺材的人了。
    来试探的百姓们从人群中站出来,反正他们也是来探路的,有人在前,没必要一个铜板。
    小病小灾,回去躺躺就好,一个铜板不多,也能买个白面馒头不是。
    “怎么拖到了现在才来?”
    今日在急诊窗口的魏郎中,小有名气,为人正直,别的郎中赚黑心银子,他一身浩然正气,经常上山采药,药材对穷苦百姓是半卖半送,一直赚不到什么银子。
    莫颜派出的人经过多方打听,对魏郎中很满意,他的口碑不错,为人厚道,医术针对常见病症够用,就请来衙门坐馆,每个月给十五两银子。
    做五休二,可以说是打着灯笼难找到的好差事。
    京都的郎中们都想来衙门当差,挤破头,还有托关系送礼的,钱财不钱财好说,以后就代表吃官家饭,是地位的象征。
    当然,这么好的差事,不是谁都行,给的俸禄和待遇优厚,也是表达莫颜对这些救死扶伤医者的尊重。
    汉子眼眶一红,七尺男儿差点哭出声来。
    他爹在京都雪灾那会染上风寒,夜里总是咳嗽不见好,因为在年关,家里忙着过年,就想着让他爹好好休息。
    谁想到年后,他爹一天比一天瘦,时常发高烧,有时候说胡话。
    家里倒是有几两银子的积蓄,全部拿出来看病买药,结果不但人没好,反倒更严重。
    兄弟三人轮流伺候,剩下的人还要出门做苦工赚银子给爹爹看病,日子过的艰难,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
    无论如何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爹倒下,兄弟三人商议后,做出决定。
    京都征兵,每个去报名参军的人都能得到五两银子,将来在军队中还有军饷,若是一个不好,没福气,死在战场上,抚恤银子不低。
    三兄弟,老大和老二都已经成家,而且年岁上超出规定,老三自告奋勇,就等着拿五两银子给爹救命。
    还不等老三去报名,衙门发下布告,听说看诊只需要一个铜板,三兄弟就抬着人来试试。
    魏郎中听后,紧皱眉头,上前给老头把脉,又翻了翻他的眼皮,要是再晚个几天,这人就彻底没救,有灵丹妙药也是回天乏力。
    “一个铜板,你们有吗?”
    魏郎中心中盘算,看这三兄弟不是那种不孝顺的浑人,肯定是遇见黑心郎中,把小小的风寒拖到现在。
    “有,一个铜板,咱们有的。”
    说完,老大掏出腰带上拴着的荷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铜板,他面色纠结,总觉得给的有点少。
    之前为爹爹看病,就了不下三两银子,和一个铜板比,差距太大了。
    魏郎中看着磨得光滑的铜板,心里一酸,这天下永远都有治不起病的百姓们,还是皇上仁慈,他作为郎中,必须要好好干,不辜负曾经的满腔热血。
    “这位郎中,真……真的只要一个铜板吗?”
    一家都是老实人,面色通红,怕占魏郎中的便宜,但是他们真的没有银子,家中老三在后面背过来一捆柴禾。
    住在城里的人家,家家户户烧火,柴禾都要和樵夫买,他们心里故意不去,所以提前准备好,充当一部分看诊费用。
    “大哥,二哥,我下晌就去报名参军,爹爹就交给你们照顾了。”
    老三说话瓮声瓮气,常年劳作,身体结实,难得是人很实在,三兄弟在旁边议论,魏郎中听在耳朵里,感叹不已。
    衙门做事是态度,而百姓们知道感恩,却也是一种态度。
    今日是施行的第一天,京兆尹张举穿着便服,来到这边查探,若是有不妥之处,他好向皇后娘娘禀报。
    “小伙子,若是你们家出不起药材的银子,先和衙门赊账,一年之内还上即可。”
    张举忍不住插言,迈着小步子,胡子一翘一翘地道,“战场上刀枪无眼,你爹治好了,知道你去参军,怕是心里上不安。”
    上了战场就等于在生死薄上签名,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谁能保证不完好无损,万一缺胳膊少腿呢?
    “我爹一定会支持的。”
    老三摇摇头,面色坚定。以前都在边境征兵,他想参军没有机会,如果边境不稳定,早晚会连累到京都,大越的领土,怎么能被异族侵犯?
