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娱高手》第四十一章造假

重生之文娱高手最新章节目录
   《狼图腾》这部书还没有出版,陶应双就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它塞进了文化部对外推介书籍。这份名单出来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别说普通人,就连文坛也没人当回事。
    不是因为朱子清名声已经大到了折服所有人的地步,而是这份名单很尴尬……应该说中国文化很尴尬——尤其是对外的时候。
    这个世界的文化还是西方更加强势,他们的价值观通行全世界。中国文化才勉强守住自己的国门,更别提走出去了。人家根本就不信。
    但我们又不得不对外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发出自己的声音,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于是文化部就搞出了这件事。可惜的是效果寥寥,人家根本就不买账。于是这份名单就成了一个很鸡肋……不,连鸡肋都不如的东西。以至于很多文人连这份名单都不怎么关注。
    朱子清三部作公司老板的身份被人挖了出来。这下好了。什么都不用做,这部书就已经为天下知。更何况他还掉节操的在新闻发布会上为自己的书打广告,大家想不知道都难。
    陶应双准备的第二波宣传根本就没用上,后来干脆就不做宣传了。实在没必要。经过朱子清那一番广告,这部书的名声已经达到了顶峰,再怎么宣传效果都不可能比这还好了。可以说继续宣传就是出力不讨好,还白花钱。
    七月二十日,《狼图腾》全国统一发售。当天销量超过二十万册,惊动整个文坛。但大家对这个数据感到震惊的同时又觉得理所应当。
    朱子清销量最差的一部小说《士兵突击》的单日销量都超过了十万册,那时候他可还没这么大的名气。现在他名气这么大,能创造这个数据再正常不过了。
    第二天小说销量再创新高,单日销量达到二十四万册,比第一天还高了将近四万厕。
    同时,这部小说不出意外获得一片好评。
    “很难想象一个从未去过大草原的人是如何把大草原的辽阔、大气磅礴写的如此入木三分。”
    “这本书带给了我两方面的冲击:1、让我对狼的形象有了一个补充,过去认为狼只有贪婪,凶残的一面,如今更多为其生命之顽强所震撼。2、人类高唱着“征服”的凯歌。是狼为代表的其余动物的哀鸣。”
    “震撼。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也窥探到了一个民族内在的一些信仰和准则。一个物种的智慧和艰难处境——这物种可以说是狼,也可以叫做人。”
    看这部书的人可不只是普通书友,很多文人同样也对这部书很感兴趣。应该说文坛大部分人都对他的书感兴趣——只有他们才最能明白一个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样,朱子清也是很多作者的书迷。
    这些看过他书的作者和书评人也不甘人后,纷纷发表看法。
    “这部书是一席丰厚的文学细节飨宴。该书随手翻来,满页皆是过目难忘的文学细节。其“质地”的独特、真实、密集、生动、准确,令人慨叹。”——著名作者刘峰文。
    “千年的原始草原风貌、暴风雪白灾黑灾、四季草场的变迁、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狼群的残忍与温情,小狼的纯真与智慧;草原马、牧羊狗、羊群、忙牛、旱獭、野兔、草原鼠、天鹅、老鹰各自的生活形态与相互关系……形成了各自**又紧密相关的无数个精彩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真实的草原生活图景。逼真而艺术地再现了原始游牧草原的残酷与美丽。”——著名书评人孟星华。
    几乎达到了百分百的好评让这部书的销量居高不下。一周就卖出去了一百三十三万厕,被媒体称为现象级作品。十天之后它的销量突破了两百万册。
    四联出版社上下一片沸腾,陶应双大手一挥就准备给大家发奖金。可有句话叫盛极必衰。就在这大好的形势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的一篇报道把朱子清和《狼图腾》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史学的角度看。《狼图腾》中一些论述与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不符。对狼的图腾崇拜只存在于原始的先民信仰阶段,且也只是诸多图腾崇拜中的一种,小说作者说内蒙古民族视狼为图腾,是对基本常识的捏造。
    “图腾”是西方舶来的概念,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
    但《狼图腾》显然缺少这类证据。蒙古人对狼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更谈不上视狼为图腾。整个蒙古族历史上没有明确的图腾,早期信仰萨满教,15世纪之后普及藏传佛教,两者都没有崇拜狼的仪式。”
    这篇报道一出,顿时就引起了轰动。社科院的人质疑这部书在作假?这可能吗?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