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舟记》第161想正确的方法只有一种

情舟记最新章节目录
   附记:关于换算率
    这是我在1999年在物管时做的工作笔记,到了今天依旧是有用的。
    1)我们拥有一个错误的习惯a
    清明节,明智五金厂送来我厂内采之18孔的434头,送货单上标明的数量是,我方收发组人员验收则是,多出,这是为什么呢?
    后经我去清收,实为,与送货单的数量约为相等。
    4月7日,该厂又送交同品目的434头,我方收发人员验收量与送货单的等同,经我验收发现少了;以后,收发人员每次验收的数量都与送货单的相同,我每次点收入库都发现数量不足——这些差异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是换算在作祟!
    明智带来的换算率为,我方收发组人员测定后确定为,并要求明智五金厂以后交货都以这个换算率交货。
    我去测定的换算率只有,多次告知收发人员按此定量,他们没有听,权力在他们手上,我也只能建议,不听,我又何苦要去强力地纠正?
    就这样,我司每次进这种品号为的料,都是以21的换算率验收的,变成每kg损失。
    每件定量50kg,每件的账面验收数量就成了1050而每件就少了7pcs,因为整数原因实际是少了。当时,我司那几年每月对这种料件的需求高达120万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月要少收人家的量,这可是个花鼓的用量!
    也就是一个月下来料账差异的量,一年下来就是!这中间,不管我们的账如何去调整,这个差异量是抹杀不了的!这才只是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一年差个二十万反而是正常的,难怪我们以前用去15万的301中管54长规格的,每月相差有6000上下也就不离奇了。
    明智厂是明智的,人家何乐而不为?遵照我方的换算率,人家每月就能赚的量。
    明明人家在清明节交货时带过来的换算率基本上是对的,为什么我们要错?改成错误的来损害本公司的利益?
    这就是我们拥有一个错误的习惯:换算率用整数!精确到个位!
    多次之后,跟收发人员起了争执,他们也很生气,当着我们的面理直气壮地重新称来看!我一看,好玄没有被气死!在他们的观念中,换算率就是“多少个一公斤”!
    以这样的概念去取换算率,同样是的料,20个不够1公斤,21个是有1公斤多一点点,当然是取21了!“你不让我取21,难道还要我取20吗!”
    他们的理由还大了!我没有争过他们!所以那时的物管都是用的整数当换算率的。比如ct中管,我记得很清楚,取十分位是的换算率,取整数就是4pcs。当时旺季每月有12万个,结果是按整数算,我们付给宏光公斤的热处理费用,而实际上,我们只需要付公斤的费用就够可以的!
    当时的物管,这种概念占据着主流,就连公司的其它分厂也是这样的。
    直到我升为助理之后,才慢慢把物管的这种错误纠正过来每换一届物管领导,我都会为其讲解换算率唯一正确的理解,这些年来,这种思想统治了物管课。
    但到今天,人员流动太频繁,又有很多有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换算率了。
    而且我揣测我们的昆山分厂,还在实行的可能就是“多少个一公斤”的换算率,他们才会多次抱怨我们支援的物料数量不足。关于这一点,我本来是有计划要跟赖协理沟通印证的,时不我等,温柔一刀驾临我的脖颈,只得放弃了。
    前面讲到的301中管54长规格,这种中管,以前的换算率是,后来改为双重研磨修订为,前不久我去测定,只有,比最初少了,这种中管换算率的变更,反应出我们物管计量中有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2)换算率的扭曲a
    ?还是以ct中管为例,以我们设计的目标月来做比较
    换算率为,1吨则为,10万=
    换算率为,1吨则为,10万=8kg,负=
    换算率为,1吨则为,10万=85kg,负14kg=
    换算率为,1吨则为,10万=,负=
    不说费用了,我们以不同的换算率来备料,就会产生很大的数量差异了。
    ?再以301中管54长的规格为例,本年4月份之用量较小,计,就以此数量来做比较,若以最新的310之换算率做基准,则:
    换算率为à=26kg*31=-=-
    换算率为à=*31=-=-
