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宠之名门医女》第069章皇叔真土豪

盛宠之名门医女最新章节目录
   中秋节的晚饭开的很晚,一直等到天擦黑了,三婶马氏她们才进了厨房准备,那些食材都是提前就洗好切好了的,下锅一炒,一会儿的工夫便出了锅。
    家中团圆,男子女子们分桌而食,正好外面的地方宽大,点上灯笼,众人围坐在一起吃酒,热热闹闹,莫颜却心惊胆战,时刻担心树上飞下一个虫子掉进菜里,不过好在她的担心没有成为现实。
    农家菜,看着不精致,味道却是好的,莫颜最喜欢大伯娘的刀工,清炒土豆丝,土豆丝切的没比头发丝粗多少,根根透明,三婶只加了油盐,清淡爽口。
    桌上有鸡鸭鱼肉,还有几个青菜并凉菜,男子们可以吃酒,家中人口也不算多,那边坐的还是很松散的。
    “今儿团圆,老二在京都,恐怕要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爷爷为了不破坏气氛,稍微提了一句。家里困难,莫中臣考上进士都靠他自己上进,到今天的官职不容易,他们做爹娘的实在帮不上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拖后腿。
    “爹,您不用担心,老爷他很会照顾自己。”
    吕氏闻言,似笑非笑,那人可不是会照顾自己么,自从她离开之后,这小酒喝的,每天都没断过,没了她的管束,日子过得赛神仙。
    吕氏之所以约束莫中臣喝酒,不是没理由的,老莫家兄弟几人都好喝酒,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特色,酒量差,酒品不好。莫中臣酒后不老实,上跳下窜,就差把房顶上的琉璃瓦揭下来了,而且最重要的事,神志不清,别人问什么说什么,吕氏也是在一次酒后,套话得知他有不少私房银子。
    “老二媳妇,我们老两口商议了下,等轻云成亲之后,咱们全家到京都过年,只是希望不要给府上添麻烦。”
    奶奶犹豫了下,下午听莫颜念家书,听到以前一些旧事,勾起了他们老两口的回忆,一晃距离上次去京都也有些年头了,二人一合计,索性全家上京,一起过个团圆年。
    “娘,您说的这是哪里话,咱家团圆,老爷高兴还来不及呢,何来麻烦之说?”
    吕氏对此没有意见,甚至是支持的,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而且自家老爷离老家遥远,想要照顾爹娘,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年只能托人送点节礼,心里是惦念的。
    一听说能去京都,最高兴的当属莫玉,她做梦都想去见世面,看看京都的花草是不是比颍川美,那些千金小姐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诗会,花会,还有机会见到大人物。
    莫玉没有野心,也没别的想法,她知道自己就是个庄户人家的丫头,对自己的未来夫家也很满意,此去京都,就是为了满足那点好奇心而已。
    若是一家人上京,准备的就多了,首先,需要几辆远行的马车,并且要舒适,爷奶的年纪大了,身子骨虽然硬朗着,也经不起一路的颠簸,一路到京都,天气寒凉,马车上得准备红泥小火炉,丝被等等,务必要舒适,不然路上生病,就得不偿失了。
    中秋的月亮格外的圆,挂在黑丝绒一般的天幕边上,散发着皎洁的光亮。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被月光映照的格外清晰。院子里,偶尔听到几声隔壁人家的狗叫,大黄跟着附和几声,接着,整个村子的狗都叫了起来。
    众人在院子里谈天说地,谈收成,商讨大堂哥莫轻云的亲事,丽娘偶尔也跟着插嘴,说说这么多年来做生意行走在路上的苦楚,大家互相体谅,相处融洽。
    莫颜夹了几块烤鸭肉,配着一些小菜,美美地饱餐一顿,她还得留点肚子,吃应景的月饼。苏式的月饼外皮酥脆,果仁也脆脆的,咬上一口,唇齿留香,莫颜连续吃了两块,怕晚上睡觉积食,不得不停下来。
    月上中天,时候不早了,家人全部回去休息,莫颜简单洗漱,继续开始残酷的训练。她发现,自己的进步明显,蹲马步半个多月,她的力气比以前大了很多,单手可以托着一张桌子走一圈儿。
    “墨冰,手下留情。”
    莫颜蹲了一会儿马步,一直到汗滴子顺着额角往下淌,她喘着粗气,休息片刻,再次进入下个环节。万俟玉翎自从教会了她招式之后,就由墨冰来训练,二人经常打斗在一处。
    学武可不是绣花,那绝对是体力活,对战中,尽管墨冰已经控制了力道,但是莫颜仍旧会受伤,每次沐浴,墨香看着她身上青紫斑驳的痕迹都要抹泪,怪自己没本事不能保护她。
    学武之事,根本无法瞒着亲近的丫鬟,墨香自从得知后,找到墨冰,表示自己也想跟着学,这样会个一招半式,不说以后能保护小姐,就是遇见那种没眼色的,她也能好替自家小姐扇几个巴掌。
    对于墨香这种“远大”的目标,莫颜哭笑不得,于是,主仆二人一起接受墨冰的调教,墨香是个坚韧的,习武辛苦,愣是一声不吭的忍了下来,让莫颜竖起大拇指。
    开始两天,莫颜招式运用的不灵活,经常出点漏洞,被墨冰打得呲牙咧嘴,后来她找到诀窍之后,就好多了,从十多招,变成现在的和墨冰对手二十多招,莫颜内力不足,但是她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柔韧性好并且身子灵活。
