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第63章得偿所愿[2]

工业之动力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br>“自从听说海军那边对燃气轮机组态度不明之后,小玲在外边跑了很久又找到了投资。不过对方提出机组要上陆,当作工业发电的母机,考虑到我们是老关系了,小玲做了这个方案,老陶你看看怎么样?”
    陶永合听到李远玲又找到投资方之后。心里一紧,虽说这个项目是吴忠华主导的,但423厂这边的负责人毕竟是自己,若是双方撕破脸,就算能把机组开发失败的原因推到吴忠华头上,但自己这几年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而且厂子近千万的投资,换了一台不能用机组,基本和打水漂没什么区别,以后自己在想主导什么项目将会困难许多。
    陶永合有些忐忑的接过文件,心中忍不住想着到底什么单位这么大脑袋,居然敢往这里边投资,莫非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早知道就不和李远玲闹着么僵了。
    打开文件陶永合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二十分钟之后陶永合长出了一口气,心情为之一松。
    合上文件,陶永合沉吟了片刻说道:“老吴你算是后继有人了,小玲不光科研水平高,大局观也十分出色。”
    “这份文件我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海军那边我们地头熟,这几天我争取让他们提个严格的燃气轮机验收标准出来,这样小玲转换科研方向也名正言顺。
    “423这边虽然和小玲的科研思路有些小冲突,但有些人水平属实不错,跟我回423那边有些可惜了,还希望小玲能把这些人留下来,继续为燃气轮机的科研事业发光发热”
    陶永合又补充了几点之后,和吴忠华达成了共识,双方决定等海军的验收标准出来后就进行项目组的分拆工作。
    梁远听着李远玲说完对老奸巨猾的陶永合佩服万分,这个老家伙面面俱到,基本把所有的漏洞都堵死了,只要明年李远玲给兰化开发的发电机组数据不是太惨,此事就天衣无缝,皆大欢喜。
    “吴爷爷和廖奶奶呢?”梁远好奇的问道。
    “他们晚上回来,过些天要分拆项目组,现在在909所作准备工作呢”
    五天后,海军装备部提出了一份比较严格的燃气轮机组验收标准,标准规定机组功率必须达到千瓦以上,首次大修时间至少要达到360个小时,油耗率要低于300克/千瓦?小时。
    在梁远看来海军这份验收标准一点都不严格,已经够水的了。360个小时的大修,意味着舰艇出海作战时间不能超过10天,以双舰巡逻黄岩岛为例:路途往返各需一天,正规巡逻8天,然后返港大修发动机需要一周,一个月需要6艘舰艇才能保证全天候巡航,而此时的南海舰队的一千吨以上的“大型舰艇”才只有9艘。
    看着手中的海军验收标准,梁远心头有些微酸,有些理解海军急迫引进美国燃气轮机的心情,系列的大修时间是8000个小时,新世纪之后更提高到了个小时以上。
    对照着海军的验收单909那台机组在燃油消耗率上合格,功率只是略微差一些,离360个小时的首翻要求还有100个小时差距,只有这项要求差得远些。这个成绩也算是对方方面面都有了交代。
    海军验收之后,李远玲代替东北机车厂宣布收购整个项目组的科研成果,用来继续开发民用发电型燃气轮机组,分别向423厂和中国科学院支付了820万元和200万元,用于购买项目组样机和所有的资料及实验数据。
    至此,经过了大半年的运作,国家花费了数十亿元,引进的斯贝航空发动机的大部分技术和一半设备,算是彻底落入了梁远的掌控之中。
    梁远扔下海军的验收报告问道:“妈,项目组里边关于斯贝的耐高温金属配方都有吧?”
    李远玲点了点头说道:“大部分都有,和航空发动机没太大的区别,只有像关于机匣,尾喷管,加力燃烧室等方面的资料没有。”
    那些东西不重要,没个三年五载的梁远根本不用考虑关于上天的问题。
    “妈,我想把项目组有关金属研究的部分和冶金实验室合并,相关工艺制造部分独立出来,重新建立个实验室,同时为燃气轮机和机车制造服务。”
    梁远这么做也是打算用燃剂轮机的精密制造,强行提升铁路机车的工艺制造水平,以生产燃气轮机的标准生产铁路机车,就算在未来的高铁时代都是富富有余。在梁远看来若能成功的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生产标准,为此支付些额外的成本绝对是超级划算的。
    呃,欠账大约是补上了^_^,明儿争取补前些时答应的两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