    家里有三个男丁,就算他战死,还有大哥二哥在,足够给家里留下香火。
    他爹爹,就是一个老兵,当年在战场上被敌军刺中,因此身体便一直不好,干不得重体力活儿。
    张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魏郎中耳边吩咐几句。
    若是伤残的士兵们,曾经为大越卖命的,免费医治,凭着当年参军的信物即可。
    张举私下做的决定,还需要和皇后娘娘请示,他想若是娘娘不同意,这部分银钱,就由他来补上。
    莫颜当然认可,而且非常高兴张举可以帮忙完善,相信大越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一天之内,只有一个铜板就可看病的消息传遍京都,百姓们真的相信了,不仅仅是京都,在周边的城池同样开始尝试着。
    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大越的领土,位于北地的莫轻雨,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哈哈大笑。
    兄妹虽然许久未见,书信来往却从不间断,莫颜是莫轻雨心中的牵挂,得知她在京都一切都好,就能彻底安心下来。
    自家小妹从小被家人疼宠,刁蛮任性,人却不坏,自从摔坏脑子后,大变样,爹娘的欣慰来自于莫颜的转变。
    不求她知书达理,只求不那么执着的对袁焕之就好,莫轻雨早知道袁焕之的真面目。
    兄妹俩因为此事还吵架过,最后莫轻雨投降,他原本想,只要莫颜喜欢,他就算费尽千辛万古,也要把袁焕之扭转过来。
    当然,他没有这个能力,而莫颜,也不再执着。
    不仅如此,自家小妹似乎对南平王多了一份情愫,二人成亲后,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大越的皇上,后宫只皇后一人,可百姓们无人说莫颜是红颜祸水,相反对两人多了崇拜和艳羡。
    “一生一世一双人,似乎也不错。”
    莫轻雨扯着嘴角,眸中的深思一闪而过,他把信收起,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带锁的匣子内。
    那里厚厚的一沓,全是家书,他有太久,没见到家人了。
    二月末北地的冰雪刚刚融化,阳光正好,屋檐下落着噼里啪啦的水滴,明明被明媚的阳光所笼罩,这有节奏的声响,总给人下雨的感觉。
    边境没有因为战事变得萧条,在大越军队夺回城池后,慢慢变得喧闹,南来北往走货的商人不在少数。
    于家军在京都设置一个募捐的地点,来往的商人们可以募捐粮草,药材,布匹,衣等物,积少成多,给士兵们减轻压力。
    后备军需逐渐充足,士兵们的战意高涨,丝毫不惧怕北地蛮族那些彪壮的大汉。
    军中大帐,将领们齐聚一堂,无人敢小看这个当年京都闻名的纨绔子弟。
    自从到北地后,莫轻雨像换一个人,吊儿郎当,一脸邪笑的风流样眨眼消失不见,变得越发严肃起来。
    莫轻雨做主帅出征,手下将士们不服,凭什么一个被酒色掏空身子的风流公子上战场指挥,靠着裙带关系,这不是扯淡吗?
    战场上,一个决策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死,切忌大意马虎。
    莫轻雨知道将士们颇有微词,然而若是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积攒军功,没个三五年,他做不上现在这个位置。
    在巨大的质疑声中,莫轻雨上战场,彼时边境城池还在蛮族人手中。
    蛮族在城内烧杀抢掠,**妇女,一个不顺眼就杀人,百姓们苦不堪言,恨死了袁焕之这个通敌叛国的贼人。
    莫轻雨第一战巧合的碰上袁焕之出征。
    两军主帅对垒,士兵们都以为大越真的完了,谁想到莫轻雨在和袁焕之对战,丝毫不落下风,一身银色的铠甲,他把带着红色流苏的长枪挥舞得生风,只能让人看到一个残影。
    袁焕之没有讨到便宜,大越士兵们一鼓作气,苦战下,竟然打得蛮族落流水,龟缩在城门内,一个月都没有再来进犯过。
    “少将军,蛮族这几天都没有动作,会不会酝酿什么阴谋?”
    于家两位将军身上有伤,军中所有事务,暂时又少将军莫轻雨接手,手下一干人等面色纠结,心里暗暗叫苦。
    蛮族人不仅仅有力气,还有脑子,鬼主意层出不穷,又是用计,又是用毒,给将领们的心底浮上一抹阴影。
    “他有张良计,咱们有过墙梯。”
    莫轻雨抿着茶水,面色不变,众人见主帅淡定,心中多少安慰点。
    袁焕之有一段时间没动作,都在处理大吴的琐事,老天都这么眷顾他,洛祁和洛峰两个二百五,坚持到大越朝贺,给万俟玉翎拍马屁,现在知道教训了吧?
    于菲儿在船上中毒,是袁焕之没有想到的,他开始有些失望,认为刺杀失败,为此折损精英人手。
    谁知,事情会发展的出乎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