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三一五二章笔筒的盛宴(二)

鉴宝秘术最新章节目录
  
    qu
    然而他们亮出这东西,却是引起了张天元的注意,他打算过段时间跟这个什么中国藏友联合会接触接触,说不定能够从他们手上搞到一些好玩意儿。
    要知道,这竹雕笔筒在明清两代精品可是非常多的,一百万人民币算是少的,有的甚至可以卖到数千万呢。
    他不缺钱,现在就缺这类似的好东西。
    等中国藏友联合会将东西展出完毕之后,大东亚博物馆也重新准备好了。
    至于张天元,则被直接给忽略掉了。
    “咳咳,接下来,就有请大东亚博物馆亮相他们的第二件展品吧,之前的象牙雕刻是一次意外,接下来他们的东西,将会让你们都大吃一惊的。”
    主持人也是大东亚博物馆请的,那么他自然会帮着大东亚博物馆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他这话,到最后很可能会变成让大东亚博物馆脸上十分难看的打脸的话啊。
    台下的人也很期待。
    虽然大东亚博物馆亮相的第一件东西是赝品,可是这毕竟是一家大博物馆,相信一定可以拿出更像样的东西来让大家大饱眼福的。
    这一次大东亚博物馆拿上台的,居然是一套明清名家竹雕笔筒!
    每一件从价值和品质上来说,都要比之前中国藏友联合会的好上很多。
    看到这里,张天元基本上明白了。
    大东亚博物馆亮相的东西应该就是牙雕和竹雕。
    然后在奥古斯通财团和中国藏友联合会的衬托之下,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起来了。
    果然聪明啊。
    有了对比,才能真正显示出他们那些东西的价值。
    这些笔筒往台上一摆,立即就把所有人的目光给吸引住了。
    为首第一件,就是朱鹤的作品——明中晚期竹雕松鹤笔筒。
    竹雕笔筒里面,他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东西之前已经介绍过,不必赘言。
    只是让张天元惊讶的在于,这件笔筒明明在故宫博物院里放着,怎么就到了这帮人手里头了?
    他可是确信眼前这只笔筒是真的。
    而故宫那件也是真的。
    朱鹤应该不会同时雕刻两件一模一样的东西,这里面绝对有古怪!
    强压住内心的困惑,他继续朝下面看去,主持人也在那里一一进行介绍。
    这第二件是朱缨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明代晚期作品。
    国内各博物馆系统的工作草草了事,近年出版的各类图像数据实是拙劣,总以为三朱不过盛名而已,直至故宫博物院竹镂文心竹刻特展,隔着橱窗看到实物。
    尤其是朱小松的“竹雕刘阮入天台笔筒“。
    书上的图片实难展现出其艺术水平。
    实物的色泽与图片也差异颇大,见之真让人欣喜不已。
    笔筒以透镂雕而成,古松盘桓,一纵而上,与山石透空掩映,主画面为对弈的场景,一女举棋若放,若有所思。
    高士一手捋须,一手支颐,极为简单的刀工便展现出眼中灌注的神情。
    其旁一女执扇而立,嫣然相望。
    这个朱小松也就是朱缨,明代三松之一,这水平,绝对不比朱鹤的水平差啊。
    好东西!
    第三件是清早期吴之璠的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
    在竹雕中以人物称绝的要数吴之藩,他的艺术特色如龙门造像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作品只有细品才能感受,他的代表作是寒山拾得、刘海戏金叉、二桥并读等。
    尤其是藏于上浦博物馆的“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
    二人并坐榻上,一人翻书、一人执扇,纤纤玉手,灵动曼妙。
    两人相对,眉宇、神情亲昵若语。
    其衣纹如水流动、发丝根根分明。
    最为引人之处在于面部的处理,眼部简洁一二刀,便显出嫣然之态,而面部圆润中不乏莹笑的微妙变化。
    而旁边的花尊、牡丹、书册、砚台等变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古意。
    看到这里,张天元愈发觉得不对了。
    大东亚博物馆展示出来的三件竹雕笔筒,其中一件是故宫博物院的,另外两件则是上浦博物馆的。
    这里头莫非真有什么猫腻不成?
    一个让张天元有些不安的想法突然产生。
    难道这大东亚博物馆,真得已经将手伸向了国内的那些大型博物馆了吗?
    他继续朝下看去。
    几乎每一次主持人介绍玩一个笔筒,都会引起台下一片惊呼之声,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接下来这一件,则是清雍正七年顾钰的竹雕迎驾图笔筒。
    跟中国藏友联合会的那件相比,这个则更加出色,价格只怕十倍于那件。
    竹雕之中最为精工细致的要数顾宗玉,而这件故宫所藏“竹雕迎驾图笔筒“。
    每一个人物动态神情、山石转折、溪流涌动,都精细到极致。
    又是故宫博物院的!
    张天元不由眉头紧锁起来。
    他觉得这个事儿极不正常,必须得想办法搞清楚了。
    作为一个一直都热心于将国外的中国古董带回国内的人,这种事儿显然是无法忽视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