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之外》第74章报社那些事儿(求推荐求收藏)

浮尘之外最新章节目录
   对于被北江晚报社录用这件事,罗方伊心里十分矛盾、五味杂陈。
    进入记者这一行是她读大学以来梦寐以求的,可是,当她看到向北的遭遇,心凉了一半。然而,记者这份职业所透出的光环,的确很诱人,罗方伊无法拒绝。
    这就像网文世界的大坑,即便有人已经深陷坑中,依然还会有一个个小白前仆后继,跳进坑中。
    最终,罗方伊也选择了入坑?按照家人的意志,她来到了这家北江省最具影响力的都市类媒体。
    当然,她的屈从并不意味着北江晚报社是上杆子要她、非她不招。要知道,罗方伊还要经过六个月的实习期,倘若这期间出现什么问题,照样要卷铺盖滚蛋。
    但圈里人都明白,这只是走过场,只要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一般都能妥妥儿地通过。
    报到前一天晚上,罗方伊在卧室翻箱倒柜,为挑选一件满意的衣服而头痛。虽然曾经在报社实习了两个月,多数人跟她已经熟悉,但是今日不同往昔。
    所有的女人都对自己的外貌敏感。入职第一天,一件合身漂亮的衣服会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不过,她显然是多心了,进入报社后,除了于崇明在选题策划会上宣布新人罗方伊加入团队以及那些并不热烈的掌声之外,大家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果然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一个大美女入坑,居然不起涟漪,波澜不惊。
    大家都很忙,谁会在意一个新来的同事?
    倘若硬要说有谁会欢迎她或者对她的到来感到兴奋,恐怕也只有张智尧了。
    这个向北所在部门曾经的新人,如今迅速成长起来,取向北而代之,成为部门主任。
    早在开篇之初,我们就说过,在北江晚报社,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得罪,因为你不知道他的上面还有谁。张智尧也是如此——谁也不知道他是谁的人,而他也从不说。让大家猜去吧,越神秘越好。
    他是个聪明人,用同事的话说叫活好,尤其是口活。
    这人平时干了多少活、活干的怎么样暂且不说,就说他整日里积极向领导靠拢和汇报的那份热情,就让多数人望尘莫及。
    甚至在向北走后,他的触角不仅延伸至整个政文采访组,更是将这两年所有入社新人包圆儿,统一帮助、统一关怀。
    同事当中,自然有人看不惯他。他很快成为争议性的人物——一个业务能力并不突出的人,却是年年考核排名数一数二,就是这么有实力,就是这么任性,你能找谁说理去?
    不过领导不这么认为,他们给张智尧的评语是:有冲劲、有干劲、有担当,不循规蹈矩,善于打破常规,是青年记者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将心比心,如果你是领导,肯定也会喜欢这样的人,既能将马屁拍得令人心旷神怡,又能在全体同仁中树立榜样,上行下效、上令下达。多好啊!
    这都什么年代了,就是要打破部门的藩篱,让每个人有所作为,干嘛要把大家束缚在条条框框的牢笼?
    这是赵庆东在一次选题策划会上,针对个别同志的私下抱怨——准确地说是打小报告,提出的批评。
    “有为者有位,”开年之初,赵庆东提出了这样一句新口号。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矩,坚决贯彻领导要求。于崇明是个典型的中国人,所以他也讲规矩。向北走后,部门主任的空缺非张智尧这个有为者莫属。
    张智尧并没有谦让,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想进步是人之常情,干嘛藏着掖着,虚情假意?
    罗方伊是新人,来到报社后自然少不了张智尧的庇佑,更何况她也被分配到了张智尧的部门——政文采访组。
    “方伊,你终于又回来了,欢迎你!”在政文组的碰头会上,张智尧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从来不掩饰自己对面前这个美女的好感。尤其是罗方伊这种刚刚走出校园的新人,涉世未深,好调教。
    政文组只有四个人,所以,碰头会很随意,感觉更像接头会。其他两人都没说什么。
    “谢谢张哥,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方伊,送你两样东西。”张智尧从抽屉中拿出一个包裹。
    罗方伊很好奇,难道还有新人大礼包?
    张智尧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本书,一本是北江省省情汇总,囊括了所有县市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另一本,是北江省主要部门的情况介绍。这些都是政文组记者采访的红宝书。
    张智尧果然是个有心之人。
    “谢谢张哥,这两本书太有意义了。我会尽快学习的。”罗方伊说道。
    “关于你的座位……向北不在了,你坐在他的位置吧。我让保洁把他的工位清理出来。”
    一不做二不休,张智尧散了会就让人把这张桌子打扫出来,占着座位不用简直是资源浪费。张智尧是个有魄力的人,他希望这个工位给罗方伊带来好运,因此,通知保洁把向北的东西全部打包扔掉。
    “唉,阿姨,这些东西交给我处理吧。”罗方伊看着一摞一摞的书和笔记本被当做垃圾扔掉,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那几包还没喝完的咖啡,那可是老娘送的!竟然要被张智尧当做垃圾扔掉!这个王八蛋!