    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墨冰把莫颜习武的情况,用暗语发给万俟玉翎,而万俟玉翎收到信的时候,已经到了农历八月二十。
    自从离开靠山村,万俟玉翎一路向西,先是来到了湖州城。今年的水患,比往年要严重,加上父母官不作为,拖延一段时间上报朝廷,又隐瞒实情,导致受灾面积越来越广。
    天气炎热多雨,百姓们无家可归,又经常挨饿,因此有不少人都染了病,在湖州城,每天都有哭喊声,村子被淹没了,连个掩埋尸身的地方都没有,没有银钱买棺材,只得卷一张草席子,匆匆下葬。有的百姓家中没壮丁帮忙,尸身拖的久了,散发出阵阵恶臭,污染了水源,当地百姓得了恐怖如瘟疫一般的病症,死伤人数每日上涨。
    而湖州知府,大门紧闭,只有在赈灾车队到达湖州的时候,出来接应了一下,还是为了探听万俟玉翎失踪的消息是否属实,尽管李德一再辟谣,可见不到南平王本人,是个傻子也会怀疑。
    湖州知府觉得,万俟玉翎死了更好,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压制湖州的灾情,让这些流民闭嘴,等到明年就好了,再说了,皇上不是调配了粮草救济,他就等着李德赈灾,等差不多了,再上书皇上,窃取这份功劳。
    南边的灾情是此行的重点,不过万俟玉翎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上,流民的身体状况不好,季老爷送的十车药材便派上了用场。
    跟来的一万人士兵,每日在湖州巡逻,强制关闭城门,禁止城中百姓出城,以免变成传染源,把身上的疫病带到周围城池,城中搭建简易的帐篷,给流民免费居住,每日都有粮草,药草等,若是有人故去,士兵帮助下葬。
    一时间,南平王名声鹊起,人人称颂他是个神仙,是大越的保护神。既然是神,怎么可能身死,应当是长生不老,所以这些百姓们经常去寺庙上香,虔诚地磕头,祈求佛祖让南平王早日归来。
    湖州的情况,因路途遥远,并未传到京都去,但是此刻京都也不太平。前几天八月十五,无论是官家还是百姓,皆是战战兢兢,往年拜月的习俗都要做的偷偷摸摸的,就怕被误认为是饮宴,过得格外低调。
    大吴已经派来使臣,而且是大吴的大皇子洛旸,可见大吴对皇后娘娘洛荷的薨逝很重视,说不定也有兴师问罪之嫌,好好的美人,才和亲几年,不知不觉的死了,大越是不是应该给个说法?
    目前,两国非常可能谈崩,皇上万俟御风很忧愁,万俟玉翎失踪的消息,更让他雪上加霜,虽然,他非常讨厌这个皇叔,恨不得万俟玉翎早点死,不过也不是现在。
    边关刚刚平定,大越还没恢复生机,这个时候,若是再次开战,对大越没有一点好处!目前,大越的兵权有一多半在万俟玉翎手中,那二十万大军的精锐,只认虎符,万俟玉翎失踪了,虎符在哪里?
    剩下少一半军队,把持在万俟御风自己手中,主帅是太后的弟弟,也就是他的舅舅,在北边驻守,调集大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所以无论如何,这场仗都不能打。
    万俟御风开始恢复早朝,每日面对大批量南来北往的奏折,焦头烂额,想要在朝中找几个亲信,觉得谁都有可能是皇叔的钉子,他变得越发疑神疑鬼起来。
    莫中臣还是保持原来的模样,早朝必定要弹劾一众官员,最近倒霉的是永平侯,说起来,两家还有姻亲,可是在皇后娘娘服丧期,永平侯竟然顶风作案,抬进门一个小妾。
    禁止嫁娶,其实有空子可钻的,纳妾不算娶亲,一顶小轿神不知鬼不觉的抬进门,也没人会说嘴,毕竟太后娘娘薨了,他们悲痛,可不代表做和尚。
    “莫大人,本侯看你眼红吧,你夫人归乡有一个多月之久了吧,你要是觉得空虚寂寞,随便给个丫鬟开脸便是。”
    一大早就被找了晦气,永平侯非常不爽,这莫中臣不过是个破落户出身,得谁咬谁,就是靠着吃别人身上的肉上位,最爱揭短,而且不分场合,不然也不能短短几年就坐上了二品大员的宝座,成为御史之首。
    “侯爷,此言差矣,皇后娘娘薨逝,举国悲痛,您还有心情纳妾,这是怎么说的?您一向自诩为皇上分忧,娘娘薨逝您应该感同身受,为何如此轻浮?”
    莫中臣不紧不慢地走出一步,摸摸胡子,早就看永平侯府的人不顺眼了,上次宝贝女儿莫颜在永平侯府撞了头,差点一命呜呼,他想起来心就一紧,不过那会若是马上报仇,人人都道他气量狭小,瑕疵必报,所以莫中臣一直蛰伏,这不,机会来了。
    “你……”
    永平侯一听此言,更加窝火,莫中臣这个阴损的老狐狸,皇后死了,干他何事?感同身受,为皇上分忧,他就要守身?又不是他娘死了!但是这话不好反驳,他一时间语塞。
    “莫大人,您作为御史,是不是管得有些宽了?都管到人家后宅去了。”
    林府算是和永平侯府关系不错,吏部尚书林大人赶紧出言相帮,还有一方面,他也是心虚,因为女儿林苗月突然被杀害,林尚书悲痛欲绝,近日来夜夜醉酒,酒后乱性,不得已,就把林苗月原来的两个大丫鬟收了房。
    父亲强占了女儿的贴身丫鬟,即便是女儿已经亡故,这说出去相当不好听。林大人话音刚落,立刻被莫中臣揭露此事,参他一本。
    “啧啧,莫大人真是厉害,这些消息都是打来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