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人生》正文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暴富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看一段历史:
    月初,网络文学界的铁桶江山绽开巨大裂痕。起点中文网下称“起点”创始团队集体请辞,大半核心编辑追随而去。
    这场风波看起来与个人江湖恩怨并无太多关联。这是一个经典的“盛大式问题”:自上而下的集团意志与具体业务公司自主发展之间的碰撞。
    以性格刚烈著称的起点网创始人吴文辉及其同伴们,最终选择了出走。在经历一众互联网投资者的追逐之后,他们最终面对的几乎就是腾讯、百度二选一的方案,新的站点预计在五六月间正式上线。
    月30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接管后的起点召开作家会议。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亲自出席为起点打气。陈天桥提出用户正在多元化,网络文学正不断走向主流,未来大有作为。他说,当初收购起点只是看中模式,起点是一粒种子,良性发展已久,已不再依赖于人,数据挖掘将给作家们更好的未来。
    同日晚间,吴文辉告诉本刊记者,下周他将办完离职手续。他对出走团队的能力、资源充满信心,认定未来“三分天下”格局中,除了起点、其他竞逐对手,还必将有其团队的一席之地。
    在泛娱乐化的同时,原创文学内容这块璞玉,同时兼有版权资源和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宝贵价值于一身,人人垂涎。而今,这块“连城之璧”分于起点与出走团队两处。
    谁能夺之?这是留给网络文学界和互联网行业的最大悬念。
    出走
    酝酿集体辞职确有逼宫之意,只是,这一计划提前走漏了风声。
    月1日,起点在杭州举行作家会议。吴文辉、商学松等起点创始团队和管理层,与部分核心编辑团队及重点“大神级”作者通气,询问是否愿意一同脱离起点,另立新站。此时他们已不得不加快筹备的速度,密谋逐步变成“阳谋”。
    早在2月,起点团队与百度接触的消息已在业内扩散。起点团队人员曾向本刊记者开玩笑地抱怨,百度内部信息暴露得太早。
    月1日,侯小强陆续收到多路线报,起点团队要走了。他询问吴文辉,得到了否认的答复。不安的侯立即上报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和总裁邱文友。陈天桥致电询问吴文辉,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否认。
    此时的起点创始团队,的确还没下定出走的决心。他们还舍不得起点,想真正拥有这个亲手养大的孩子。
    年,吴文辉、商学松等人创办了起点中文网,并建立起千字2分—5分的VIP阅读收费模式,逐渐培养出引以为傲的作家生态。2004年,盛大以200万美元全资收购起点,奠下盛大文学的第一块,也是迄今最重要的基石。吴文辉等创始团队从那时起一直管理着起点。
    一些曾与盛大文学接触的潜在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或可揭示起点的分量:2012年,盛大文学营收10.8亿元,起点营收3.6亿元;盛大文学全年盈利略超1亿元,起点盈利约7000万元。
    年,盛大文学正式成立,通过收购组成了包括多家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线下出版社等10家主要公司的资产结构。2011年,盛大文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赴美IPO申请,但延宕至今,仍未成行。
    月1日上午,盛大集团总裁邱文友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盛大文学是非卖品。但事实上,陈天桥本人的意志未必如此坚决,邱也承认,不断接到各路投资者发来的报价。
    大半年前,吴文辉及其团队就向陈天桥提出了起点MBO管理者收购计划,吴获得了一家有力的PE的支持,打算收下起点独立运营,请“桥哥”退出。
    这一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问题在于价码。吴文辉团队的MBO计划最开始的出价是4亿-5亿美元,而陈天桥的出价是:买起点8亿美元,买盛大文学也是8亿美元。陈天桥不相信吴能成功,“8亿美元的价格,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找到买家。与资本打交道,你能强过我吗?”
