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二八一二章传奇画师(二)

鉴宝秘术最新章节目录
  
    qu
    高剑父亲身参与了这次起义。
    起义前,参加的同志都以抓生死阄的方式分配任务,高剑父抽到的是“生阄”,担任外围接济和军械运输的工作。
    抓的虽然是“生阄”,高剑父却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起义打响时,高剑父等在广省南门,接应的同志未到,高剑父便强行进城,被清军开枪阻击,高剑父却不畏惧,攀上屋顶,扔下一枚炸·弹。
    炸·弹炸响后,引起清军举枪五射,高剑父伤右脚,攀瓦离开现场,乔装成小贩脱身。
    这是高剑父为革新扔出的第一枚炸·弹。
    在以后的革新岁月里,他还要亲手制造炸·弹,为末路清廷再送一程。
    黄花岗起义失败,高剑父萌发要刺杀两广总督张鸣岐、广省水师提督李准为烈士报仇的想法。
    他与梁倚神、李应生潜入广省,以东郊龙眼洞婆髻岭作炸·弹实验场。
    他们住进当地的昌大公司,以写生打猎为名,在密林里制造炸·弹。
    炸·弹研制成功,由同盟会会员林冠慈担当主要执行员,陈敬岳辅助。
    1911年8月13日上午,广省双门底,林冠慈将装在藤茶箩里的炸·弹扔向路过的广省水师李准的坐轿,击中目标。
    不幸的是,林冠慈当场牺牲。
    陈敬岳被捕,不屈而死。
    遗憾的是,李准逃过一劫,未死。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两广总督张鸣岐惶惶如惊弓之鸟,特请铁腕人物凤山将军南下镇压。
    暗杀团将目标瞄准了凤山。
    高剑父收拾起丧失战友的悲愤,又投入到制造炸药的工作。
    吸取前一回刺杀李准失败的教训,此番制造的炸药配备了能凝固血液的毒药。
    为万无一失,高剑父、梁倚神、李熙斌等人在郊外拿小牛犊和两只狗做实验,均成功。
    除此,还有万无一失的行刺路线。
    高剑父、李熙斌、朱述唐三人选定三处作为埋伏场地:仓前街,在此处开设“成记洋货店”,安放炸药;又在双门底、惠爱中设置第二关、第三关。
    时机终于来了。1911年10月25日清晨,距武昌起义已有半个月的光景,凤山威风凛凛地来了。
    在天字码头上岸,一路上五步一岗,300旗兵全程护送。
    如此严密的保护,革新党有机会吗?
    清兵们注意到五周,却没注意到头顶,就在仓前街,一家小商店的楼上有块木板。
    从街上看,只是一块木板。
    从楼上看,却是一块装着炸药的木板,木板上还系着一根绳子,连接后屋。
    凤山的队伍走到小楼下,木板忽然松开,一声巨响,凤山灰飞烟灭,二十几个卫兵灰飞烟灭。
    不久,清王朝也灰飞烟灭。
    割开木板绳子,放下炸·弹的,是同盟会17岁的少年英雄李沛基,事后他通过商店后门安然脱险。
    高剑父的第三击终于成功。
    革新继续发展,共和取代君主。
    高剑父曾参加中华革新党,参加倒袁运动。
    此后,他便离开政治运动,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高剑父先生,做革新,便是纯粹的革新家,做艺术,便是纯粹的艺术家。
    辛亥革新后,与胞弟高奇峰赴沪创办审美书馆和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真相画报》,并在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的时候,赴日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新党。
    在此之后曾多次尝试筹办美术瓷厂和中华瓷业公司,亲手绘制彩瓷工艺品,显示了艺术救国的抱负。
    孙中山逝世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新国画运动的倡导工作。
    高剑父活动于辛亥革新的风雷之中,同样在绘画方面贯穿着他的革新思想。
    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从事东、西洋绘画的研究,开扩了眼界,在艺术上得到不少新的启示,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和东洋画法,风格为之一变。
    高剑父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
    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虫禽兽,无所不能。
    擅长花鸟、走兽、山水、人物。
    他大胆融合了传统绘画多种技法,又借鉴了日本画、西洋画,重视透视和立体感,讲究实景写生,运用定点透视,所绘山水类似西方风景画。
    注重色彩渲染,吸收西方水彩画技巧,兼用撞水、撞粉法,有力地增强了物象的明暗、立体感,格调也带有较强的世俗气息,从而创立了自己的新风格。
    高剑父的山水、气势磅礴,笔法有近似马远、夏圭一体的,横砍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
    所作朝阳夕照,风雨晦冥,烟霞云雾之景,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
    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笔泼辣,时作没骨法,除树石局部略用线条外,天色、水光和云雾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涛,笔缩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
    作画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他的工笔人物、花鸟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