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正文卷第269章幸好小顾不是黑心资本家

重回80当大佬最新章节目录
   ?三天之后,腊月二十九,也是年前最后一天上班。
    上午九点,一群处级以上干部,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参加了副主任主持的总结会议。
    会务过程涉及太多国家机密,就此略过。
    到了中午12点半,副主任宣布散会,食堂也安排了丰盛的散伙饭,连酒水都放开了供应——也没必要再特地找“小食堂”了,外资委这种实权机关,又是掌握经济运作的,大食堂就已经应有尽有了。
    不过,饭前副主任交代了几句,留了一个局级干部,还有几个处级,让他们一起吃个饭,饭后再聊聊。这些人都是年后就要长时间出国出差的,说是提前了解一下他们对于总结议题的看法。
    其他同僚只能羡慕嫉妒一下,然后自己三五成群去组队吃饭拉交情。
    哦,说句题外话,那个“一个局级干部”描述不太准确,因为那人其实就是包处长而已——
    上面内部信号已经下来了,包处长从当初一机部调到外资委时,就是副厅级待遇,只不过外资委高配,所以副厅也只是干正处的活儿。因为在外资委表现好满打满算干了两年、属下又有顾骜这样能干的人能屡立奇功,所以包处长也跟着积攒了不少漂亮的资历。
    如今,他刚刚被组织提拔了半级待遇,成了正厅级、过完年之后的三个月,他会在机科办做副职。等外资委撤并后,机科办会改名为电科局,一起划到电子工业部旗下,而包处长也就会摇身一变变成包局长。
    两年升一级(从副厅到正厅),在仕途上也算是比较让人羡慕的进步速度了。
    中国从来不缺能当官的人才,在很多活儿大家都干得好的前提下,领导当然也喜欢用自己用顺了手、知根知底的下属。
    相比于包处长,秦国纲虽然也是要跟去电子工业部的,但他毕竟一来这两年的立功表现不如包处长。同时他当年是从兵器工业部外事局来的,不是一机部外事局来的,所以在副主任那儿就不算最最嫡系。到了电子工业部后只算副厅,也算是不错的升迁速度了。
    虽然回溯三四年,到国家刚刚开放的初年时,当时包处长和秦国纲的级别、资历是差不多的。
    这就是跟着领导大腿转战两次和转战一次的区别。
    跟着领导简单吃了点朴素的食物,一群人按部就班地汇报了自己对未来配合电子工业部外事工作的想法构思,聊到大约下午两点之后,其他大多数被约谈者,都纷纷被送走了。
    不出顾骜此前所料,今天的讨论重点,就是为未来的“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找方向。而其他人的汇报心得都不是很贴近这个最重要的核心——或许他们也知道这是核心,但平时不关注这块,要不就是知识结构老化,对这个细分方向不专业,说不出所以然来,不如藏拙。
    所以,副主任捋了一遍下属们的发言后,集中留下了包处长、秦国纲和顾骜三个人,让他们互相“头脑风暴”。
    因为这三个人的观点,代表了三条务实的关税减免操作方向。
    简述一下刚才会上的三方观点:
    包处长的意思,是搞特定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这个退税名单上的内容,国家可以实时宏观调控,以精确定向把控所要扶持的产业。
    秦国纲的意思,是直接建议国家在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主要是指目前的深市特区经验、被伟人认为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时候),再划一块足够大的地方,最好是一个与外界来往交通比较容易管理的岛屿(减少国内的省际‘偷度’风险),然后在这块地皮上放开了搞特定品类的免税。
    大致来说,前两者一个是在时间上提供管控,另一个是在地域上进行管控。前者响应慢,后者有地理局限性。
    而顾骜的思路,则是后世经典保税区的思路。(具体暂不赘述水字骗钱,反正什么是保税制百度一下都能查到,给大家省点订阅钱。)
    ……
    “小顾,说说看你的那个‘构建电子原料保税区’设想,所区别于小包和小秦方案的独到好处。”
    副主任捋顺三份方案的实施计划后,把文档丢在桌面上,端起茶杯发问。
    “是,主任,我觉得我这个方案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精确把控关税豁免的滥用可能性、并且为国家保留最大的责任追溯便利。
    从政策落实的严密性角度来看,我认为包丞丞同志的‘统一征税/定向出口退税’方案是最稳的。但是这涉及到的报关时间周期会很长,不利于国际电子产业市场的快速反应需求。
    目前欧美的电子消费品行业,用户需求变化非常快,以索尼公司为例,他们一款随身听或者录像机,可能每隔三四个月就要改版、或者出个新的定制款式。一旦新款出现后,价格与旧版没什么区别,而消费者却会很快盲目追求最新。
    如果我们允许报关物品快进快出,那么必然留下实物核查方面的隐患。如果严格把关慢进慢出,国内代工厂商的反应速度又赶不上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
    相比之下,建立保税区制度后,快进快出的那部分我们就不用查了,直接免掉了征、审、退三重行政审批环节。只是把快进后不快出的、有可能滞留在内地被转国民消费的部分进行严审。大大减少了行政干预的工作量,企业的反应速度也极大提高……”
    顾骜侃侃而谈地论述了自己的方案,相比于包处长的“先统一征收原材料进口税、再到出口的时候对这部分原材料原额退税”方案的优劣。