    实践证明,新人没有选择权,所以,即便罗方伊对张智尧没有好感,也没得选择。在张智尧的庇佑与坐冷板凳之间,她显然更愿意选择前者。
    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刚到新环境之初,总喜欢用旧的环境将自己包裹起来,这里看不上那里看不上。
    这与其说是一种自负,不如说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就像谈恋爱,不管男人女人,总喜欢在现任面前说前任有多好多好。鬼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才被那么好的前任甩掉!
    对于罗方伊来说,也是如此。
    尽管刚走上工作岗位,罗方伊心里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跟这帮在媒体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记者搭档,总是感觉没底气。究竟能不能干好这份工作,她心里压根没底。
    然而,当别人向她投来怀疑和轻视的目光时,她心里又会有一些自负——本姑娘可是985、211院校毕业的,导师还是学术界泰斗。对于我这个根正苗红、血统纯正的新闻系学霸来说,这些都是小菜一碟!
    新人坐冷板凳是难免的,即便是有张智尧这么一个大红人庇佑。也在所难免。
    报社的冷板凳,不只是为了让新人从易到难掌握业务,更重要的是把新人的棱角打磨掉,让他学会俯下身子做人做事,以后用起来才能顺心顺手。
    这都是实践经验得来的,既然在过去几十年来可以在全国各地各种机构单位都普遍推广,自然有它的优越性喽!
    起初,罗方伊以为这冷板凳怎么着也得坐个一年半载,没想到没过几天,各种活都接憧而至。
    “小罗,我手头有个急活,你帮我去一下吧。”
    “小罗,市府有个活动,你去参加一下呗。”
    “小罗,我有一份重要的文件,能不能帮我整理一下?”
    大家真热情,这么照顾自己。罗方伊很开心,欣然答应。后来她才明白,所谓的急活无外乎是这个社区谁家的下水管道坏了,那条道路出现了一起交通事故。
    就这么点小事儿,发在报纸上连豆腐块大小都算不上,有时甚至只是无用功,采回来又被总编室毙掉。
    更让人闹心的是,从来没有人会跟罗方伊说究竟错在哪里,究竟应该怎么采、怎么写,全凭自己一遍一遍地被毙,一遍一遍地修改,一遍一遍地摸索。
    在这个时候,罗方伊总是会怀念自己的师父——向北。如果向北在的话,不但不会放任不管,还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帮自己校对、修改。
    选题策划会是北江晚报社总编室每周一上午的例行会议,在这半天的会上,每个记者都要将这一周内的报道计划做出汇报,总编室也会提示当周的社会热点、省市活动和主要选题。除了在家的全体记者、总编室三名成员全部参加外,社长赵庆东有时候也会到会,听听大家有什么好的选题,这一周要重点打造哪几个题目。
    “罗方伊,你这周有什么题目吗?”这一周的值班副总编是陈露。
    记者报题的顺序,通常都是以采访部门为单位、按照记者入职先后来排列,罗方伊入职最晚,所在的政文采访组又是最后一组报题。因此,每次轮到罗方伊报题时,也就意味着记者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报题环节结束了。
    “陈总,罗湖小学有个暑假夏令营的活动,据说是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我想结合暑期安全,去看一看有什么可以报道的点没有。”罗方伊说话没有一点底气,说到最后时甚至连自己都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露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方伊刚到报社不久,大家手头如果有什么活忙不过来的话,可以带着方伊一起做。方伊,你也要多主动跟大家交流,积极认领一些题目。”
    “好的,陈总。”罗方伊说道。这个昔日的美女学霸,这一会儿却没了一点自信与傲气。
    “陈总,这事我有责任,”张智尧主动发言。
    赵庆东、于崇明侧耳倾听。在会上听这小子发言,是一种享受,每次看似自我检讨式的讲话,都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方伊到岗第一天,我已经给她做了分工,并且把分工领域的情况梳理了一遍。我担心他一时半会不能上手,所以先让她学习和熟悉情况。下一步,我会尽快安排给她一些重要采访。”
    大家原本以为是一次检讨发言,居然成了自我表扬。张智尧啊张智尧,你应该叫张忽悠吧。
    报题策划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领导讲话。于崇明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说话不利索,但又特别爱叨叨。在选题策划会上,只要赵庆东不出现,于崇明就被放养了一般,把原本一个简短的会议撑成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每次只要他作发言状时,大家先是象征性地拿起笔在本子上比划比划,然后又悄悄拿出手机,用本子挡着,打发这漫长的时间。
    于崇明在每次例会上说的,几乎都是重复的内容,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无外乎那几个:大家要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报的选题都要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领会省里市里的政策方针和会议精神;要钻研业务、刻苦认真……
    于崇明每次讲这些话时,似乎在努力地组织语言,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