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1053章传统现代

极品地主最新章节目录
   ; 今年‘银杏村’并未举行隆重的分红大会,每位村民的分红都通过银行发放到村民的私人户头上,毕竟连续几年举行分红大会,大家都有些审美疲劳了。
    ‘银杏村’村委会也是觉得今年的分红数量有些太大了,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分红大会,恐怕会引来外界的反感。
    遥想2010年的第一次分红大会,每位村民的分红才,在短短几年之间翻了300倍,实在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哪怕是身处其中的银杏村民和箫氏族人,也都是恍然若梦,不可思议!
    当初,‘镜湖集团’创业的时候萧风累计投入1亿RMB,如今变成了总资产查过7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如此快速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镜湖集团’的利润水平甚至能够和军火企业、制药企业相提并论,而且它的成本相对较低,更是令人侧目。
    一些拥有大储量的矿产企业、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才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形成如此规模,而‘镜湖集团’却是一个依托有机农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它的发展轨迹根本无法复制。
    自从‘镜湖集团’崛起之后,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投资机构以及农业企业试图复制‘镜湖集团’的轨迹,却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比如,‘萧家农场’制造出来的完美生态循环既可以保持农场产品的有机品质,却又不会因为化肥、农药而降低了品质。其他的农场也试图按照‘萧家农场’的模式进行管理、运营,却发现不是产量下降就是产品品质无法达到标准,盈利水平远远无法和‘萧家农场’相比。
    又例如,‘镜湖集团’旗下的家禽、牲畜饲养从来不会遇到瘟疫的侵袭,在保证肉质品质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产品产量,盈利水平自然不低。
    即便有的企业照着‘镜湖集团’的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却依旧无法达到‘镜湖集团’的标准,这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关键。
    有媒体对‘镜湖集团’旗下的各个产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赫然发现整个‘镜湖集团’就是在一种完全理想的状态下运行,丝毫没有遇到任何难题。
    这或许才是‘镜湖奇迹’的根本原因吧!
    相比于那些拥有各种泡沫的股票价值,‘镜湖集团’的资产都拥有实实在在价值,在资本市场上随时都有投资机构在挥舞着支票求购。
    只可惜‘镜湖集团’的绝大多数股份都掌握在箫氏家族成员的手里。这些股票都拥有着严格的限售门槛,外人很难弄到这些股票。
    因此,即便外界对‘镜湖集团’的市值进行了各种评估,它依旧不会轻易上市,更不会出现新的股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拥有‘镜湖集团’绝大多数股份的箫氏家族,所拥有的财富、影响力已经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家顶级豪门。
    尤其是‘镜湖集团’旗下超过五万名员工以及由此衍生的上下游产业链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就业岗位,更是让箫氏家族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如今,箫氏家族在华夏、美利坚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产业,根基已经稳固,只要不出现决策性的错误,箫氏家族的地位只会水涨船高!
    当然了,‘镜湖集团’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也是给箫氏族人带来了一些小烦恼,那就是他们身边的安保力量得逐渐加强了。
    住在‘银杏村’的家人倒不要紧。毕竟这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那些需要在外奔波的家人出入都得带着至少两组安保人员,被媒体认为是架子大,实际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无论是‘镜湖集团’的财年报告还是‘银杏新区’的经济数据,还是‘银杏村’的分红数目,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银杏热’,毕竟这里实在是太热门了。
    对于普通民众,当他们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豪富的地方,自然而然地会对‘银杏新区’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会变成旅游的动力。
    根据‘镜湖公司’在2016年底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游客就是因为各种媒体的报道而选择来到‘镜湖景区’旅游度假,大家都想要看到这个神奇的地方。
    现在,‘镜湖景区’已经成为了华夏一个相当热门的旅游景点,媒体的大幅报道在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能好地引导了游客。
    ‘镜湖公司’和箫氏家族也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从一开始就和媒体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使得‘镜湖景区’在舆论中的形象相对良好,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
    当初,姚州古城就是主打‘艳遇’这样的标签,最终让整个古城过度商业化。并且在许多游客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受此影响,姚州古城的年接待量达到千万之后就呈现了增长停滞的现象,饶是姚州当局以及旅游从业者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依旧无法扭转颓势。
    在萧风的计划之中,‘镜湖景区’的年接待量起码要达到1500万人次,这样一个庞大的接待量,除了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到位之外,一个良好的形象也是相当必要的。
    为此,‘镜湖公司’还特别成立了一个公关部,专门处理和媒体之间的各种事务,并且维护、更新景区的官网,在各大旅游论坛上发布各种软文,并通过景区的官方围脖向游客、粉丝不定时地更新各种信息。
    因为有了先进的理念,整个‘镜湖景区’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各大景区中信息最公开透明的存在,这也是赢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镜湖景区’的快速崛起也是给了许多景区启发,有了‘镜湖景区’堪称标杆的表现,国内的旅游市场俨然有了更好的风气,各种宰客黑幕也是少了许多,这或许是‘镜湖景区’最大而最不为人知的一个贡献吧?
