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三六七一章宋代粉盒

鉴宝秘术最新章节目录
  
    qu
    甄骈看看已经无望,叹一口气说:“罢罢!三老板,我也不饶了这五块钱。”他顺手拿了桌上一个黑不溜秋的墨海说:“小弟案头正少个贮墨的东西,这算个添头给了小弟。”
    白彻丹正怕丢了这笔天上掉下来的生意,一个破墨海,不值钱的货,当下顺势答应了。
    甄骈很高兴,立即起身和白彻丹到天井,帮着把“绿玉簪”翻移进原先的瓦盆里,让白彻丹找些草绳把两个仿明彩釉花盆仔细缚好,又拎了拎,看看结实,就待出门,又记起那个墨海,回屋里拿了,告别白彻丹出门。
    白彻丹心里好不高兴,四块半银元竟换了一百大洋,揣个瓶子要去打一壶陈年绍兴酒来自家庆贺一番。
    白彻丹出门走过一段路,旁边是一个废墟,到处碎砖瓦砾。
    忽然白彻丹眼眸子里觉着一点触目,看过去,瓦砾堆边一堆五彩碎瓷。
    他心里一顿,连忙走过去,细看,却是自家刚才换了一百大洋的两个仿明彩釉花盆的碎片,旁边散着的草绳也正是自己找出捆缚这盆的。
    白彻丹自语:“这甄骈如此不小心怎把花盆跌碎了,整一百大洋呢!”
    心里话还没说完,猛觉得不对,刹那间把这甄骈前后行径细细筛想了一遍,拍一记自己巴掌:“上了当了!这家伙一定是把这仿明花盆做诱头诓了我,他真正要的是那墨海!”
    他第二日便去省城两家古董店打听,把那墨海的样子详细说过,两家古董店的人都说:“照你说的怕是窑变的‘霁红’,果真是,三千大洋怕拿不下呢!”
    白彻丹听了只是跺脚。
    “这个白彻丹真是个笨蛋啊。”
    “可不是嘛,我可不会上当。”
    听完主持人的故事,台下是议论纷纷,有不屑的,也有说笑的。
    张天元则在一旁冷眼旁观。
    在他看来,这些自诩比故事里白彻丹聪明的人,恐怕今天有许多都要成为真正的冤大头的。
    气氛变得缓和之后,拍卖也就正式开始了。
    按照正常的拍卖会,一开始拿出来的东西,多半不会是好东西。
    不过这个拍卖会,自然跟平常不太一样。
    这第一件东西,就把张天元的眼睛给抓住了。
    “诸位瞧好了,这可是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
    主持人笑着说道:“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窑瓷器胎质普遍细腻,呈浅灰色。
    釉色呈现更多的青绿,正是印证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妙境。
    2011年镇江京口区苗家湾‘京岘家园’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坏、早年曾遭盗掘的长方形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窑摩羯纹青釉粉盒。
    而我手里的,就是这件东西。
    该粉盒口径3厘米,高6厘米,底径7厘米,形制为子母口圆形,分底、盖两部分;腹较浅,高圈足,圈足外撇;
    盖面刻划摩羯戏珠纹,整个图案布局合理,纹饰细腻传神;
    胎青灰,胎质坚实;
    通体施青绿釉,釉色泛青、莹润,为同期越窑中之精品。
    该品起拍价为一万美金,现在可以竞拍了,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千美金。”
    主持人把那东西简单介绍了一下之后,就可等着众人出价了。
    张天元并未着急,他仔细盯上台上的东西观察着。
    此件粉盒应该属于越窑同类产品中制作精良的一类。
    底腹部有一圈长条形泥条支钉间隔垫烧痕迹。
    从公开的考古和馆藏资料来看,江浙博物馆藏有相类似的五代越窑摩羯纹粉盒。
    两者相比,这件出土的粉盒釉色更为青绿,其釉色展现出的湖绿光影与浅刻的摩羯戏珠纹相得益彰。
    五代到北宋早期越窑生产的粉盒,釉色由早期的青中带黄,逐渐变为青绿,代表着越窑生产的最高水准。
    据墓葬中同土的一枚“天禧通宝”铜钱推测,粉盒的生产年代更可能为北宋早期。
    然而这明明是国内出土的物件,怎么会到这里呢?
    莫非是赝品?
    张天元产生了怀疑,自然其余人也都有些疑虑,所以一时间,出价的人并不多。
    从一万美金出到了一万五千,就迟迟没有人再出更高的价钱了。
    这个时候,主持人拿出了自己的本事,笑着说道:“相比大家都知道,从唐代开始,各种材质的粉盒被广泛使用。
    越窑生产的瓷质粉盒因其釉色玄美,自然也深得百姓喜爱。
    五代时期越窑所在的吴越国,较少战事,越窑的瓷业生产继续发展,产品质量仍独步天下。
    器物造型釉色、装饰及装烧工艺等方面继承唐代风格,器型趋于繁多而变化,胎壁普遍减薄,造型变得轻巧优美,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时代风尚。
    北宋早期,越窑从单色素面,逐渐学习耀州窑的刻画装饰,开始盛行划花装饰。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