    于是,起点创始团队开始萌生退意,酝酿集体辞职确有逼宫之意,只是,这一计划提前走漏了风声。
    月1日的会议成了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自杭州返回,起点团队发现公司内部气氛紧张异常。3月5日,尚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陈天桥电召吴文辉星夜进京会谈。据吴文辉说,这一夜他和陈再度提及MBO话题,陈天桥也表达了挽留之意,甚至提出吴文辉团队可以成为公司经营者,股权也能商量。
    这一夜,话未竟,局未定。次日上午,商学松以下的起点核心团队20多人集体提交了辞呈。至此,起点创始团队的两手牌都已摊开,提交辞呈后尚有30天工作时间,他们本希望在此期间相抗陈情。
    月6日下午,情况急转直下。吴文辉还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盛大文学官方已发出公开邮件,宣布接受创始团队的辞职申请,并明确提示希望离职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同时,侯小强宣布接管起点,并随即派出团队入驻,与未离开的员工谈话,公布新的管理机制和人事安排。
    “当时我都蒙了。”一位盛大文学高管说,一切来得太突然。对侯小强和吴文辉而言,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月7日午后,一位未请辞的起点员工对本刊记者倾诉了办公室内发生的乱象。留下的员工被召集开会,宣讲内容为起点创始团队违背了公司的整体策略,阻碍了起点的发展。
    月11日,陈天桥在盛大内部发了一封群体邮件,表态支持侯小强,称侯小强通告接受起点团队辞职时已获其首肯。此间,侯小强连续表态将加强作家福利。
    月17日,侯小强发布了“条件不限,待遇从优”的编辑与主编招聘信息。
    月21日,吴文辉选择放弃起点,他向一路支持他的PE发去邮件,诚恳地表达歉意:MBO计划到此为止。
    直到最后,这家PE仍竭力争取,甚至愿提升价码。但吴和他的战友已不想再纠结下去。追随的团队和作家们摩拳擦掌、欲开新天的热血不能空冷,诸多投资方的追逐也引发纷繁猜测,吴文辉需要尽快开始新的故事。
    见过很多互联网巨头、投资巨擘的老板,但只有面对陈天桥时,吴文辉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桥哥”的“现实扭曲立场”让盛大内部的高官们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面对他,只能在他的主导下谈,我开口之前就会不自觉地压低自己的条件,而且最终他能压低筹码并说服我,尽管我们内心并不满意。”
    这一天,除吴文辉之外的其他起点出走团队终于接获通知,离职流程完成。
    月25日,吴文辉正式提交辞呈,预计4月初正式离职。
    分歧
    起点需要更多的用户、流量、推广费用,但正在收缩的盛大已给不了这些支持。
    起点萧墙之变,源于分歧累积已久。
    先有起点、后有盛大文学是分歧滋生的基调。2004年被全资收购后,起点创始团队尽管仍保有公司经营权,但没有股权。
    在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之初,盛大文学和起点几乎等同于一个实体两套班子,侯小强与吴文辉之间关于公司策略屡有争议。随着盛大集团投资部不断投资、并购文学网站并置入盛大文学板块,“双马同槽”的摩擦逐渐消解。盛大文学成了起点的母集团,侯小强也放弃了对起点自身日常运营工作的介入。
    侯小强对本刊记者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服务者”,既然起点团队的内容生产做得很好,那他就不必介入。起点创始团队的成员也说,感谢侯小强此前的不介入。
    但在起点的经营之外,双方的分歧频起。有的来自于侯小强和吴文辉的策略判断差异。比如,去年11月,侯与吴在盛大文学高管会议上发生了争执。侯小强认为,盛大文学应当全面开放输出内容,否则因盗版压力或内容时效,价值或会衰减。而吴文辉则认为,在输出内容时应当有所鉴别,对于有意借内容招揽读者又有意自行生产内容的渠道应当断绝输出,以防养虎遗患。
    还有些矛盾在盛大文学、起点之外,又有着盛大集团意志的身影。陈天桥向侯小强传达的制度安排是,各个文学网站公司专注于内容生产,盛大文学则负责品牌建设、渠道建设、营销体系,打击盗版、产业链布局等。
    去年11月,侯小强曾与本刊记者交流过其主政盛大文学4年来的得失。谈及曾经的错误教训时,侯小强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盛大文学旗下子公司分散割据,原先在无线、版权运营方面各自为政,缺乏效率,如今已统合进行。
    而这一点,正是起点创始团队反弹最为强烈的部分。吴文辉认为,前端内容生产与后端版权再加工及分销的割裂,反而会造成整体运营的脱节。
    在这场权限上收的运动之后,起点似乎成了“笼中猛兽”。失去了无线运营权、第三方合作版权运营权、影视衍生版权运营权等,起点只是在Web页卖文字,陷入了“空心化”困境。
    侯和吴的主张看起来各有道理,但所处立场不同。侯小强本人也表示,作为盛大文学CEO,他是站在盛大文学的立场考虑问题,不可能站在起点的角度。
    一位在此次风波中支持侯小强的盛大文学高管说,盛大文学的结构太过复杂,并不是自然生长出的业务集团,而是基于陈天桥预想的战略布局,通过资本动作捏合的板块,“支持这种局面,小强很不容易”。
    各家网站的规模、成熟程度、盛大文学的占股比例等多有不同,或许在策略上因地制宜更妥。譬如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站,由盛大文学统一操盘版权运营更有效率;而规模最大、运转成熟、自成体系的起点,自行运营更为合理。
    实际上,多年以来,起点团队多次对抗盛大集团的统一意志。最早陈天桥有意尝试起点免费化,因吴文辉团队力谏反对而作罢;后来在推行全公司接入盛大通行证体系时,起点也曾竭力反抗,最终陈天桥亲自力压才得以执行。
    面对集团利益的意志,起点团队越发感到压抑。熟悉盛大的人士说,很多问题或许来自集团对文学板块IPO的追求,如起点自身宣传推广投入的短缺、前述的全面开放和收权整合,或许都为了盛大文学的报表而做的节流开源。
    还有更多集团利益捆绑着起点及众多业务公司。比如,此前接入盛大在线的计费系统和盛付通支付系统,起点要付出营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