    ‘镜湖景区’犹如华夏旅游市场的一股清流,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其他景区的做法,受益的还是万千游客!
    …………
    腊月廿三祭拜过灶神之后。整个‘银杏村’的年味都让浓郁了起来,哪怕是少数还没有离开景区的游客,也能够感受到空气中飘散的喜庆气氛。
    其实这也很正常,‘银杏村’的村民每个人都分到了150万RMB的分红。再加上自己工作、家里的客栈、餐厅生意等等,人均年收入也是不少,过年不担心钱的问题,心情自然也不会太差。
    此外,‘银杏村’本来就是一个长寿村。家里老人健康,孩子活泼,这样幸福的生活大家没有理由不开心。
    当然了,孩子们都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才是让所有家庭都充满欢声笑语的重要原因。
    一过廿三,‘银杏村’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做各种准备,人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就象征着他们美满的生活。
    为了保护村子里的环境,村民们已经不能自己在家里杀年猪,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习惯于从农场的养猪场弄到一两头大猪,送到屠宰厂宰杀。处理干净之后拿到家里制作各种杀猪菜以及火腿腊肉。
    这些年,虽然村民的收入是连年翻番,但是制作火腿、腊肉的习惯却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几乎成为了‘银杏村’的一大特色。
    每年秋天银杏叶变黄之后,‘银杏村’家家户户的屋檐、灶台上都会挂满各种腊肉、香肠和火腿等等,令人眼馋。
    对于村民们来说,哪怕现在家里每年收入数百万、上千万,但是一些传统却不会因此而消失,倒反会因为村民们更有钱、更有闲而被发扬光大。
    村民经营的客栈大部分都会为住客提供一日三餐,带有‘银杏村’特色的各种肉制品也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备受游客欢迎。
    在众多游客在网络论坛上发布的各种游记之中,村民们亲手制作的各种美味肉制品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给网友们极为深刻的印象。
    久而久之,村民自制的各种肉制品俨然成为了‘银杏村’的标签之一。若是游客来到‘镜湖景区’度假游玩,没有尝到这些美味,实在是一种遗憾!
    因此,明年秋天、冬天‘银杏村’家家户户挂着的腊肉、火腿就成为了这座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如夏天竹笋、蘑菇一样充满了原生态的魅力。
    纵然‘银杏村’已经变成了‘华夏第一村’,但是这里却依旧保持着许多传统。无论是青石板小道还是那一栋栋充满民族特色的房子,都给游客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蜂拥而至的游客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银杏村’的生活步调,老人们依旧习惯于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村民们还是喜欢亲手制作各种美食,房前屋后的鸡鸣犬吠让整个村子变得更加悠然自得。
    哪怕都已经身家千万,许多村民还是在自家的前园后院种植各种蔬菜、水果,不求靠这个卖钱,只希望能够吃到新鲜的劳动成果。
    和许多发家致富之后大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农村截然不同,‘银杏村’至今还没有刻意通大车的公路,进出银杏村除了双脚、自行车之外就只有各种电动车。村民们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修缮、改造了自己的房子,变成了古意盎然的客栈、餐厅还有各种艺术酒吧、咖啡馆,整个村子看不到钢筋水泥森林还有刺眼的霓虹灯,有的只是淡淡的从容。
    走进‘银杏村’,人们的心情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没有了匆匆的脚步,没有歇斯底里的躁动,也没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哪怕是空气中也是弥漫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若是不了解‘银杏村’的底细,第一次来到在这里的人们很难想象这座拥有着潺潺流水的小山村是‘华夏第一村’,人们俨然是回到了过去浓厚的历史,能够亲手触碰到它的过往。
    有人游客来到‘镜湖景区’度假之后撰写了长长的游记,认为澜沧江就如同是一条天然的分界线,把现代和传统分割开来。
    在澜沧江的东岸,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伫立在群山之间,在自然和现代之中形成了完美的统一,这让游客以及居民们不会产生自己被现代社会抛弃的错觉。
    也正是因为‘银杏新区’和世界同步的缘故,让整个‘镜湖景区’拥有了更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以及移民。
    在‘银杏新区’,人们可以看到全球同步上映的最新电影,可以买到最新发布的奢侈品,也能够看到最新款的超级跑车,……,这里离世界那么远,也如此近!
    如今,整个‘银杏新区’常住的外国人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0人,这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