    换算率为à=
    我们发301中管的料到花鼓组时,是以kgx换算率来发的料,以310计划,4月份要备半成品中管68kg,若是以备料,则只需要备26kg就够了——那样的话,就会造成个以上的花鼓没有中管可以用,这样的欠料,就会困扰住我们的生管和业务。
    可见,换算率的精确,不可漠然视之。【时1999年5月2日记】
    3)浅显的道理也难贯彻a
    破除陈规陋习,统一认识,确立新新观念新概念,制订作业标准书,按iso的条文管理。这不止是说说而已,而是物管要真正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物管课还没有制订好作业标准书和sop操作标准,标准化程度很差。没有标准行为的轴心,随意性太大,作业起来波动加摇摆,而且幅度离奇。
    单就看换算率:
    我们物管有项作业标准,要求物料数量误差率不得高于千分之三。
    由此,换算率就必须要精确到千分位,这点不容置疑。
    这一破旧立新的观念,看似很简单,道理也是明明白白,执行起来却远不是那么回事。那些自己认识不到位,反而指责你这不行那不行。
    我以前独自建立起来的qr仓库、ct仓库和黑身物料仓库,就是采用的精确到千分位的换算率。等我调任到制一仓库后,接管人员又改为整数换算。
    到了制一仓库,这里的人员要多些,我几经努力,反复强求,倍受嘲笑,至今才勉强通用精确到百分位的换算率——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实行起来也要被打折扣!
    这不是我个人的悲哀,人文素质太低,你有所坚持人家还以为你是有所贪。
    浅显的道理也贯彻不到位,悲乎!【时1999年5月5日记】
    摒弃错误的换算率测定方法,统一成正确的一种来通用。
    不必太仔细,就能观察到我们现在(1999年)的物管课,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权测换算率,人员渗杂,什么态度都有,用的衡器五花八门,测算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要不,怎么会有一样的301中管54长的规格,每千克会相差上(50-31)pcs呢?
    差得如此之离奇,只要深入地清查现行的换算率,这样的离奇会暴露出来很多很多。
    [下午]常常地想谁解沉舟:在现行换算率之千奇百怪的测量方法之中,最常见的那种错误方法是这样的,称一kg再数有多少个,要是不恰好够1kg,就采用最接近的那个数目,取整数来当作换算率。这就是就是“多少个一公斤”的概念在作怪。就是这样,明智来的品号的换算率,就从变成了了。
    之所以说是千奇百怪,还有就近取材,就用破旧的大磅称去称换算率的。冲床组就在这样做!他们称出来冲三沟的驱动螺旋为,实际上却有;最近,的434耳部开始自制了,他们测出来的换算率是,用规范的电子秤称出来的自制型,却只有。
    相差是何其远呵,这样粗制的数据,干扰又是何其大。
    换算率,其错漏百出,难以说尽【1999年5月8日】。
    [下午]常常地想谁解沉舟:4)正确的方法只有一种
    就是定人定衡器,并用确定的一种方法去测定。
    由确定的人员,使用校正过的最大称重为5kg的精密电子秤。
    正确的方法就是这样:
    定义:换算率是1kg有多少pcs,而不是多少pcs为1kg。
    公式:正确的方法只有一种:换算率a=÷平均单重m。
    测定:测算换算率,关键就是测量出平均单重。取样时,在电子秤上按“数量设定”键后,在第二个显示屏上显现的数据,就是平均单重。要求取样重量不得少于200克,或者取样数量不少于,这两项标准,最少要满足其一。
    快速测量平均单重的方法,就是分多次“数量设定”,而不必每次都数上数百pcs。
    如果平均单重是克/pcs,就去除,如果平均单重是千克/pcs,就去除1kg,就能得出换算率。
    计算:盘点数量的计算方式有两种,可从中任选择其一:
    (件数x每件净重+尾数净重)x换算率=数量??
    (件数x每件净重+尾数净重)÷平均单重=数量
    物料差异的限量是3/‰,平均单重和换算率必须精确到千分位,也就是3位小数点。
    以上是前些年的记录,即使到了现在,也还算是有些借鉴意义的。
    千算万算,也得有其所本。换算率想起来很简单,简单的事,做起来为何不简单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