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许仙的日子》第324章、历史回顾[2]

我做许仙的日子最新章节目录
   就是跑来告诉自己科技不足凭似的。用的宋代的例子。
    ‘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这句话听起来很是悲壮,也给人—线生机,有着那么几分希望。但是真的是希望吗?
    西晋一朝,先后有两个末代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他们都是在动乱之中被胡撸上台的傀儡,在匈奴大军包围都城之后,又都被臣子们抛弃,成为匈奴人的俘虏,受尽屈辱,最后也难逃一死。他们死时说过。
    宋徵宗爷俩,皇帝被俘虏全家女人做性奴!估计也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后代,在让清大麻子脸康熙明君赏赐为披甲人为奴时,估计他也想过。
    但是想归想,真正做到的有几个。
    许仙想到如果不是自己的穿越,照历史看,那个元嗣君也是不会死的,而且会依足了皇室礼,荣养起来。就和明后的王朝,所有汉人对清人一样,无论谁接手,都是荣养,无论他是犯了什么罪,叛了多少次国,只要—句“我不是汉人”,似乎便可以原谅了。
    也是,人家本来就是侵略者,根本就不认这是自己的国家,卖了也就卖了。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可以认罪的。
    猛然间许仙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皇帝,同样只有—个城,同样只有数万兵马,同样没有反抗的能力。
    没有选择了,没有什么好选择的。
    汉人总是想以“人之本善”来观察世界,希望可以感动世界,教化世界。就是杀人皇帝朱元璋不杀元嗣君,不也是为了这样吗?明太祖朱元璋是自西汉以降,首位出身布衣的元首,即使汉帝国的刘邦,也是泗水一亭长,乃是国家的底层管理人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彻底的农民,父母死时无法葬埋,当过和尚讨过饭,周游半天下,注定了其先天的不足和灵魂深处的自卑。马基雅维利在《君王论》中曾提出:“君王要避免让人蔑视和憎恨。”而明朝开国元首朱元璋的卑微出身,朱元璋内心中的自卑,就足以了解其立国后苛酷中央集权、滥杀功臣、打击知识分子尊严的一系列政策。明太祖朱元璋用这些**恐怖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威,弥补自己的心理缺陷。由于唐宋开国的太祖、太宗基本上都是从地方长官和朝廷高级军官的位置上取得天下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包袱要小,而心胸相对宽广。农民元首朱元璋的局限还不仅在于自卑,更重要的是对天下、民族、政权的判断,已经完全经过了洗脑。朱元璋在反抗元朝暴政上有功劳,但是他对元朝统治的认识是完全模糊的。是否可以这么说,这种不能分清文明角逐、民族存亡的意识,也遗祸了几百年。以致在几百年后明帝国沦陷时,许多人都无法反弹起足够的民族意识。
    根据《明史》中《太祖本纪》的记载,1368年,朱元璋对徐达说:“中原百姓,流离相望。将帅北征,救民水火。元朝祖宗有功德于民,其子孙不顾百姓死活。老天厌弃他们。”元的早期征服者有何功德于民?西征南下,杀人无数,屠城无数。难道是功德?朱元璋无法解释古中国的灭亡,无法解释汉族权力沦陷和权力真空的事实,必须以王朝天命的观念来解释民族的更迭。1370年,当北征将士俘获元朝的“嗣君”买的里八喇到京师时。群臣请杀俘献祭。朱元璋不许。群臣以唐太宗为例对朱元璋进行过劝说,但朱元璋的逻辑是:“太宗那是对付王世充。要对付隋的子孙,恐怕也不会这样。”朱元璋一句话保留了元朝的“嗣君”买的里八喇的性命,并且得享天年。
    从现代人道主义的立场来看,不杀俘当然是对的。而在唐太宗的时候,在大街上杀俘献祭,起到了鼓舞民气的作用。但是朱元璋的逻辑并非不杀人,看他杀功臣和自己的百姓时的残暴。就能推理。朱元璋的逻辑是杀谁不杀谁,他的理论是:买的里八喇那是前皇朝的后裔。杀不得。难怪许多末代皇帝都活得津津有味,而功臣和知识分子都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一般。
    只是这是后代的分析,或者说是汉人的理论。
    人性永远不是你想怎么样,便怎么样的。在明帝国沦亡后,登场的清帝国,首先下令屠杀明朝朱元璋后裔。清帝国成为了压榨百姓的利器,成了摧残天下民气的绞肉机。清帝国的宁古塔、尚阳堡,流放着成千上万的中原和江南志士。在东北的苦寒之地,清帝国构建起一座座庞大的集中营。这些被剥夺了自由、财产和尊严的仁人志士——其实许多也是不合作的特立独行之士,在此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有一本叫做《研堂见闻杂记》的书上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路上就会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发往披甲人为奴”者,妇女多数会被奸污,而男人几乎没有不被杀掉的。
    这便是人家对他的回报他。
    直到三藩叛乱,大清的大麻子脸康熙明君才找来一位据说是朱元璋后裔的人。说了—大堆肉麻话。大体也就是“你受苦了!”“身为皇族后裔怎能吃这样的苦呢?”之类。
    然后把他赏赐为披甲人为奴,美其名曰:为了保护皇族不受外人欺凌,损了皇家威仪。一直保护到绝后,然后,此事便没有然后了。
    不过对明孝陵,大麻子—家倒是合了朱元璋的逻辑。
    有明一代,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明清鼎革之后,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6次遣官拜祭,5次亲往谒陵;乾隆6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
    等等,等等。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翻也翻不完。
    “汉文,你也建城了?”苏妲己出声。
    “是。”
    “你这也算是开国建城了?”
    许仙不出声了。
    苏妲己又说:“早晚你也会是皇帝吗?”
    许仙不答,他又说:“就算不做皇帝,也算是了。即便你不这样以为,别人也会想……”
    “你到底想说什么?”许仙忍不住问她。
    “没有什么。我是想说这修真是比外族更可怕的存在。”
    “所以你翻动了我的记忆?”
    苏妲己没有否认,虽然她真心想尊重许仙,但是修真路上的退缩,真的是不得了。“不,比你记忆中可怕十倍、百倍。外族,至少你们还是人,而他们已经不是人了!”
    苏妲己不是吓他,只是点明了他心中猜想的。他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前进,前边,再前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