    然后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副主任可以消化一下前面的内容,才继续侃侃而谈,说秦国纲方案的不足。
    “而秦国纲同志的方案,总的来看,时间响应上是非常有利的,一旦未来国家真的选取某一个海岛作为原料进口免税岛,我敢说那个岛肯定可以成长成湾湾那样的电子业国际先锋。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性——国家对那个岛屿的进出管控,肯定不可能真的和湾湾海峡那么严密。而我国除了特定岛屿之外,毕竟还有十亿人口的庞大大陆内需市场。
    在人民稍微有点钱后,一旦攀比之风兴盛、刚刚稍微有钱一点起来的人民,需要用进口电子、机械奢侈消费品来妆点自己的高人一等……我怕批条子的隐患会不堪设想……”
    顾骜也不怕说大实话,毕竟他不是在体制内混一辈子的。
    有些事情,就算暂时得罪人,将来最上面的大领导知道他说得对,内心自然会留下好印象。因为他说的,都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在顾骜看来,在那些国家顶层的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好人、是一个可靠的同志,留下这样的印象,才是一辈子的事情。至于暂时的官位、短期内是否升迁,这并不重要。
    然而,秦国纲听来就有些刺耳了。
    他不顾是在副主任面前,当即反驳:“小顾同志!你说的是执行层面的事情,我们讨论的是路线的问题。你就算怀疑……怀疑未来有关同志的觉悟,也没必要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吧!”
    顾骜和气地示弱:“老秦,你冷静一下,有些事情,你我只是不愿意相信——大锅饭不就是指望靠人的觉悟么?现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指望大多数人的觉悟,是不太可能的……”
    秦国纲:“这不是大多数人的觉悟问题!只需要考验一小撮特殊材料做成的好同志的觉悟!我相信把考验范围缩到那么小,那些好同志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这个问题没法反驳,顾骜也就沉默不反驳了。
    他委婉地换了一个说法:“相比而言,我也不是完全反对秦国纲同志的意见,他提出的地理隔离手段,确实是有好处的。但与此同时,我认为地理隔离和离岛严审只能用于豁免对‘快进快出’的审查。而‘快进慢出’甚至‘快进不出’的审查,应该按我设想的保税区思路从严。”
    这种提法,已经是历史上任何一国都不曾出现过的了,完全是顾骜被秦国纲的辩论形势所逼,耦合出来的全新事物了。换言之,这并不是靠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抄袭来的,这东西压根没先例可超。
    顾骜只是为了在辩论上缓和一下冲突,妥协出来的。
    但愿不要真的被用上吧,只是用于辩论、让副主任了解他的立场,以及审慎严密的忧国忧民之心。不然真用上了,顾骜都推演不出这玩意儿会怎么发展。
    副主任听了,虽然还没贸然赞同顾骜的看法,但对他不求全是全非、肯跟不同意见相互磨合、取长补短的谦逊姿态,还是很欣赏的。
    副主任便气度雍容地开口调解:“嗯,大家对事不对人啊,小顾同志也没针对谁。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把事情做好。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谁主导、谁附和的心理负担。”
    包处长本来很淡然,顾骜说他的方法有隐患时,他也不反驳。此刻副主任发话了,他也很诚恳的样子、“虚心纳谏”地问身为他下属的顾骜:
    “小顾,那你倒是说说。刚才你说我建议的那个定向退税,会导致严查则企业响应变慢、快进快出则退税审查不严。我倒是想知道,你觉得退税审查会怎么个不严法?如何被企业钻了空子呢?我要是允许企业先把转口贸易的货发出去,再慢慢办退税手续不行吗?”
    顾骜刚才说包处长的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手续时间和审查准确率上要权衡取舍。然而包处长显然没理解审快了会如何损害准确率。
    “我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钻空子,我只是刚才稍微听了一下,然后设身处地把自己假设城黑心资本家,想了下我会怎么逃原料进口税,然后就想到了这么几点:
    首先,快进快出的话,如果企业的货按照报关单先发出去了,来不及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开箱实审,那么万一企业在出口货物里面,夹带实际并不存在或者被掉包的高价值机械/电子产品,谋取原材料退税呢?
    比如一家游戏机厂,说他向美国出口了十个标准箱两万台家用游戏机,并且在美国那边的进口商也伪造好了接收单证,同时证明这两万台游戏机都用了进口CPU。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只出口了三千台、五千台,每个集装箱只有口子上那几层是游戏机,里面全是板砖。又或者里面虽然也出口了游戏机,但是是功能、性能、价格远低于报关品类的国产老式CPU/元器件的产品,不该被退进口CPU的税。
    我们的海关人员如果不是一箱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